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经络注血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4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以随机分组形式进行对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中药进行治疗,一组为观察组给予经络注血疗法进行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0%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并无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患者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注血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经济实惠等特点,得到临床与患者的认可,为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
益气聪明汤化裁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化裁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西药配合针刺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聪明汤化裁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等主要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化裁可明显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拟定益气活血膏方与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膏方治疗,疗程28 d;同时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疗程28 d。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膏方与颗粒组比较,能更好的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了解其对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治疗作用和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对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明显,其总有效率优于药物治疗,是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探讨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及改善脑循环等方面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吸附率、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降低,与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逐瘀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郑州市中医骨伤病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与观察组(98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逐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GSH、MDA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GSH、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逐瘀方联合尼莫地平较单纯尼莫地平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血流流变学及血清GSH、MDA水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消栓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活血消栓胶囊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西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对血脂影响不大;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气虚血瘀证仅用活血化瘀药是不够的,应在此基础上注重补气,说明辨证论治的科学性与重要性。活血消栓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补气行血,活血通络之效,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栓通脉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69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消栓通脉丸口服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33例单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0.6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69.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脉丸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循经取穴针灸治疗联合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按时开主穴并与循经配穴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MA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子午流注纳甲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患者运动功能明显好转,神经功能缺损有所缓解,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于PCI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脑复健颗粒。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TC、TG、HDL-C、LDL-C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配合西医治疗气虚血瘀证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邯郸明仁医院治疗的78例气虚血瘀证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及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38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液流变学、心功能、生活质量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收缩末径(LVSED)均明显降低(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4%(38/39)和76.9%(30/3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2/39)和2.6%(1/3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气虚血瘀证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较佳,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符合诊断诊断标准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西药维脑路通、肠溶阿斯匹林、尼莫地平、维生素E治疗,并对症配合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降低血脂,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自拟方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剂,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差别不大(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以及血浆比黏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余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自拟方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与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辨证分型与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21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观察各证型组病例的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91.95%为中经络,9.05%为中脏腑.风痰阻络、痰热腑实血脂较正常组升高(P<0.01),肝阳暴亢、痰热腑实的血压较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高(P<0.05~0.01),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型的血液流变学较正常升高(P<0.05~0.01).结论:CT、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指标可为缺血性中风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祛瘀止痛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分别给予西医常规对症干预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祛瘀止痛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CS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血脂指标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等。结果: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祛瘀止痛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血瘀证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田七祛瘀胶囊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82%与2.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瘀证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温针灸治疗。分别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临床症状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消栓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予中风后遗症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以活血消栓胶囊治疗,对照组加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第15、30、45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7%(26/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5、30、45天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消栓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7,(9):1166-1167
目的:探讨丹七软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Lp(a)、cTnI、hs-CR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89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丹七软胶囊,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Lp(a)、cTnI、hs-CRP,TG、TC、LDL均低于治疗前,HDL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七软胶囊可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降低血清Lp(a)、cTnI、hs-CR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本院诊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对比2组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NFDS评分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可提升其治疗效果,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