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目的评价目前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阶段性改变模式对17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方式评估(高盐饮食、高脂饮食、锻炼、吸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吸烟、缺乏锻炼、高盐、高脂饮食这四项生活方式中,缺乏锻炼的患者在前意向阶段人数最多,目前有高盐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最多(93.8%)。年龄、性别与吸烟改变阶段呈正相关(r=0.605,0.159;P〈0.01或P〈0.05),教育程度、烟龄、每日吸烟支数与吸烟改变阶段呈负相关(r=-0.170,-0.845,-0.871;P〈0.05)。年龄、教育程度、职业、高血压病程与运动改变阶段呈正相关(P〈0.05),高盐、高脂饮食相关因素较少,高脂饮食只与性别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烟龄及每日吸烟支数对吸烟改变阶段有预测作用。年龄、受教育程度及高血压病程对运动改变阶段有预测作用。结论为高血压患者设计健康教育措施时,不仅要考虑患者所处改变阶段,而且对于年龄较轻,烟龄长及每日吸烟支数多的吸烟患者需要增加干预次数。对处于前意向阶段、年龄较轻、教育程度低及新发高血压患者需要加强促进规律锻炼的干预措施。在四项生活方式中,需要着重加强低盐饮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生活方式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26-2427
目的:研究生活方式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并对其身高、体质量、既往病史、生活方式(高脂饮食、吸烟、饮酒)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肥胖有27例(41%,27/68)高血压者39例(70%,39/68);患糖尿病者19例(25%,19/68)。体质量指数(BMI)与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3338,P&;lt;0.05);血糖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吸烟对血脂有显著性影响,饮酒对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影响显著,饮食只对载脂蛋白-AI有影响(P&;lt;0.05)。结论:肥胖、慢性病、不良的生活方式(高脂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影响因素,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市社区325例高血压患者并按其是否发生MACE分为事件组(148例)和非事件组(177例),对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健康行为方式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年龄>60岁、职业为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合并糖尿病、缺乏运动锻炼、油腻饮食、吸烟、生活职业压力、收缩压、心理困扰是MACE的危险因素;喝茶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MACE的发生与职业、油腻饮食、吸烟、运动缺乏、生活职业压力、合并糖尿病、收缩压、心理健康等因素密切相关,社区医护人员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应针对影响因素开展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来院诊断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420例及同期高血压未合并糖尿病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测定体格指标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保护性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胰岛素水平及Beta细胞功能、文化程度、饮酒史、吸烟、每周锻炼次数、腰臀比、工作压力、BMI、工作压力、生活紧张度、甘油三酯等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周锻炼次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等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与多方面因素相关,每周锻炼次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保护性因素,临床应重视其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和慢性合并症的患病率。方法选取患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120例,单纯患糖尿病者127例,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患者93例,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影响因素和慢性合并症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吸烟、饮酒、肥胖、高脂蛋白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6. 67%、60. 83%、23. 33%、30. 00%和17. 50%,其中吸烟、饮酒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吸烟和饮酒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慢性合并症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病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发生率和慢性合并症的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饮食知识宣教,以提高患者长期规律饮食.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及饮食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文化程度、年龄、病程、家庭支持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结论 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年龄、病程患者进行饮食知识教育,提高依从性,达到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分析与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常见病、多发病,又是引起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与高血压的水平密切相关。而高血压的相关因素除遗传、性别、年龄及职业环境外,还与日常不良生活行为密切相关,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大量饮酒等。有效控制血压,既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所提倡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提高治疗效果。本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后,重视并加强了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修订版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统计病人的一般资料、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膳食情况等,对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婚姻、吸烟、合并慢性病、血糖控制、膳食情况、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病人DSQ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1岁、血糖控制不理想、合并慢性病、BMI≥28.0kg/m2、膳食不合理是影响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从降体重、增强锻炼、纠正不合理的饮食方式入手,加强对病人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找出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高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非实验性的描述性研究便利抽取102例门诊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疾病因素和人口学因素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农村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总体水平较差,生存质量总评分为(51.40±13.37)分;糖尿病对农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精神维度影响最大;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并发症、饮食治疗、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血糖监测等因素对农村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病程、并发症、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饮食治疗、血糖监测等影响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农村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疏导,从疾病因素和人口学因素方面重视改善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昆明四区高血压患者子女高血压发病情况,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昆明四区>65岁者家庭行高血压调查,设130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子女为子代组,879例非高血压患者家庭的子女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性别、年龄、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发病年龄.并调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子代组患病率、男性高血压、超重和腰围大于正常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子代组吸烟、饮酒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子代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超重、腰围大于正常、吸烟、饮酒和高盐饮食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也随之增加(P<0.05).结论 子代高血压发病与生活方式(超重、腹型肥胖、吸烟、饮酒、高盐饮食)有关.  相似文献   

11.
难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燕  曾勇  邓春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8):563-564,567
目的调查四川省江安地区产妇难产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江安县妇幼保健院近5年接诊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年龄、孕产次、胎儿体质量、产妇体质量、运动锻炼、饮食、孕期保健、家族史、糖尿病史等危险因素对难产的影响。结果5年间接诊产妇共2695例,难产538例,占总数的19.96%。经综合分析发现,难产与产妇年龄、胎儿体质量、产妇体质量、运动锻炼、饮食、孕期保健、家族史、糖尿病史相关,与孕产次无关。结论通过高危因素预测,正确预防难产是降低围生儿及产妇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生活方式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并对其身高、体质量、既往病史、生活方式(高脂饮食、吸烟、饮酒)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肥胖有27例(41%,27/68)高血压者39例(70%,39/68);患糖尿病者19例(25%,19/68)。体质量指数(BMI)与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3338,P<0.05);血糖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吸烟对血脂有显著性影响,饮酒对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影响显著,饮食只对载脂蛋白-AI有影响(P<0.05)。结论:肥胖、慢性病、不良的生活方式(高脂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生存质量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36例,根据其生存质量情况分为低生存质量组与高生存质量组,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并制订防控措施。结果低生存质量组年龄70岁、有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有并发症、血糖控制差、睡眠质量差等构成比明显高于高生存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病程、是否抽烟及锻炼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70岁(OR=2.876)、有家族史(OR=3.426)、饮食习惯差(OR=2.217)、有并发症(OR=3.235)、血糖控制差(OR=2.723)、睡眠质量差(OR=1.276)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生存质量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特点,给予饮食指导、心理干预、合理锻炼等防控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临床效果的可能因素。方法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糖尿病专科护士采用“糖尿病健康教育执行单”对3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管理,以健康教育总评分的每33分位为界点﹝评分分别为(18.50±2.10)分、(24.70±1.70)分、(31.10±2.30)分﹞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方差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教育管理临床效果的临床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总评分不同,相应的年龄、文化程度、既往高血压病史、是否肥胖、体脂分布、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住院天数存在差异(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均是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评分的因素,其中短病程、肥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评分最低。糖尿病患者对基本治疗信息、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结论年龄、文化程度、既往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均是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评分的因素。对于短病程、肥胖老年患者应加强教育。健康教育相关糖尿病医学知识亦可影响教育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达标状况,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412例,分析其血脂达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为24.51%,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达标率为12.86%;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LDL-C达标的危险因素是超重或肥胖,保护因素是饮食控制、经济状况好、心理健康;老年高血压患者non-HDL-C达标的危险因素是超重或肥胖,保护因素是饮酒、饮食控制、锻炼、经济状况好。结论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达标状况不理想,饮酒、超重或肥胖、饮食控制、锻炼、经济状况、心理健康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状况进行调查,为控制血压,加强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平均(10.42±3.69)分;体重指数(BMI)平均(29.96±3.91)kg/m2,其中BMI〉24kg/m2者61例(70.9%);平时血压≥140/90mmHg者非药物治疗情况差;高血压患者女性非药物治疗总分(11.50±2.60)分高于男性(9.71±4.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6,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患者非药物治疗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低脂饮食、无吸烟饮酒方面明显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方面,年龄〉60岁在注重低盐低脂饮食、按时适量进餐、不吸烟、注重控制体重、注重运动方面优于年龄≤60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初中组在注重控制体重方面所占百分比高于≤文化程度初中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者在运动方面好于病程≤10年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高血压患者焦虑总分20—55分,平均(35.62±7.24)分。结论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情况较差,医护人员应重视对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自觉性,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更好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抽取西安市10个社区10 275例成年居民。回顾性调查入组者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受教育程度、糖尿病血缘关系家族病史、职业、家庭人均收入/月、婚姻状况、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吸烟、饮酒情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共10 275例,其中男5 014例,女5 261例;年龄36~82岁,平均(63.13±13.45)岁。有效调查表为9 287份,应答率为90.38%,共检出2型糖尿病患者486例,患病率为5.23%,标化率为5.74%。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异常、受教育程度高、具有糖尿病血缘关系家族病史、高血压、脑卒中、高血脂以及吸烟与2型糖尿病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BMI异常、受教育程度高、有糖尿病血缘关系家族病史、高血压和吸烟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及自身健康状态等因素有关,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适度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质量和血压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49例,了解影响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49例ESDN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血管通路的护理、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PTB)的危险因素及相应护理策略。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87例,根据是否合并PTB分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DM+PTB)组41例和单纯糖尿病(DM)组46例。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发生PTB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比较护理前后DM+PTB组指标变化。结果①两组病程、BMI、血糖控制情况(FPG、2hPG、HbA1c)、TC、TG、糖尿病并发症、血糖监测和规律用药、饮食和运动控制、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吸烟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PTB与病程、BMI、血糖控制(FPG、2 hPG、HbA1c)、TG、糖尿病并发症、肺结核家族史及接触史、肝肾功能损害、吸烟呈正相关,与规律监测血糖、规律药物治疗、良好控制饮食、规律锻炼成负相关( P<0.05或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血糖控制( FPG、2 hPG、HbA1c)、TG、良好控制饮食、规律锻炼、规律用药、规律监测血糖、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异常和吸烟是糖尿病合并PTB的独立危险因素;④3个月后,DM+PTB组护理后FPG、2 hPG、HbA1c及吸烟人数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规律饮食、锻炼、用药及检测血糖的例数均明显提高( P均<0.05)。结论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TG高、饮食、运动、用药和血糖监测不规律、有肺结核家族史和接触史、肝肾功能异常和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肺结核。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可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2):232-234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寻找解决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病案信息,包括冠状脉造影结果、年龄、性别、饮酒、吸烟、合并症及梗死部位。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指标,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吸烟、饮酒、家族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家族病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家族病史等,典型胸痛、前壁梗死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建议开展针对性急诊干预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