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后缺乳为产后常见病,吾师朱颖教授认为产后缺乳的基本病机是气血虚弱,与肝失疏泄、乳络不通关系密切。其病机虚实夹杂,但临床以虚证多见,故治疗以补气养血为法,兼以行气通络。临床中重视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特点,治疗本病多补通兼施,使补而不滞、通而不伤。自拟催乳方治疗本病,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产后缺乳基本病机多为气血虚弱,与肝气失疏、乳络不通密切相关。其病性虚实夹杂,但总体以虚为主,故治疗多补气养血,兼以行气通络。翟凤霞教授以补气养血、行气通络之法自拟方药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取得了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以通为用”论治乳痈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痈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乳腺炎 ,我们认为乳络“以通为用” ,从“通”论治 ,以“通”为主治疗乳痈 ,取得较好疗效 ,现就“以通为用”论治乳痈研究作一探讨 ,以飨读者。1 乳汁郁积 ,乳络不通是发病主要原因中医学认为 ,肝主疏泄 ,可调节乳汁分泌 ;而乳汁为气血所化 ,气血为心神所属 ;乳络以通为用。乳痈之成 ,朱震亨《丹溪心法》对之有充分认识 ,云“乳房阳明所经 ,乳头厥阴所属 ,乳子之母 ,不知调养 ,怒忿所逆 ,郁闷所遏 ,厚味所酿 ,以致厥阴之气不行 ,故窍不得通 ,而汁不得出 ,阳明之血沸腾 ,故热胜而化脓”。我们认为乳痈的发生 ,既…  相似文献   

4.
以"通"为用治疗早期乳痈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房具有脏的“藏精气”与腑的“传化物”之共性,但因其产生贮藏的乳汁只有通过正常的分泌才能在哺乳过程中产生意义,故乳房主要属于“腑”,既属于腑,则以“通”为用。一旦发生诸如乳汁不出,肝气郁结,腑气不通等病证时,就会出现乳癖,乳痈等变证。采用“通”为治则,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哺乳期乳痈为例,总结如下。1开通乳络现在的产妇多无哺乳经验,在乳导管尚未完全开放之机,大量进补高蛋白饮食,使乳汁过于浓稠,大量乳汁脂块积于乳管,乳络不通,疼痛则生。或因寒邪外袭乳管收缩而不通。治疗可内外同治。外治即通过热敷,挤压按…  相似文献   

5.
产后缺乳的基本病机多为气血虚弱,与肝气失疏、乳络不通密切相关。其病性虚实夹杂,但总体以虚为主,故治疗多补气养血,兼以行气通络。康志媛教授以补气养血、行气通络之法运用"通乳丹"加味治疗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疗效显著,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后缺乳分为乳汁分泌不足和乳汁不通两大类。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多因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导致,治疗以补养气血、益气健脾为主,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产后乳汁不通多因肝气郁结、痰浊凝滞、瘀血阻滞导致,治疗重在理气化痰、活血祛瘀通络,以通乳汁排出之路。临证时根据病因病机不同辨证治疗,可提高中医药治疗剖宫产术后缺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殷克敬教授在诊治乳腺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积乳症的诊疗有其独到之处。殷教授认为乳络不通、乳汁淤积为病机特点,通过四步诊断法:观、推、挤、捋,依据病情,采用手法疏通、磁极针导通、点刺放血、口服中药等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治疗中以"通"贯穿始终。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程亦勤辨治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经验。认为粉刺性乳痈的病机以肝脾不和、乳络不通为本,气滞、痰浊、瘀血、热毒为标;治疗时强调中医为先、辨证论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中西结合、取长补短,重视调护、生活有度;用药注重疏肝清热、和营托毒。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清通饮”治疗急性乳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乳腺炎”病因虽杂,但病机不外乳络不通、乳汁壅滞,败乳蓄积,化热成痈。故治疗上,当以“清”、“通”并重,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乳消痈。中药“清通饮”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乳消痈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谢晶日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认为该病在病因病机上主要由情志、外伤、饮食或久病等因素引起肝络不通或不荣而致,临床上以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热内蕴及肝阴不足为主,在辨证方面则是以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瘀血内阻等为主,治疗上擅用疏肝理气兼理脾法、清热化湿法、化瘀通络法,并辨证论治,强调因人而异,并随症加减。着重强调利胆通腑、疏肝健脾、久病祛瘀的重要性,并在清湿热同时注重防止伤阴以及饮食情志护理。  相似文献   

11.
行乳三法     
<正> 乳汁不行,又称乳脉不行,亦多与乳汁不通、乳汁不下、缺乳等互称。临床常见有两种情况:一是乳汁分泌障碍,内无乳汁可下,为真性缺乳,其中又有气血两涸化源不足和肝失疏泄影响分泌之不同;二是乳汁分泌正常,乳窍不通,乳汁不得出,是谓假性缺乳。笔者针对上述不同情况,采用峻补气血、疏肝养血和逐淤通窍三法辨治,均获满意效果,兹介绍于下。 1、峻补气血法用于产后气血两涸,化源不足而乳内无汁者。临床表现:产后即乳少清稀或全无,乳房干瘪、柔软,无胀痛,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少苔,脉细弱。《傅青主女科》中说:“新产之妇,血已大亏,血本自顾不暇,又何以  相似文献   

12.
产后缺乳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认为产后缺乳的主要病机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病因为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或痰浊阻滞,治疗上强调"食疗为主,药物为辅"。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增加了产妇和婴儿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闫学文教授认为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的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在治疗时要注意标本兼顾,年老体弱者注意补气养血通络,以活血化瘀、疏肝行气止痛为治则治法,应用疏肝活血止痛汤内服,配合刺络放血拔罐以及微波治疗,获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乳癖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亚玲 《四川中医》2001,19(1):47-47
乳癖的病机多为肝郁气滞、血瘀、痰凝,治疗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味,疏肝行气、化瘀、消痰,临床随症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经行乳房胀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经行肝血不足,肝失条达,致气血运行不畅,乳络欠通,不通则痛。文章从肝角度分析,认为经行乳房胀痛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肝气郁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肝郁脾虚,水湿停留;瘀血阻络,脉络欠通。临床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以疏肝解郁、理气消胀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肝郁血虚型以疏肝解郁、行气养血为主,方用逍遥散;肝肾阴虚型以滋肾养肝、解郁通络为主,方用一贯煎;肝郁脾虚型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主,方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16.
汪妙芬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73-873
乳少是指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的病证。本病多因素体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气血虚弱:或分娩失血过多,气血耗损,乳汁化源不足,而生乳少:或产后七情所伤,情志不调,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乳汁运行不畅而乳少,甚则乳脉不通而乳汁点滴不通。笔者取少泽穴治疗产后乳少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素体气血阴阳不足为其发病基础,病位在络,湿瘀闭阻络脉,为其主要病机.本文论述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常见证型,并提出治疗五法:化湿宣痹法治疗湿热痹阻于络型、化痰通络止痛法治疗痰浊痹阻于络型、益阴通络法治疗络脉空虚,血运不行型、温阳通痹法治疗阳气痹阻不通型、辛润活络法治疗瘀血阻络,血运不行型.因其主要病机特点为痹阻不通,故在治疗时采用通法,强调通法应用的重要性.同时附验案一则,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乳痈病位在乳房,病因病机多为肝之疏泄失畅,乳汁分泌或排出失调;或因饮食不节,胃中积热,肝胃失和,郁热阻滞乳络;或因乳头外伤,乳络不畅,或断乳不当,引起乳汁瘀滞不得出;或外邪侵袭,闭阻乳络所致。乳痈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密不可分,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清热和胃,尽快将积乳排出。肩井穴首载于《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的经穴之一,可调畅气机、疏泄肝胆,气血上行以滋养乳房,乳络通畅,清热和胃,除胃中积热,消肿散结止痛,标本兼治,切中乳痈治疗之关键,穴简效宏,为治疗乳痈要穴。肩井穴治疗乳痈的机制,从中医的角度解析为调畅气机、清热平肝和胃,气血上行滋养乳房,促使乳汁分泌;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其机制可能为调整产妇的异常体态、松解乳房及周围组织压力,通过神经内分泌反射调节乳汁分泌,并通过免疫机制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肠痉挛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慎、受凉或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脾失健运,中焦气机升降失常,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刘永业老师临证中注重辨其寒热虚实及伴随的全身情况,随病情而异,常将本病分为以下几种证型辨治,乳食积滞证以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为治则,采用保和丸加减治疗,中焦虚寒证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为治则,采用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胃积热证以清热通便,行气止痛为治则,采用承气汤加减治疗,肝气郁结证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治则,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20.
李荣娟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0):625-626
乳痈是发生在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 ,即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房炎 ,中医历代名家对其成因、诊治均有论述 ,其中明代汪机《外科理例》提出了五种治疗乳痈的原则 ,即疏肝行气、清肝解毒、发表散邪、托里溃脓、大补气血 ,对乳痈成脓后主张早期切开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认为初起应散之、清之、疏肝行气。许芝银教授长期从事外科疾病的临床工作 ,经验颇丰 ,对于乳房疾病的诊治 ,经验尤为丰富。笔者有幸随师临诊 ,耳濡目染 ,受益匪浅。现将其诊治经验介绍于下。乳痈的发生 ,其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两种 ,一为肝胃郁热 ,一为乳汁郁积。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