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8-02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分娩产妇,根据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仪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盆底功能康复治疗2个月,产后102 d时,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及盆底肌持续收缩60 s的肌电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尿道膀胱后角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的移动度小于对照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可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回我院门诊进行产后访视,手法检测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1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产后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不同时间将观察组(125例)分为3组:A组(39例),产后42~56d;B组(48例),产后57~70d;C组(38例),产后71~91d。对照组(D组,49例):产后6~8周,只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宣教。观察组各组的产妇治疗前进行盆腹动力学及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检测,按照肌力等异常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复测治疗前所检测指标。对照组产妇于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回院进行同样的盆底指标检测。结果各个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所检测数据与治疗前相比较,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和静态张力都有显著提高,最大肌电位数值增加,肌肉疲劳度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6个月相比较,组间各项检测数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盆底个体化康复治疗,均可以显著提高盆底肌力及明显改善盆底功能。临床上根据实际情况在产后早期的不同时机都可以积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01—2017-12间收治的6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初产妇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6个月盆底肌力的改善程度。结果 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盆底肌收缩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力和尿失禁,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及性生活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03—2016-03间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结合和自愿原则分为2组,各60例。出院1周后,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盆底肌锻炼。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级别及SUI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级别、SUI分度及性生活总体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能有效预防及降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会阴盆底超声结合MRI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的80例分娩产妇,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成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结合MRI检查进行女性盆底功能评估,对比其差异。结果剖宫产组产后1周的肛提肌损伤率低于顺产组,P0.05;剖宫产组静息时、Valsalva状态时的膀胱后角度均小于顺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6周的盆底肌的持续收缩力、最大收缩力均大于顺产组,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经会阴盆底超声结合MRI检查有助于准确评估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次妊娠分娩的女性9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分娩产妇47例(自然分娩组),剖宫产产妇47例(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在产后6~8周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群肌力及肌电位。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均获得不同程度盆底肌力及肌电位的改善,有效率85.11%~95.75%。治疗前剖宫产组Ⅰ类肌群肌力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而Ⅱ类肌群肌力与自然分娩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剖宫产组肌电位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治疗后剖宫产组Ⅰ、Ⅱ类肌群肌力及肌电位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增强盆底肌群肌力及神经功能,能够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自然分娩对盆底肌肉损伤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坦索罗辛联合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效果。方法将50例III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应用坦索罗辛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的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23/25)明显优于对照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与对照组(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定,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操锻炼对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盆底肌力的作用。方法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产后采取盆底康复操锻炼方案,比较两组产后14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盆底肌力及心理变化。结果干预组产后尿失禁、子宫复旧不全及产后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在产后6周及14周时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14周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操的应用,可规范引导产妇进行有效的盆底功能锻炼,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产妇对产后盆底康复技术知识及重要性的重视程度.方法:对150例产后42天常规盆底肌力评定,盆底肌力<3级135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20例.结果:90%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差,需做盆底康复治疗,但做治疗的妇女只有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阴道锥体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治疗尿失禁老年人的临床疗效及对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从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尿失禁老年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联合组则予以阴道锥体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治疗。对比两组在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情况、治疗前后尿动力学参数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前者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联合组盆底肌力分级为Ⅳ级、Ⅴ级的人数占比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在VLPP、PMUC水平方面比较,前者高于后者(P<0.05)。治疗后联合组与对照组I-QOL评分相比治疗前较高,且联合组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阴道锥体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治疗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盆底肌力的恢复,且有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参数,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顺产与剖宫产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500例产妇,根据临床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各250例。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结果顺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产褥病、尿潴留、切口延期愈合等产时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剖宫产组产妇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输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产妇娩出的新生儿胆红素指数及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均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顺产比剖宫产母婴安全性高,应提倡顺产,减少剖宫产,以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8-10诊治的64例脊髓损伤,32例采用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治疗(观察组),32例单纯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Flick-Max、Edu-Mean,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数据及问卷中便意、大便失禁频率、平均排便时间。结果 64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末次治疗后观察组Flick-Max、Edu-Mean较对照组高,便意、大便失禁频率、平均排便时长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刺激能更好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3.
周蟾娟  蔡敏  顾莺 《护理学杂志》2011,26(20):91-94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OP)发病相关因素有妊娠及阴道分娩影响、盆底结缔组织的变化、年龄及雌激素水平、腹内压增加;治疗方法有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阴道锤治疗、子宫托治疗等;康复干预有盆底肌锻炼、行为生活方式的干预、社区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针对POP的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产后早期指导,发生POP后实施个性化联合治疗方案,持之以恒进行康复锻炼,可有效防治PO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围术期心理支持联合盆底肌训练预防初产妇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平县人民医院产科2020-04—2022-01行剖宫产手术的63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以实施围术期心理支持联合盆底肌训练干预开始时间为分组依据,其中2021-03—2022-01采用心理支持联合盆底肌训练干预的3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2020-04—2021-02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31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基线资料。统计2组产妇术后拔除尿管后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首次自主排尿量、拔管后残余尿量,以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2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拔除尿管后的首次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自主排尿量高于对照组、拔管后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剖宫产手术的围术期应用心理支持联合盆底肌训练干预,能够显著减轻和缓解产妇不良心理、疼痛等引起的排尿障碍,提高其排尿信心,促进早期自主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疗效,选取产后42d的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图及肛管压力测定,评估其盆底功能,将临床便秘症状明显的40例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自己进行提肛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数据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改善不明显;但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女性产后盆底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用于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的效果。 方法 将97例膀胱癌行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干预。干预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 结果 观察组尿失禁干预有效率、膀胱容量、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压力、排尿间隔时间及平均每次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有效改善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尿失禁,提高尿控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腔肌筋膜痛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产后盆腔肌筋膜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干预2个疗程.于干预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盆底肌触诊时疼痛程度、产后腰背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及性生活的影响,为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99例足月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42例)、会阴侧切组(36例)、剖宫产组(21例),于产后42d和产后3个月分别测量阴道收缩力,了解性生活恢复时间及有无疼痛感、尿失禁等症状。结果三组产后不同时间阴道收缩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产后42d及3个月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然分娩组与会阴侧切组、会阴侧切组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产后时间的延长,产后3个月各组的阴道收缩力均显著增加(均P0.01);三组产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和性生活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均未出现产后尿失禁。结论三种分娩方式的阴道收缩力会随着产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剖宫产组优于自然分娩组;对性生活影响的差异性不大。应限制会阴侧切的应用,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倡导自然分娩,以切实保护产妇健康。  相似文献   

19.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1月~2007年3月,对11例女性SUI患者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前通过病史、体检、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尿失禁.治疗每次20 min,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11例女性SUI患者中,7例症状消失,4例症状减轻.追踪观察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女性SUI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营养治疗控制孕期体重对产后盆底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产检及生产的16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个体化体重管理,包括制订孕期增重目标、均衡饮食及适量运动等,对照组接受常规产科检查.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孕期增重分别为(12.45±4.59)kg和(15.91±2.48)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盆底肌力测试≤3级的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在孕期体重增长造成的产后盆底肌力受损程度上有极大的改善作用,营养师通过孕期的营养宣教工作,对孕妇进行膳食营养评价与营养治疗,对凡是BMI> 28以上者,进行营养膳食结构分析,运用孕产妇营养软件[1]给出营养方案,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