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280例,术中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异常子宫出血类型及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198例,占95.0(188/198);子宫内膜炎56例,占94.6(53/56);子宫内膜息肉18例,占88.9(16/18);宫内节育器65例,占95.4(62/65)。结论宫腔镜可发现宫腔内病变并对可疑病灶取材活检,使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更直接、准确。  相似文献   

2.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48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488例,术中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异常子宫出血类型及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119例,93.7%(119/127),子宫内膜息肉104例,98.1%(104/106),粘膜下肌瘤85例,100%(85/85),子宫内膜炎76例,96.2%(76/79),宫内节育器41例,萎缩性内膜22例,95.6%(22/23),宫内胚物残留16例,100%(16/16),子宫内膜癌10例,90.9%(10/11)。结论:宫腔镜可发现宫腔内病变并对可疑病灶取材活检,使宫腔内病变的诊断更直接、准确。  相似文献   

3.
阴道B超和宫腔镜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11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阴道B超和宫腔镜检查在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阴道B超和宫腔镜检查110例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以阴道B超测得宫内膜厚度≥4mm或提示宫腔有异常病变者为A组,〈4mm为B组,同时宫腔镜下取材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①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非器质性病变(萎缩/增生子宫内膜)居首位,共52例(A组13例,B组39例),占47.3%;其次是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宫颈管息肉),共45例(A组35例,B组10例),占40.9%;子宫内膜癌与不典型增生为第3位,共13例(A组13例,B组0例),占11.8%。②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94.8%(55/58),特异性96.2%(50/52)。绝经后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0~30min,除1例宫颈管息肉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重度不典型增生重新行全子宫切除外,其余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无异常发现。结论阴道B超可作为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规筛查方法,当结果为子宫内膜厚度≥4mm或宫腔有异常病变者须行宫腔镜检查治疗,阴道B超和宫腔镜检查是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的最佳的诊断方法。宫腔镜是目前治疗绝经后宫腔内良性占位病变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和宫腔镜的诊治效果。方法对86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和电切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39例,黏膜下肌瘤22例,子宫腺肌病13例,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51%。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85.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后,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5.35%(82/86)。结论宫腔镜检查对良性病变所致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准确性高,并可同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诊治异常子宫出血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邹莉 《中国科学美容》2011,(24):166-166,174
目的 探讨超声、宫腔镜联合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疗效与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1例出现绝经后子宫出血情况的患者进行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超声、宫腔镜的联合检查,最后将检查结果送病理.结果 患者之所以会出现绝经后子宫出血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子宫内膜等等,对这类患者采取超声、宫腔镜联合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在患者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方面可达到90%以上,而在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方面甚至可以达到100%.结论 超声、宫腔镜联合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具有非常高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应用。方法采取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患者102例与取材标本病理进行对比,了解宫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73%,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增生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4.54%,宫腔镜检查正常子宫内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3.33%,子宫黏膜下肌瘤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2.35%,妊娠相关疾病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1.43%,子宫内膜癌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具有高度特异性,显著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是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无性生活史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2007年2月,对因异常子宫出血,经药物治疗无效的36例无性生活史女性行宫腔镜检查并对子宫腔内可疑部位行诊刮或定位活检。操作过程不钳夹宫颈及扩张宫颈,采用B超监护。结果36例均在B超监护下顺利完成宫腔镜检查及病理取材,无处女膜损伤发生,无宫颈裂伤和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宫腔镜结合病理诊断异常病变33例(92%),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4例,宫颈息肉2例,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3例,子宫内膜炎2例,子宫内膜结核1例,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结论对于无性生活史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者行宫腔镜检查是必要的,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在本院妇产科连续行宫腔镜手术的病人资料。结果 65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炎18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7例,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节育器(IUD环)崁顿4例,子宫内膜癌5例。结论宫腔镜诊治绝经后妇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Stryker公司电视宫腔镜对120例绝经后出血行宫腔镜检查,行诊断性刮宫或直视下取活检,组织送病理.结果 宫腔镜检查120例分别为萎缩性子宫内膜58例,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肌瘤17例,子宫内膜增生9例,宫颈息肉8例,子宫内膜炎3例,子宫内膜癌2例,宫内节育器4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100%(58/58)、94.7%(18/19)、88.2%(15/17)、81.8%(9/11)、100%(8/8)、60.0%(3/5)、66.7%(2/3).结论 宫腔镜检查是寻找绝经后出血原因的有效方法,结合病理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筛查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因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行宫腔镜检查的573例患者为子宫腺肌病组,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宫腔镜检查的856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和宫腔镜检查结果。结果子宫腺肌病组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或宫腔异常的占44.7%(256/573,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41例,慢性子宫内膜炎77例,宫腔粘连38例),对照组为33.6%(288/856,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35例,慢性子宫内膜炎96例,宫腔粘连57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9,P=0.000)。子宫腺肌病组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24.6%(141/573)vs.15.8%(135/856),χ~2=17.197,P=0.000]。子宫腺肌病组术前超声检查未发现子宫内膜异常者中39.2%(175/446)宫腔镜检查有异常发现,其中子宫内膜息肉20.2%(90/446)。子宫腺肌病组术前曾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未见异常而胚胎移植失败者中26.3%(26/99)宫腔镜检查发现存在子宫内膜病变。结论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妇女需重视子宫内膜的异常,尤其是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直观、准确,并同时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特点,探讨适宜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09年4月住院治疗的6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资料,均行B超检查,发现宫内病变63例(92.6%),均经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子宫内膜良性息肉63例(92.6%),子宫内膜息肉内非典型增生5例(7.4%);61例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治疗后随访12~30个月无复发,7例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术(5例子宫内膜息肉内非典型增生,2例因其他病变)。结论①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以良性病变为主,但应警惕癌前病变可能,明确诊断需宫腔镜检查联合病理组织学诊断。②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是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方法 ,若发现癌前病变应尽快行全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宫腔镜诊治绝经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的136例绝经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宫腔镜和病理检查,分析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随访宫腔镜诊治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36例绝经后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炎。宫腔镜与病理结果相符合,诊断的符合率为89.71%;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并且症状改善情况明显。结论宫腔镜诊断绝经后出血与病理结果符合率高,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因B超发现宫内异常光团而行宫腔镜检查185例,统计分析不同临床表现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差异,并将术中宫腔镜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做对照分析。结果因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宫内异常光团97例,39例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息肉,14例为黏膜下肌瘤,良性病变居多;异常阴道出血61例,1例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癌,3例为腺体不典型增生。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宫腔镜术中诊断各种宫腔内病变的准确率均高于97%;除子宫内膜增生外,术中诊断各种疾病的特异性均高于99%;敏感性差异较大,诊断宫颈管息肉的敏感性为80%,诊断腺体不典型增生的敏感性仅为33.3%,诊断其他疾病的敏感性均在97%以上。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宫颈管息肉、腺体不典型增生宫腔镜下各有2例诊断与病理不符。结论宫腔镜检查对诊断和鉴别宫腔内病变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宫腔内疾病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阴道彩超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122例经宫腔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41.8%的患者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或绝经后出血。结果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为98.4%(120/122),特异性为3.8%(20/525)。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18例,敏感性为96.7%(118/122),特异性为98.9%(519/525),其中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例。结论阴道B超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宫腔镜检查在不降低敏感性的同时可以明显提高特异性,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对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 (HysteroscopyHS)对妇女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 (Perimenopausalu terinebleedingPMUB)病因诊断的价值。 方法 对 15 8例PMUB进行病因诊断 ,在术中同时定位取活检及诊断性刮宫做病理检查。 结果 H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 87 8% (79/90 ) ,对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为 96 2 % (2 5 /2 6 ) ,子宫粘膜下肌瘤病为 (3/4) ,子宫内膜增殖症为 6 2 5 % (2 0 /32 ) ,子宫内膜癌为 (3/5 )。 结论 HS是PMUB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 ,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与诊断性刮宫、取活检行病理检查联合应用是早期诊断宫腔病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价值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宫腔镜技术治疗10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过度增生41例,子宫内膜炎9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4例,子宫内膜息肉18例,子宫内膜癌5例,妊娠相关疾病3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依次为82.93%、66.67%、91.67%、94.44%、100%、100%,总符合率为87%,经宫腔镜治疗后总治愈率为96.84%。结论:宫腔镜手术是诊断与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最佳方法,具有诊断率高、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特点。方法1999年1月-2008年12月,179例60-89岁的老年妇女因绝经后子宫出血或B超提示宫腔异常人院子宫内膜病变的特点,根据子宫内膜病变性质分为良性组108例、恶性组34例,并对两组间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经官腔镜检查与病理诊断,142例患有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37例子宫内膜正常。本文回顾性分析142例、孕产次、子宫大小与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良性病变108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59例(41.5%)、萎缩性子宫内膜炎29例(20.4%)、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7.0%)、子宫内膜增殖症6例(4.2%)、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4例(2.8%);子宫内膜恶性病变34例,包括子宫内膜癌32例(22.5%)、子宫肉瘤1例(0.7%)、子宫内膜间质肿瘤1例(0.7%)。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的比较:2组年龄、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和孕产次无统计学差异;恶性组子宫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良性组[(74.0±6.2)Cm^3 Vs.(44.2±6.8)em’,t=22.742,P=0.000;(15.2±7.3)mmVS.(11.3±5.7)mm,t=3.228,P=0.001]。结论绝经后老年妇女的子宫内膜病变主要是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萎缩性子宫内膜炎。恶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良性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是诊断老年妇女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术配合特定取物钳在基础医院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28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同时配合特定取物钳进行相应手术,并将检查结果 与病理检查相比较.结果 在280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中,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内器质性病变例占85%.宫腔镜下所见与宫腔镜下取物钳活检手术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符合率达93%.结论 宫腔镜检查宫内病变较直观,准确度高,同时对子宫内膜病变可直接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7-05-2018-12间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2组,各44例。宫腔镜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比较2组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及复发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3个月、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宫腔镜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月经量少于宫腔镜组,复发率低于宫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减少月经量,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检查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诊治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8例因阴道异常出血、不孕、IUD异常、腹痛等指征行宫腔镜检查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黏膜下肌瘤15例,子宫内膜癌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8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人工流产后组织残留32例,节育环异位13例,宫腔粘连6例,宫颈管粘连4例,输卵管不通9例,子宫内膜炎9例。结论宫腔镜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