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水平与程度,为制定有效的疲乏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对100例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水平测评与分析.结果 87.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疲乏(轻、中、重分别为4例、60例、23例).疲乏总分为5.44±1.26,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及认知疲乏维度评分分别为5.46±1.80、5.91±1.55、5.95±1.34及4.62±1.42.结论 肺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中度癌因性疲乏,医护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的疲乏,从而提高其治疗与生存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评估表(NRS-2002)与微型营养评定简法(MNA-SF)筛查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髋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并探讨两种筛查工具的相关影响因素及评估何种营养筛查工具更加能预测术后短期运动功能。 方法纳入标准:符合THA治疗适应证;住院时间≧24 h。排除标准: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严重慢性心血管疾病、肾衰竭;重度贫血和严重感染等。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的115例择期THA治疗的老年髋关节OA患者(均为单髋),营养状态筛查在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查指标。根据改良爱荷华辅助量表(mILAS)定义运动正常组与运动障碍组。NRS-2002评分与MNA-SF评分相关影响因子采用Pearson检验;运动能力预测因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院内死亡事件,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住院天数(5.7± 2.0)d。纳入患者mILAS量表平均分(1.4 ± 1.3)分,根据运动状况定义结果:运动正常组99例(86.1%),运动障碍组16例(13.9%)。运动正常组年龄、体质指数(BMI)、白蛋白(ALB)、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b)、NRS-2002评分数值均高于步态障碍组(t=2.219、3.911、2.172、1.989、5.754、4.165,P<0.05);MNA-SF评分数值低于步态障碍组(t=6.049,P<0.05)。NRS-2002评分筛查结果显示:营养正常33例(28.7%),营养不良风险67例(58.3%),营养不良15例(13.0%);MNA-SF评分筛查结果显示:营养正常47例(40.9%),营养不良风险48例(41.7%),营养不良20例(17.4%)。NRS-2002评分分组中年龄、BMI、ALB、PA、LYM、Hb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741、F =11.632、F =9.391、F =6.167、Z=4.112、F =15.538,P<0.05);MNA-SF评分分组中年龄、BMI、ALB、PA、Hb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435、12.182、16.925、4.006、6.746,P<0.05)。NRS-2002评分与MNA-SF评分负相关(r =-0.534,P=0.000)。NRS-2002评分与BMI、ALB、Hb呈负相关(r =-0.211、-0.173、-0.258,P<0.05),与LYM及PA呈弱负相关(r =-0.051、-0.009,P<0.05)。MNA-SF评分与BMI、ALB、Hb呈正相关(r=0.303、0.285、0.204,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模型结果显示MNA-SF评分[OR=3.970,95%CI(1.704,9.202)]、年龄[OR=1.274,95%CI (1.036,1.568)]步行障碍发生相关(P<0.05)。 结论本研究证实了髋关节OA患者术前营养不良或风险的发生率较高且营养状态与术后早期运动功能具有相关性,同时也证实了MNA-SF评分更加适合筛查髋关节OA患者术前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不同化疗周期化疗相关性症状变化及与患者功能状况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治疗相关性症状列表(TRSC)、卡氏评分量表于第1周期化疗后(T1)、第3周期化疗后(T2)、第5周期化疗后(T3)对肺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比较各时间点TRSC总分及卡氏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25种化疗相关性症状各时间点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时间点TRSC总分及卡氏评分的关系。 结果 T1、T2、T3分别调查246例、221例、209例肺癌化疗患者,TRSC总分分别为(17.61±9.62)分、(19.47±7.99)分和(22.93±9.02)分,卡氏评分分别为(79.13±14.22)分、(76.98±13.85)分和(72.85±13.45)分;T3的TRSC评分显著高于T1、T2评分,T3卡氏评分显著低于T1评分(均P<0.05)。25种化疗相关性症状中,14种严重度评分在3个时间点存在显著差异。T1、T2、T3时TRSC总分与卡氏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 结论 肺癌患者各周期化疗均承担较严重的化疗相关性症状负荷,症状严重度随化疗周期呈增加趋势,功能状况呈降低趋势,各个治疗阶段治疗相关性症状负荷越严重者,功能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术前的营养状况,比较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在评价结果上的差异。方法:分别应用传统的单项营养评价指标、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和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价瑞金医院普外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术前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各营养评价方法及所产生结果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营养评价方法得出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不同(8.98%~62.68%),其中SGA与NRS-2002的评价结果间及其与传统的单项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间都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传统的单项营养评价指标中,仅同类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间相关性较好。结论:相比传统的单项营养评价指标,综合性营养评价方法SGA和NRS-2002的结果更为全面、准确,然而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一个化疗周期中的疲劳、睡眠障碍及情绪状态的变化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初诊肺癌患者,采用一般疲劳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简式情绪状态量表,于第1次化疗前1d(T0)、第1次化疗后1周(约第28天,T1)及第2次化疗前2~4h(T2)共3个时间点进行测量。结果男、女性肺癌患者在3个时间点的疲劳程度、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论男女性别之分或不同治疗方式之分,3个时间点的疲劳、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均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均P<0.01);3个测量时间点疲劳、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P<0.01)。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周期间其疲劳、睡眠障碍及情绪状态存在长期变化,且疲劳与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之间存在相关性。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关注度以及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时了解肺癌患者治疗期间疲劳、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情况,并针对性地加强护理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工具在外科老年住院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外科老年住院病人在入院后48 h内分别用MNA-SF和NRS2002进行营养评估和筛查,并进行营养相关指标检测,包括体质量指数、上臂围、小腿围、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评判两种营养评估工具对外科老年住院病人临床结局(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预测能力。结果:MNA-SF评估得出外科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3%,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达36.4%;NRS2002筛查提示存在营养风险者达65.1%,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r=0.33,P<0.001)。两种工具的评估和筛查结果与传统的单一营养指标均显著相关(P<0.001);MNA-SF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则与住院时间无相关性。结论:MNA-SF和NRS2002的评估、筛查侧重点不同,但均可用于外科老年住院病人,与MNA-SF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相比,NRS2002对于临床结局———住院时间的预测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化疗不同阶段癌因性疲乏的变化特点。方法方便抽取首次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62例,运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中文版(RPFS-C)分别于患者得知自己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当天、化疗进行的第2~3天、化疗结束出院后第7天进行疲乏状况的测量。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疲乏评分3.76±1.18,化疗中为4.11±0.91,化疗后为3.09±0.81。情感维度在化疗前达重度疲乏,躯体维度在化疗中最突出,行为维度在化疗中达到中度疲乏,认知维度在整个化疗阶段得分最低。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首次化疗不同阶段疲乏总体情况呈"山峰和山谷"型的变化模式,其中情感维度呈"下斜坡"型的变化模式。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首次化疗不同阶段癌因性疲乏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研究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在老年胃肠肿瘤病人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估接受胃肠肿瘤手术老年病人(≥60岁)的营养风险。比较存在老年营养风险或营养风险的病人与无老年营养风险或无营养风险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观察术前营养支持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50例老年病人。老年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0.00%(90/150),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67%(61/150),Kappa值为0.062(P=0.415)。有老年营养风险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33%(12/90)和(10.37±4.66)d,与无风险者的23.33%(14/60)和(11.80±6.36)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营养支持的老年营养风险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38%(3/47)和(8.85±2.58)d,明显低于未接受营养支持者的20.93%(9/43)和(12.02±5.78)d(P<0.05)。有营养风险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1%(8/61)和(10.56±4.58)d,与无营养风险者的20.22%(18/89)和(11.20±5.95)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营养支持的营养风险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26%(4/39)和(10.03±4.94)d,与未接受营养支持者的18.19%(4/22)和(11.50±3.78)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可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术前营养筛查,并作为术前营养支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食管癌术前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营养风险评分结果和临床结局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NRS2002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并手术的22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其中男136例、女89例,年龄41~85(64.0±8.2)岁。总评分为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营养状况评分、年龄评分(≥70岁年龄评分为1分,70岁为0分)3项的总和。临床结局设定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前评分≥3分者为75例(33.3%),3分者为150例(66.7%);NRS2002评分≥3分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RS2002评分3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vs.12.0%,P0.05);NRS2002评分≥3分者总住院时间长于NRS2002评分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0±7.94)d vs.(15.30±2.05)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RS2002、基础疾病、手术方式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RS2002评分≥3分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这提示有必要对于术前营养风险评分≥3分的食管癌患者进行适当及科学的营养干预。NRS2002可以作为评估食管癌术后营养风险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对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行择期开腹手术的289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按照Reilly营养风险评分(Reilly NRS)和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协会的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 289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5%(10/28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82/279).按Reilly NRS评分,营养风险组(≥4分,89例)和无营养风险组(<4分,200例)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5.6%(5/89)和2.5%(5/200)(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1%(31/83)和26.5%(51/196)(P>0.05).按NRS-2002评分,营养风险组(≥3分,105例)和无营养风险组(<3分,184例)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5.7%(6/105)和2.2%(4/184)(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4%(38/99)和24.4%(44/180)(P<0.05).经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证实,NRS-2002评分是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7,OR=3.14,95%CI:1.63~6.29).结论 NRS-2002评分作为一种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可有效预测结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及临床营养支持现状,为开展临床营养支持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309例住院患儿采用STRONGkids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参考标准及自制患儿营养支持情况调查表,通过现场查阅病历信息、床边查看营养护理及测量相关数据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 8.41%住院患儿存在高度营养风险,48.87%存在中度营养风险;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65%。111例(35.92%)患儿实施营养支持,其中肠内营养17例、肠外营养68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26例。结论住院患儿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率偏低,营养支持方式欠佳。应正确评估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指导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2.
腹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手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将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与肠外营养两组。自术后第一天起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持续8天。结果发现营养支持前后研究组病人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手术后第二日即达到正氮平衡,无明显的肝肾功能影响,消化道反应轻。认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Total intraperitoneal nutrition (IPN) for patients in whom enteral nutrition is impossible would utilize the access technique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and avoid long-term central venous cannulation. W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a lipid emulsion was quantitatively absorbed from the dog's peritoneal cavity over four hours. We have now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total IPN in dogs over periods up to four weeks. A solution of 1.25% amino acids, 1% glucose, 77 mEq/L Na, 4 mEq/L K, and 81 mEq/L Cl (AGE) was administered IP at 65 mL/kg every 12 hours in combination with 25 mL/kg of 20% lipid emulsion to five dogs allowed free access to food and water for ten days. Sixty percent of administered fluid was absorbed. When AGE and lipid were administered separately every 12 hours to six dogs, 90% was absorbed. In five dogs kept strictly NPO for two weeks while receiving alternating AGE and lipid, absorption averaged 60%. Removing the amino acids allowed absorption to remain at 70% for two weeks, although it dropped to 40% by four weeks. Nine dogs were maintained for a mean of 3.5 weeks while strictly NPO using a solution of 1% glucose and electrolytes at 120 mL/kg every 12 hours with 50 mL/kg of 20% lipid given at a third separate infusion. During the fourth week, they absorbed 118 mL/kg/24 hours of fluid and 26 calories/kg/24 hours. Body weight decreased to 75% of control over four weeks. Complete blood cell count (CBC), Na, K, Cl, total protein (TP), SGOT,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P) remained unchanged during this time.(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制定合理有交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根据4例肝移植病人术前、术后各自的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对状态较好者选用肠内营养支持,状态较差者考虑肠外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在术后3-4d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后由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 4例病人均顺利度过围手术,基水发生由于营养支持疗法所致的并发症,2例生存超过200d;2例现仍存活,生活质量良好。1例已度过3年,1例现存活3个月。结论 术前应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理、适当的营养支持方式。可提高手术耐力,术后视移植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适当选择易于移植肝恢复的营养要素和控制营养物质的供给量;当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后,宜尽早开始EN,辅助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对两种营养支持模式的顺应性和效果。方法: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男24例,女12例,中位年龄61(43~75)岁,分为两组:18例接受全肠内营养(EN),18例接受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比两组营养支持的实施、临床表现、营养相关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指标等。结果:两组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EN联合PN组病人对EN耐受性优于单纯EN组:EN联合PN组仅1例(5.6%)因腹泻而中止EN,其余均完成EN:EN组病人9例(50%)不耐受,4例病人需减慢EN灌注速度,未完成部分由PN补足,5例不得不中止EN,完全改为PN两组病人营养等相关性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N联合PN模式更适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临床营养支持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治疗危重病的一项重要手段。目前,合理应用营养支持不仅能够纠正病人的营养状态,维持机体正氮平衡,而且还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和生理功能,有助于改善病人临床结局。营养支持已由最初单纯供能用途发展成为某些严重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如何实现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均衡结合,更好地开展个体化和预防性营养治疗,将是今后临床营养支持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78例肝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35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3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营养支持,共7 d.观察术前、术后1 d及术后8 d病人一般情况、肝脏功能、临床营养、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肝功能、临床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差异;EEN组术后8 d前白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虽然营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N组,但程度较PN组轻.EEN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代谢和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方面以及在减少临床营养费用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探讨PD术后营养支持的意义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在2008年至2011年间,按特定筛选标准入组40例病人。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PD术后病人EN和PN支持模式后的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PN组和EN+PN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术前1 d,术后第7、10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白蛋白水平在术后第7、10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EN+PN组并发症总数明显少于PN组(P<0.05)。PN组病人出现肝功能损害机会较大(P<0.05),EN+PN组病人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PN组,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PN组(P<0.01)。结论:PD术后病人PN和EN支持对营养状况都有明显改善作用,PN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相对EN有一定优势,但长期应用存在较多不利因素,在胃肠功能恢复后,应尽早行消化道EN,并以EN和PN联合方式进行术后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费用效果比。方法随机将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PD75例分为EN组(35例)和PN组(40例);营养支持均从术后24h开始。两组采用等热量、等氮量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PD后EN和PN均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EN组较PN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少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术后EN较PN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廉,EN是PD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EN联合肠外营养(P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月我院87例PD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营养方式分为EN组(37例)及EN+PN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及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血生化相关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EN+PN组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率分别为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高于EN组(均P0.05),但两组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PD患者术后应用EN联合PN安全性及实用性均与单独应用EN相似,但可明显减少营养相关并发症,是PD术后更好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