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恶性肿瘤细胞诱导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令华  刘玉琴 《癌症进展》2004,2(6):505-508,496
细胞癌变是分化领域中一个特殊问题,肿瘤细胞可看作是正常细胞分化机制失控,成为不衰老的永生细胞,丧失分化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形态趋于一致,表现出某些未分化细胞的特征(有人称之为"去分化").国内外文献中常有"肿瘤逆转"、"逆向转化"(reversion transformation)、"脱癌"(decarcinogenesis)、"去恶化"(de-malignancy)、"正常化"(normalization)、"表型逆转"(phenotypic reversion)等称谓,其含义与诱导分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的去恶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肿瘤细胞的去恶化问题涉及到瘤细胞本质的理论性问题,目前还处在实验和探讨阶段。Braun 在研究植物的冠瘿肿瘤以及Pierce 在研究动物的畸胎瘤时,观察到这些细胞仍保持着分化潜力,并在一定条件下能逆转成正常细胞,于是才提出肿瘤细胞去恶化的概念。所谓去恶化,是指肿瘤细胞在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向正常细胞方向转化,表现为恶性程度(包括生长速度,浸润及转移能力等)的  相似文献   

3.
肝癌的诱导分化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分化(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分化诱导剂作用下,向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方向分化逆转的现象.诱导分化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基本特点在于不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4.
诱导分化 (inductionofdifferentiation)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分化诱导剂作用下 ,向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方向分化逆转的现象。癌细胞的诱导分化和分化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条新的途径 ,近年来研究非常活跃。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出现这样的术语 ,如肿瘤逆转 (reversion)、逆向转化 (reversiontransformation)、脱癌(decarinogenesis)、去恶化 (de malignancy)、再分化 (re differentiation)、正常化 (normalization)、…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抑制或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存在于骨髓等组织中的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对创伤及肿瘤组织较为特异的趋向性。MSCs与肿瘤微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一方面,MSCs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也可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激活肿瘤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还可作为细胞载体,传递和表达多种抗肿瘤治疗因子,参与抗肿瘤药物的运输、免疫应答的激活以及新生血管的抑制。另一方面,MSCs强大的分化和增殖能力促使其参与肿瘤组织的构建;通过多种趋化因子作用引起肿瘤细胞表型变化,促进肿瘤恶性行为;MSCs具有类似“免疫豁免”效应,可对各主要类型的免疫细胞产生增殖和活化抑制作用,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逸;表达于MSCs表面的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协同促进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参与肿瘤侵袭、转移。MSCs尚具有恶变潜能,在某些条件下可自发转化为致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细胞分化的缺陷将导致细胞转化 ,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可能使肿瘤的恶性逆转。随着人们对肿瘤分化治疗的深入研究 ,已有许多分化诱导剂应用于临床 ,如 :维甲酸类、二羟维生素D3 类 ,二甲基亚石风(DMSO)等 ,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但许多分化诱导剂在诱导分化的同时 ,对正常细胞亦有一定毒性 ,长期使用毒副作用明显 ,并且产生抗药性 ,这就限制了其应用。因此人们已将注意力放在寻找高效无毒或低毒以及作用于新靶点的分化诱导剂上。苯乙酸盐 (PA)及其类似物苯丁酸盐 (PB)作为一类非毒性分化诱导剂 ,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细胞 ,包…  相似文献   

7.
生物体各种组织以细胞内蛋白合成的特异型式而显示各自的特异性分化。当正常细胞向癌转化,在形态未出现可见变化前,先有分子水平的变化。在癌变过程中,分子从高级逆转向低级幼稚状态变化。乳酸脱氢酶(LDH)的同功酶分布是这类逆转的一种标志。在多数恶性肿瘤,LDH 同功酶由 LDH_I 逐渐转向 LDH_V。这种变化见于肿瘤处,也见于同一器官有肿瘤趋向的较远离的组织。  相似文献   

8.
业已了解,肿瘤可由多个细胞株的肿瘤细胞亚群组成,这些亚群的核型,生长速度,转移能力,免疫学特征,表面标记以及对治疗的敏感性均有差异。这种异质性在一系列不同病因、不同组织和细胞来源和不同动物种系的动物肿瘤中均可观察到。人类肿瘤也被间接地证明存在着这种异质性。异质性并非恶性增生细胞所特有,癌前病变和正常细织也同样由细胞亚群组成。引起肿瘤细胞异质的可能机理包括肿瘤细胞株多个病灶的融合,和由单一细胞株衍生而来的不同细胞亚群。后者可以由遗传差错或与正常组织分化相同的细胞变异体形成。有时环境因子可以改变这一发生频率。非瘤细胞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干细胞是存在于甲状腺组织内具有自我更新及增殖分化潜能的细胞.甲状腺肿瘤干细胞是甲状腺肿瘤组织中与甲状腺干细胞相似的细胞,是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的细胞来源.研究表明,甲状腺干细胞是甲状腺肿瘤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其恶变时所处的分化阶段对甲状腺肿瘤的恶性程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肿瘤细胞表面膜的调控研究是目前肿瘤细胞逆转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探索,硫杂脯氨酸是继cAMP之后的又一种逆转类药物,对肿瘤细胞表面膜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我们通过对膜表面电荷的研究,看到硫杂脯氨酸能使肝癌细胞表面膜电荷含量向正常细胞的状态转化。关于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表面电荷的比较研究,发现大多数肿瘤细胞比其同  相似文献   

11.
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horphyrin-derivati-ve;HPD)处理-激光照射导至活体细胞死亡,这种作用在肿瘤细胞比其周围正常组织更为明显,为阐明这一现象的细胞学基础,有必要用来源一致的离体培养正常和恶性转化细胞进行比较.实验用大鼠甲状腺建立的离体快速生长、分化(摄取碘及合成甲状腺素)的正常细胞系FRTL-5及由它经RNA 肿瘤病毒Ki-MSV(Ki-MuLV)感染使之恶性转化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12.
总结中药治疗胃癌的机制:逆转胃癌前病变、调控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本文就上述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实体瘤诱导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体瘤诱导分化研究进展钱军综述秦叔逵审校诱导分化(INDUCTTONOFDIFF ERENTIATION)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分化诱导剂存在下,重新分化向正常方向逆转的现象。目前,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出现许多这样的术语,如肿瘤逆转(REVERSION)。  相似文献   

14.
15.
背景与目的:间变型节细胞胶质瘤非常少见,恶变总是发生在胶质成分。目前已有少量病例显示神经元成分的恶性转化。本文报道一例原发瘤为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术后8个月复发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病例。方法:观察并分析原发瘤和复发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合文献讨论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转变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可能机制。结果:患儿8岁。镜下见第一次切除的左颞叶肿瘤: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密集分布。细胞较小,核染色较深,部分瘤细胞呈小片状,细胞稍大,核圆形或多角形,染色质淡。肿瘤组织中另可见散在或聚集向神经元分化的不同阶段的肿瘤细胞。细胞较大,有明显淡红染的胞浆,胞核空泡状,有核仁。有的似分化较成熟的节细胞。网状染色见瘤组织中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FAP灶性(+)、NSE(+)、S100(+)、Nestin(+)、VIM(+)、Des(+)。似神经元分化的大细胞则有NSE和S-100的阳性表达。病理诊断:伴有纤维增生的间变性节细胞胶质瘤。术后8个月左颞部复发肿瘤中除了仍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外,另见小或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瘤细胞更异型,核分裂多见。未见较成熟分化的细胞。免疫组化显示:GFAP灶性(+)、S100(+)、NFP(+)、Neuronal class III beta-tubulin(+)。提示肿瘤细胞向神经元和胶质成分双向分化。病理诊断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结论:节细胞胶质瘤可以出现胶质和神经成分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6.
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表达特异性表面分子,如CD63、CD81等的胞外囊泡,其内包有DNA、mRNA、ncRNAs、蛋白以及脂类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转运其包含物,外泌体可调控受体细胞的信号通路及蛋白表达,在介导肿瘤细胞与其肿瘤微环境中其他细胞间的细胞通讯和物质交流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内,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亚群,被认为是导致肿瘤传统治疗失败和复发的根源。然而,肿瘤干细胞与非干性肿瘤细胞之间实则处于分化和去分化的动态平衡状态,肿瘤干细胞不再是肿瘤治疗的固定靶点,因此,阻断其相互转化尤为重要,更是较好的肿瘤治疗策略。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载体,是否参与调控肿瘤干细胞与非干性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转化,靶向外泌体及其信号通路是否有利于减少肿瘤干细胞的生成,最终根治肿瘤,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设法减少或防止肿瘤的发生、发展极其重要。采用化学药物来预防肿瘤的发生或促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逆转是这个领域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对化学药物中的抗炎药与肿瘤的关系颇受重视,因为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在一般人群中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具有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引言恶性肿瘤细胞和胚胎组织一样,呈现旺盛的增殖能力,它们的细胞形态也常常呈现未分化细胞的特征。随着对胚胎发育和恶性肿瘤的逐步深入研究,认为胚胎和恶性肿瘤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胚胎与恶性肿瘤这两种生理和病理现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不仅拓展了人们对胚胎发育和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理解,也为人类解读生命奥秘和认识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1胚胎与肿瘤的相似性自Lobstein和Recamier提出肿瘤的胚胎性源性概念以来,早期胚胎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的比较性研究日益受到了人们关注[1]。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肿瘤相关基因对胚胎的正常发育和分化有一定影响,然而在恶性肿瘤中一些控制正常分化的基因被破坏[2],还有一些与分化有关的主要调控基因,即一类强有力的、发出信号并不可逆地决定分化方向的基因突变都涉及了恶性肿瘤的发生。2肿瘤细胞和受精卵在一定条件下的互变性及肿瘤侵袭与胚胎植入比较胚胎和肿瘤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肿瘤细胞与受精卵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互变性。肿瘤细胞也可象受精卵一样发育形成胚胎。Mckinnell将Lucke氏肾癌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蛙受精卵后,有部分...  相似文献   

19.
体外培养条件下的正常细胞,转化细胞与肿瘤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有许多不同表现。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转化细胞和肿瘤细胞都获得了无限增殖的能力(ImmortalitY)但转化细胞往往表现具有不死性,染色体改变等特性,而没有致瘤能力。肿瘤细胞或恶性转化细胞除了具有不死性以外,还可在裸鼠或新生小鼠体内形成肿瘤。细胞又如何从正常状态转变成具有恶性表型的肿瘤细胞,这个问题是多年来人们所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异常是细胞恶性变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人们  相似文献   

20.
研究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和调节,对理解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成骨细胞来自骨髓多功能干细胞,后者也产生成纤维细胞、肌母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每种细胞的分化由其前体细胞决定,不能逆转。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前体及成骨细胞可进一步转化为脂肪细胞,这种转化对研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