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Z1.153,P0.05)。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显著增加(Z5.645,P0.001),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Z2.275,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770,P0.001)。结论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对手外伤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手外伤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42例手外伤患者分为2组各21例,训练组(40指)术后5 d即开始规范的康复训练,包括理疗,主被动伸指、牵引、按摩等;对照组(42指)行对症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TAN法及Lovett法评定患者总主动活动度(TAM)及肌力(MMT).结果:治疗3个月后,训练组患指TAM优良率100%;对照组19.0%.MMT评定,训练组M4-5 29指,M311指;对照组分别为M4-5 6指,M3 36指,训练组患指的功能活动度及肌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外伤后规范的康复训练介入愈早,手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愈高.  相似文献   

3.
早期康复对手外伤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系统康复对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3例手外伤手术后的患者术后第2天行早期康复治疗:与术后3—5个月始行康复治疗的19例手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组拇指及其他各指功能、握力、FIM评分均优于恢复期组(P〈0.01或P〈0.05),对指功能的恢复两组比较,早期组明显优于恢复期组。结论:手外伤后及时手术处理是保证手功能恢复的前提,物理因子、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的早期介入能较好的改善活动度,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在手外伤患者手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手外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的运动治疗及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肌力、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及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TAM)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肌力及UEFT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2组TA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肌力反馈运动控制训练能显著地改善手外伤患者手指肌力及关节活动范围,并能明显的提高患者手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模拟仿真功能(Primus RS)评估训练系统对手外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32例手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作业治疗组和Primus RS组,每组16例,2组患者在同一治疗师手法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作业疗法和Primus RS系统进行手功能训练,每日2次,每次30 min,每周5d,共治疗6周.应用Primus RS评估系统、上肢功能测试(UEFT)手功能评定法以及9孔插板实验分别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的手握力、两指捏力、腕屈伸力、手整体功能以及手的灵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rimus RS组的各项评估指标分别为手握力(248.18±47.25)N、两指捏力(75.93±16.18)N、屈腕力(90.75±28.13)N、伸腕力(89.12±18.01)N、手整体功能评分为(70.81±7.00)分以及9孔插板实验时间(19.89±2.07)s;与作业治疗组的(199.75±72.29)N、(63.93±23.86)N、(71.18±25.30)N、(73.62±16.88)N、(63.06±14.33)分和(22.87±3.65)s比较,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imus RS评估训练系统能有效地促进手外伤患者手功能的恢复,且能明显提高患手的实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术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后8周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正常76例,基本正常4例,无轻度功能障碍及肩周炎发生。80例患者总满意率为98.75%。结论:针对手外伤术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手外伤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指消肿时间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手指消肿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手外伤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早期与中期介入康复治疗护理模式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6例手外伤患者按术后介入康复治疗时间分为A组52例和B组44例,A组为早期(术后1~3个月)介入康复治疗者,B组为中期(术后4~6个月)介入康复治疗者。两组均采取相同介入康复治疗方案及延伸护理,护理期结束后对两组关节活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院时手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手关节主动活动度优于B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较中期更能改善手外伤术后患者手功能,促进其术后功能恢复,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治疗性活动对手外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外伤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手外伤后有较高的致残率,导致手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因此,手外伤后康复目标是最大限度恢复手功能。目前,康复治疗多将目标集中在消肿止痛,提高手部的肌肉力量和改善关节活动度上[1—5],而这些对于提高手的综合协调能力尚不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训练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手外伤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指导其进行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综合训练.结果:观察组二期断蒂术后2周肌腱总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手功能综合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训练能有效减轻患肢肌肉酸痛,肌腱萎缩,关节粘连僵硬、活动障碍等并发症,促进患指感觉功能的恢复,最终确保患手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结合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康复积极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4例,常规护理+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结合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举动、康复护理配合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基于循证理论的临床护理路径结合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有助于促进其功能恢复,提高康复积极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立新 《大医生》2024,(2):127-130
目的 探究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力评定法(MRC)、肢体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MRC、FM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 <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MRC、FMAS、MMSE、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目标导向式重复性功能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智力水平、基本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治疗师徒手辅助下肢步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BS、FMA评分及FAC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BBS评分[(45.00±4.47)分]、FMA评分[(28.67±3.66)分]、FAC分级[(3.55±0.94)级]及10m MWS[(0.83±0.23)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除大便控制以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如厕评分[(7.50±2.02)分]、转移评分[(13.06±1.65)分]、步行评分[(12.55±2.04)分]、上楼梯评分[(8.20±1.48)分]及MBI总分[(74.60±7.7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颅脑外伤康复期的患者进行社区家庭残存功能训练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尽快使患者康复,现将训练方法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8~72岁;单纯颅内血肿2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9例,单纯脑挫裂伤4例,其中发生脑疝3例。不完全性运动失语11例,完全运动性失语1例;重度偏瘫(肌力0~I级)4例,中度偏瘫(肌力II~III级)11例,住院24~54d后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方法:(1)建立家庭护理病历:病历内容包括患者精神、心理状态、饮食、睡眠、用药、失…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88-1289
探讨手功能康复训练对手外伤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收治的手外伤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功能康复训练,采用主动活动度评价方法(TAM)及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评定方法(MMDT)评价功能恢复。观察组T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置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翻转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手功能康复训练能提高手外伤术后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7.
家长康复教育对手烧伤患儿手功能恢复训练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桂珍  陈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2):4412-4412
手烧伤患儿烧伤手功能恢复的程度与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分不开的。而其家长对功能训练的认知程度,对功能恢复训练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对32例手烧伤患儿的家长进行康复教育,提高了患儿烧伤手的功能恢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手烧伤患儿烧伤手功能恢复的程度与有效的功能锻炼是分不开的。而其家长对功能训练的认知程度,对功能恢复训练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对32例手烧伤患儿的家长进行康复教育,提高了患儿烧伤手的功能恢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手外伤手僵硬患者施行促进屈肌腱滑动的训练方案后,手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30例手外伤所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32指,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及作业治疗活动.观察组15例,34指,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促进屈肌腱滑动的训练方案.具体做法包括:关节定位训练,勾拳、握拳、直角握拳训练,屈浅肌腱的单独滑动训练,单独的掌指关节关节屈曲训练.疗程结束后采用CASRROLL手功能测试表测试手的整体功能,采用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主活动度(TAM)对每个手指进行测定并统计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间的CARROLL值经t检验,t=4.97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AM值,经t检验,t=3.45,P< 0.001,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手指TAM的优良率为70.6%,无一例患者功能为差.对照组手指TAM的优良率为34.4%,有2例患者功能被评为差.优良率经秩和检验,Z=3.262,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手外伤后没有及时得到康复训练而手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施行关节松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屈肌腱滑动差的问题,应该促进肌腱的滑动,以取得更好的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下肢重复性训练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两组均在发病48h内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下肢重复性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第8周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评分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NSE水平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NGF水平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第4周、第8周时,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AC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下肢重复性训练有利于改善血清BDNF、NSE、NGF水平,促进下肢运动、平衡和步行能力的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