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对神经外科患者尿潴留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84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穴位敷贴,治疗3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第一次排尿时间、尿潴留程度及膀胱功能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第一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尿潴留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潴留程度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敷贴可有效改善神经外科患者尿潴留改善程度,促进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李祯祥  张春霞  姜涛  周欣 《四川中医》2020,38(9):204-206
目的:观察穴位针刺治疗老年男性患者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60例因肛肠疾病行手术治疗并发尿潴留的老年男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观察组(n=30)、对照组(n=30),观察组应用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溴吡斯的明,两组以10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的膀胱残余尿量、首次排尿量、自主排尿时间等,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拔出尿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平均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24h拔管后,自行排便好转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针刺对老年男性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效果较好,可以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自主排尿时间,加快拔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予以针灸结合补中益气丸治疗,对照组50例予以补中益气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排尿相关指标(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治疗后120min内的排尿总量)、小腹症状和排尿状况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0min内的排尿总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小腹症状、排尿状况的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小腹症状、排尿状况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补中益气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热罨包外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对预防混合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后尿潴留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混合痔PPH术治疗的5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26,仅给予腹部按摩干预)和研究组(n=26,给予中药热罨包外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尿时间、尿胀感消失时间、首次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以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首次排尿时间、尿胀感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无尿潴留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轻、重度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混合痔PPH术后患者采取中药热罨包外敷神阙穴联合腹部按摩治疗,可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缓解膀胱尿胀疼痛感,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妇科术后留置导尿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7天予以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肾俞穴穴位埋线治疗。术后14 d拔除尿管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排尿情况、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自主排尿显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术后进行早期的穴位埋线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联合间歇性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间歇性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通利方穴位敷贴贴敷于神阙、关元穴,每次4~6 h,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日志情况、尿流动力学、尿路感染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日平均排尿次数、单次平均排尿量、单次最大排尿量均有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均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 <0.05);两组逼尿肌压力、平均尿流速、最大尿流速和膀胱安全容量均显著增加(P <0.05),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增加更为明显(P <0.05);观察组尿路感染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针刺在中风后排尿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排尿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膀胱残余尿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 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 00%,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评分及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针刺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中风后排尿障碍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48例产后尿储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治疗),各24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7):964-965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分为对照组行针灸治疗与研究组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与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且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5)。结论:相比单一针灸治疗,针药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更为确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间歇性导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量、最大逼尿肌压)及膀胱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膀胱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膀胱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能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可纠正尿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尿潴留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诱导排尿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小时后观察2组孕妇排尿情况。结果:尿储留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P0.05);排尿后残余尿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尿潴留可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叶霈智  赵娜 《中医杂志》2014,(18):1575-1577
目的观察针刺防治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107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术后第4天针刺中极、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并用电针30min,每日1次;对照组用常规术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9天及术后第14天残余尿量及尿管留置时间,并判定尿潴留疗效。结果治疗组尿潴留疗效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9天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14天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减少术后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烫疗对妇科肿瘤椎管内麻醉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90例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组和对照组。3组各30例,均于术后6 h开始,常规留置导尿管。温针灸组加用温针灸疗法;治疗组加用开关散分别对曲骨、双侧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位进行烫疗,20 min/次,2次/d,连续治疗5 d;治疗组和温针灸组取穴及作用次数、持续时间、疗程相同。观测3组疗程结束后尿流率、膀胱内压、残余尿量、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通畅度、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和温针灸组尿流率、膀胱内压、残余尿量、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排尿通畅度、满意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与温针灸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关散穴位烫疗对促进妇科肿瘤椎管内麻醉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及预防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具显著疗效,简便易行,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利水方穴位敷贴联合腹水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腹水回输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健脾活血利水方穴位敷贴联合腹水回输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肝功能、血钠、尿钠等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0.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0.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143,P0.05);研究组治疗后腹部饱胀、肢体浮肿的患者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χ2=4.352,P0.05;χ2=4.136,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以及ALB、A/G的改善均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采取健脾活血利水方穴位敷贴联合腹水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腹水回输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穴位敷贴治疗神经外科患者的尿潴留并观察其疗效,为神经外科患者尿潴留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及门诊患者中出现尿潴留的患者72例,将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将实施穴位敷贴患者作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尿潴留改善情况。结果:运用穴位敷贴后,治疗组第一次排尿时间为(8.2±5.1)小时;残余尿量(27.8±9.8)mL;尿潴留程度较轻,尿潴留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穴位敷贴治疗神经外科患者的尿潴留,能切实提高疗效,解除患者痛苦,降低留置导尿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足三里针刺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科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肛肠科收治的术后发生尿潴留住院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首先口服中药煎剂小柴胡汤,1~2 h仍未排尿者以平补平泻法在双侧足三里穴位针刺,得气后分别予0.5 mg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对照组患者在确诊后以1 mg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2 h排尿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 h排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柴胡汤、足三里针刺联合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能够有效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可加速排尿障碍缓解并提高治疗后排尿效果,还具有安全性较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早期干预预防麻醉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观察组。对各组予以干预,进行膀胱残余尿量B超测定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0%,优于空白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早期干预可改善膀胱逼尿肌功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从而达到自主排尿,减少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八正散加减对痔瘘术后湿热下注型尿潴留患者排尿时间及自行排尿能力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6例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两组均予听流水声诱导、心理疏导和膀胱区按摩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溴新斯的明口服,研究组予八正散加减。检测尿动力学,评价膀胱功能和中医主要症状评分,记录排尿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尿动力学参数最大尿流量(Q-max),最大尿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升高(P0.01),最大尿意膀胱容量(VMCC),残余尿量(PVR)降低(P0.01),逼尿肌受损、膀胱低顺应性和膀胱感觉缺失发生率降低(P0.05),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和倦怠乏力症状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Q-max,Pdet-Q-max升高(P0.01),VMCC,PVR降低(P0.01),逼尿肌受损、膀胱低顺应性和膀胱感觉缺失发生率降低(P0.05),自行排尿、完全通畅排尿、排便、进食时间缩短(P0.01),排尿无力、小腹坠胀和倦怠乏力症状评分降低(P0.01),总有效率升高(P0.05)。结论:八正散加减可促进膀胱尿液排出,减少残余尿量,缩短自行排尿时间,提高自主排尿能力的恢复,有效治疗痔瘘术后湿热下注型尿潴留。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妇产科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于术后第5天行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基础护理+子午流注低频穴位)和对照组(基础护理),每组30例。比较观察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残余尿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的残余尿、尿潴留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穴位治疗能促进术后自主排尿、减少膀胱残余尿量,且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在老年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肛肠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自行排尿时间及剩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按摩能够促进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