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索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症状群间的相互关系,识别症状群间的桥梁症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586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儿童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网络分析识别症状群间的桥梁症状。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存在5个症状群,分别为口腔皮肤症状群、躯体症状群、自我形象受损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与心理症状群。睡眠困难(rbS=0.797,rbC=0.090,rbB=73.000)是症状网络中桥梁强度、桥梁紧密中心性、桥梁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桥梁症状,其次是感到悲伤(rbS=0.747,rbC=0.075,rbB=30.000)、昏昏欲睡(rbS=0.745,rbC=0.070,rbB=19.000)和“我看起来不像我自己”(rbS=0.612,rbC=0.067,rbB=10.000)。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存在多个桥梁症状连接症状群。症状群桥梁症状有利于简化症状的评估和管理,提高症状管理效率。未来的研究有待开展纵向调查探明症状群变化规律,探索桥梁症状间潜在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住院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状况,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减轻患儿疲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住院化疗ALL患儿100例,采用儿童多维疲乏量表(家长版)对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LL患儿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99.0%,疲乏总分56.71±17.32,一般疲乏、休息疲乏和认知疲乏维度得分依次为51.46±22.44、55.63±19.53和63.04±21.36。结论 ALL患儿化疗期间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且疲乏程度为中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一般疲乏和休息疲乏。需加强ALL患儿的对症护理、创造安静的环境,以减缓患儿的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不同时间点症状群构成及动态变化,为乳腺癌患者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资料,采用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在化疗前2 d (T1,200例)、第1次化疗1周后(T2,179例)、第3次化疗1周后(T3,164例)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3个时间点症状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各时间点发生率大于20%的症状数目分别为9、24、26个。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在T1、T2、T3分别提取3、6、6个症状群,其中心理症状群、自我形象紊乱症状群、激素相关症状群持续存在于T1~T3,消化道症状群、食欲相关症状群和认知相关症状群存在于T2~T3。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存在多种症状群,随化疗的开展而增多,症状群的核心症状随时间的推移相对稳定。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症状群的动态变化,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症状负担。  相似文献   

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化疗致口腔炎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娜  陈梅  张静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448-4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大剂量抗代谢药物甲氨蝶呤(MTX)、阿糖胞苷(Ara-C)所致口腔黏膜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2012年我院血液科住院的采用Hyper-CVAD/MA方案及HD-MTX方案化疗的80例患者,在化疗期间对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采取了护理干预,按照随机对照表法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给予2.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溶液漱口加冰果冻含化;对照组40例,给予2.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溶液漱口,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腔护理。结果:实验组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期间症状群的变化趋势,为后续有效管理症状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纵向描述性研究设计,于第1、2、3、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前对137例乳腺癌患者选用自行设计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症状测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因子分析发现,基线测评时患者不存在症状群,第2、3、4次测评时患者存在3个症状群,即上消化道症状群、心理症状群、认知功能症状群。3次测评上消化道症状群得分依次为1.21±1.15、1.44±1.27、1.43±1.26,心理症状群依次为1.37±0.88、1.68±0.94、2.01±0.94,认知功能症状群依次为0.50±0.73、0.80±0.83、1.17±1.00。3个症状群3次测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心理症状群、认知功能症状群的严重程度随治疗时间推进逐渐加重。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期间症状群的动态变化,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症状群,并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6.
对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患儿,给予镇静止痉、降颅压、控制血压、抗癫痫、纠正电解质失衡及停止使用化疗药等处理.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协助早期诊断;做好抽搐发作、意识障碍、血压改变、视觉障碍、语言障碍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治疗与护理,13例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正常,1例患儿视力损害未恢复.  相似文献   

7.
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起病急,常有发热、贫血、出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特征性表现.症状不典型时临床容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以腰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血液系统是常见的受累系统之一[1].SLE合并白血病可增加死亡风险[2],然而因合并白血病早期常缺乏典型症状,难与SLE活跃期相鉴别,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故临床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现报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的差异,提出了今后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卵巢癌特异性症状模块对135例卵巢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多元回归分析症状群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各症状发生率为6.67%~99.26%,日常生活困扰发生率为51.85%~100%;存在胃肠道、疾病行为、围绝经期、情绪紊乱、性特征及治疗相关六大症状群。六大症状群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困扰有显著影响(均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93.6%。结论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存在多个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的症状群,医护人员应准确及时地评估症状,对症状群进行有效管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治疗期癌因性疲乏的纵向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行诱导缓解治疗患者183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患者诱导缓解治疗期癌因性疲乏轨迹的不同类别,并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治疗前1 d及诱导缓解治疗1周、2周、3周及结束后1 d患者癌因性疲乏得分分别为22.86±3.75、26.39±4.12、31.71±4.64、36.54±5.25、39.63±5.06,5个时间点得分呈正相关;通过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将其分为持续高疲乏组(48.09%)、疲乏升高组(34.42%)、低疲乏组(17.4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低疲乏组比较,有睡眠障碍、血红蛋白<60 g/L、低社会支持更易归于持续高疲乏组(均P<0.05),有睡眠障碍、并存胃肠道症状群更易归于疲乏升高组(均P<0.05)。 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治疗期癌因性疲乏呈现3种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癌因性疲乏不同轨迹类别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以减轻患者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卵巢癌患者诊疗不同阶段症状群的构成及动态变化,分析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纵向研究方法,应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自行设计的卵巢癌特异性症状模块、卵巢癌治疗功能评估量表,对104例卵巢癌患者于手术前3d、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3d、首次化疗结束后行动态跟踪调查。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存在情感、病感、疼痛相关3个症状群,术后存在5个症状群,新增围绝经期症状群、性特征症状群,化疗后存在6个症状群,新增胃肠道症状群;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卵巢癌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的多个症状群,且随疾病诊疗进展呈现动态改变。医护人员应把握这一特点,动态评估和管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善急性白血病患儿负性情绪及其应对方式。方法将10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灵性需求实施针对性干预。连续干预1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焦虑及抑郁评分、应对方式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存在多方面灵性需求,针对性灵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心理痛苦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负性心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痛苦温度计及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分别于化疗前1 d(T1)及第1、3、6次化疗(T2、T3、T4)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212例完成研究。4个时间段中重度心理痛苦检出率分别为62.74%、70.28%、47.17%、31.60%;4个时间段心理痛苦、焦虑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心理痛苦得分T2最高(4.84±1.27)、T4最低(2.67±1.2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焦虑4个变量进入4个时间段、抑郁进入3个时间段(T2未能进入)、个人月收入进入T1、T3时间段、肿瘤分期进入T1时间段心理痛苦影响因素预测模型(调整R~2:T1为0.836,T2为0.512,T3为0.683,T4为0.605;P0.05,P0.01)。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心理痛苦发生率高,不同阶段心理痛苦呈动态变化趋势。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尤其对女性、高龄、文化程度偏低、个人月收入较少,以及焦虑、抑郁情绪较重患者应强化干预,以减轻患者心理痛苦水平,促其完成全程化疗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The risk of secondary leukemia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receive 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an open question. We describe the case a 38-year-old woman who developed acute leukemia 18 months after completion of intense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prophylactic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support and chest wall irradiation. The diagnosis of biphenotypic T-cell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was based on morphologic and immunophenotypic criteria. Chromosomal analysis of blasts revealed multiple trisomies and tetrasomies. The patient failed to respond to induction and salvage chemotherapy and died 4 months later. This case of acute leukemia occurred in a cohort of 65 high-risk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intense adjuvant chemotherapy during the last 5 years in our hospital.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of acute leukemia following intense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continuous prophylactic G-CSF, which is an actively investigated therapeutic strategy. Vigilance and investigation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leukemogenic potential of intense adjuvant chemotherapy plus radi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 brief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at deals with acute leukemia that develops after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and with secondary 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信息和情感支持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信息和情感支持,干预前后(16周后)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沟通、家庭角色分工、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信息和情感支持能有效改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父母养育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养育倦怠评估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5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养育倦怠得分为(90.19±14.25)分;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与患儿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不确定感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是养育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50.9%。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父母存在养育倦怠,给予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高、患儿母亲、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患儿父母更多关注,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从而降低其养育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