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提高透析液流量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长期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血流量为350-400 ml/min,透析液流量从常规500 ml/min增加至800 ml/min进行13周,其他透析参数(透析时间、血流量、透析器、超滤量)及药物治疗不变。增加透析液流量的前两周及增加后的第12和13周测定透析前后(每周最后一次透析时采集标本)尿素氮、肌酐,并记录每次透析的时间、超滤量、透后体重,再计算出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观察透析液流量对Kt/V和URR的影响。结果透析液流量为800 ml/min时Kt/V值和URR较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时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液流量从500 ml/min增加至800ml/min,可增加Kt/V值和URR,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对于不便增加透析时间和提高血流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增加透析液流量为800 ml/min来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定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Kt/V值及尿素清除率 (URR)的定量分析 ,进一步探讨血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设定血液透析开始后在线血流量 ,根据血流量不同分为 3组 ,I组血流量 30 0ml/min ,Ⅱ组血流量 2 5 0ml/min ,Ⅲ组血流量2 0 0ml/min ,计算各组Kt/V值与尿素减少率 ,观察血流量与Kt/V值及尿素减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3组之间Kt/V、URR比较P <0 .0 0 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血流量与Kt/V、URR之间呈正相关 (r1=0 .4 4 8,P <0 .0 0 1;r2 =0 .4 13,P <0 .0 0 1;)随着血流量从 30 0ml/min降到 2 0 0ml/min ,Kt/V、URR分别从(1.33± 0 .33)、(6 8.19± 8.86 ) %降到 (0 .99± 0 .31)、(5 8.5 9± 13.19) % ,分别降低 2 5 .5 6 %、14 .0 8%。结论 进一步从定量水平明确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量与Kt/V、URR密切相关 ,透析时保证足够的血流量是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前瞻自身对照研究探讨无创联机尿素清除率监测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规律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透析时间(86±23)个月,透析中血流量220~3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根据患者既往的Kt/V值设定当次透析的Kt/V值,利用联机尿素清除率监测(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 OCM);同时透析前后取血液透析患者全血检测尿素氮浓度,根据Daugirdas公式计算并校正Kt/Ve值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不同体表面积、超滤量对二者的影响.结果本组60例患者利用OCM与常规方法所得的Kt/V值分别为(1.50±0.18),(1.62±0.48),直线回归分析相关指数γ=0.747,P<0.001.不同体表面积≥1.73m2及<1.73m2的两组患者,OCM监测的Kt/V值分别为(1.28±0.07),(1.67±0.45)二者有显著差别(P<0.05);常规计算的Kt/V值分别为(1.47±0.15),(1.52±0.19),二者无显著差别.不同超滤量≥3Kg及<3Kg的两组患者,Kt/V值无显著差别.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单次血液透析OCM和常规方法所得的Kt/V值相关性较好,而且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能保证患者单次透析的充分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含钙浓度透析液用于简化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有效性。方法 32例高出血风险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分别使用1.25 mmol/L(A组)和1.5 mmol/L(B组)含钙透析液,进行64例次简化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游离钙水平,调整枸橼酸用量,监测透析指标及透析充分性(Kt/V)。结果 (1)A组和B组抗凝有效率分别为100%、93.8%。(2)A组枸橼酸输入速度低于B组[(390.9±24.0) ml/h比(410.9±20.7) ml/h,t=-3.569,P=0.001);A组透析2h滤器后游离钙[(0.66±0.13) mmol/L比(0.80±0.12) mmol/L,t=-4.428,P <0.001]、透析4h滤器前游离钙[(0.91±0.11)mmol/L比(1.00±0.13)mmol/L,t=-2.917,P=0.005],均低于B组。(3)2组间Kt/V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16±0.22)mmol/L比(1.18±0.20)mmol/L,t=-0.380,P=0.706]。结论 1.5 mmol/L含钙透析液有效抗凝,血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充分性护理评估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1个月以上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进行透析充分性的护理评估;对照组给予普通透析护理,未进行透析充分性的护理评估。比较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后尿素清除数(Kt/V)的变化,即透析充分性的变化。结果:经临床观察1个月,观察组Kt/V值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通过透析充分性护理评估和干预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提高长期病患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段枸橼酸抗凝法(segmented citrate anticoagulation,SCA)进行含钙透析液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HFH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高出血风险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SCA-HFHD治疗,监测患者血压、脉搏、透析治疗参数、体外循环不同位置血钙离子浓度(Ca~(2+)),测算尿素下降率(urine reduction ratio,URR)和溶质清除指数(Kt/V)评估单次透析充分性、透析后管路凝血情况,对发生凝血与未发生凝血的治疗中上述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观察了19例患者133次SCA-HFHD治疗,有效血流量(205.8±22.5)ml/min,透析液流量(370.7±105.0)ml/min,持续泵入4%枸橼酸三钠的速度为:透析器前(314.6±14.2)ml/h,透析器后(53.5±6.3)ml/h;体外循环动脉端Ca~(2+)在(0.76±0.16)mol/L,静脉回血端Ca~(2+)在(0.45±0.14)mmol/L;单次治疗URR为65.9%±9.8%,Kt/V为(1.38±0.31);SCA-HFHD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稳定(94.8±13.8)g/L对(94.3±12.0)g/L,t=0.481,P=0.639);无凝血治疗80例次(60.2%);与发生凝血的治疗相比,未发生凝血的治疗在第120分钟时的静脉压显著低于前者(72.0±37.7)mm Hg对(91.1±31.5)mm Hg,t=-3.055,P=0.003。结论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SCA-HFH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尿激酶不同封管频次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使用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进行透析治疗并采用尿激酶封管预防导管功能不良发生,其中观察组封管每20 d一次,对照组每40 d一次,干预时间为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情况、透析充分性、凝血功能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首例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时间分别为随访第46 d和第31 d,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分别为8. 45%和20. 55%(P0. 05);两组末次透析时透析血流量、Kt/V均明显降低(P0. 05),导管静脉压明显升高(P0. 05),且观察组透析血流量、Kt/V高于对照组,导管静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APTT明显降低(P0. 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牙龈出血、导管渗血及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增加尿激酶封管频次(每20 d一次)可有效预防MHD患者长期留置导管血栓形成,降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且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对提高透析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的方法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30例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例,每周用F60高通量透析器做血液透析滤过1次,用F6透析器做血液透析2次.对照组15例,每周用F6透析器常规血液透析3次.所有患者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均为500 ml/min,血流量220~250 ml/min,每次4 h.所有患者均观察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β2-微球蛋白(β2-M)、血磷下降情况,并且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急性并发症、副反应.结果 2种透析方法血肌酐、尿素氮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β2-微球蛋白(P<0.001),血磷(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方法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9.
杨飞  钟波 《中国血液净化》2013,12(3):141-144,148
目的评估不同钾浓度透析液透析过程中血清钾离子清除程度和对尿素氮清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32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参与试验,在5周稳定的血液透析间期(使用1.5m2三醋酸纤维膜透析器,透析时间240min,血流量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无糖透析液,碳酸氢钠浓度为35mmol/L),使用透析液包括0(0K),1(1mmol/LK),和2(2mmol/LK),在每周中间1次透析治疗后收集部分透析液并计算钾离子的清除量MK和尿素氮的清除量MU,计算尿素氮降解率URR和尿素氮清除指数Kt/V。结果 3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清钾离子浓度持续稳定下降,在180min左右达到一稳定的浓度。0K、1K和2K透析液组分别达到108.5mmol,84.5mmol和60.3mmol(P<0.05),尿素氮的清除量MU不受钾离子的清除量MK的影响(r=0.49),3组患者尿素氮的清除、尿素氮降解率URR和尿素氮清除指数Kt/V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低钾透析液能显著性增加钾离子的清除量,透析钾离子的清除量并不影响尿素氮的清除水平及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采用不同透析液流量并配合药物治疗下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透析液流量500、600、700和800mL/min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5例,均治疗9周。每组治疗开始采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配合口服骨化三醇片、餐中口服钙尔奇片和血透后静推促红素,在治疗第9周的最后一次透析采血检查透前Alb、Hb、Ca、P、Bun、Scr、iPTH及透后Bun、Scr,分别计算KT/V值。结果: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多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SNK检验,分析不同透析液流量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1)透析液流量500、600mL/min,Hb和Ca提高,其KT/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透析液流量由500mL/min增至600mL/min不能提高KT/V值,即不能提高透析的充分性。(2)500、600、700、800mL/min4组之间则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Hb和Ca均提高,800mL/min组要优于其他三组。配合药物治疗,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加,能提高透析充分性。结论: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再配合药物治疗,能较好地提高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1.
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择我中心 2 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其中男性 1 2例 ,女性 8例 ,平均年龄 53岁 ,平均透析时间 1 4个月 ,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1 1例 ,慢性肾盂肾炎 2例 ,糖尿病肾病 4例 ,高血压肾病 1例 ,病因不明 2例。2 .治疗方法 应用费森尤斯 40 0 8B血液透析机(有on -lineHDF功能 ) ,F60血液滤过器 ,血流量2 60ml/min ,置换液前置换 ,置换率 1 50ml/min,每例患者分别予透析液流量QD30 0ml/min和 80 0ml/min各一次 ,治疗时间 4小时 ,普通肝素抗凝。3.将透析液流量 80 0ml/min作为对照组 ,透析液流量 30 0ml/min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钙磷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为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为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6个月时)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后(治疗6个月时)钙、磷与甲状旁腺激素的代谢(低钙、高钙、低磷、高磷、低甲状旁腺激素与高甲状旁腺激素)情况与两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情况。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s-CRP(9. 23±0. 04) mg/ml、TNF-α(10. 34±1. 38) ng/ml与IL-6(13. 38±2. 93) ng/m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 94±0. 45) mg/ml、(13. 48±2. 97) ng/ml、(15. 93±1. 45) 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观察组高磷的发生率22. 0%低于对照组70. 0%(P0. 05),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42. 0%高于对照组16. 0%(P 0. 05),高甲状旁腺激素26. 0%低于72. 0%(P 0. 05)。③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167. 8±70. 57) pg/ml低于对照组(187. 2±68. 23) pg/ml,血磷水平(1. 33±0. 94) mmol/L低于对照组(1. 82±0. 36)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腹膜透析相比较血液透析而言,能更为有效地清除hs-CRP、TNF-α与IL-6炎性因子,控制尿毒症患者的血钙、血磷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长期规律透析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病人15例,采用4次不同的血液透析处方进行连续4次血液透析,依据透析处方的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增加超滤量组、增加血流量组和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组.采集患者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后的血液标本,检测血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估透析充分性,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情况,比较各组Kt/v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Kt/v值比较,增加超滤量组(1.275±0.144)与对照组(1.279 ±0.142)相近(P>0.05);增加血流量组(1.320±0.147)较对照组增高(P<0.05);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组(1.372±0.144)较增加血流量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增加超滤量组、增加血流量组、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组分别发生低血压0、1、2、1例,各组间低血压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 增加血流量可以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增加超滤量及血流量能进一步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流量大小对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将15例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流量设为200ml/min,透析12次后再设为250ml/ min,透析12次后进入洗脱期,设为200ml/min透析24次,再设为300ml/min透析12次.每次透析 4h,每周3次.观察每种血流量时的单室模型Kt/V(spK t/V)、尿素清除率(URR),观察试验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随着血流量的增加,spKt/V和URR值越高,透析越充分.血流量分别为200ml/min、250ml/min、300ml/min时的spK t/V值分别为(1.44±0.04)、(1.58±0.05)、(1.85±0.20)(1.44 比 1.58,1.44 比 1.85,均P<0.05),URR值分别为(69.01%±3.88%)、972.23%±4.26%)、(76.06%±4.82%) (69.01% 比 72.23%,69.01% 比 76.06%,均P<0.05).试验后的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压积较试验前增加(107.60g/L 比 92.20g/L,31.65fl 比 28.53fl,均P < 0.05).试验前后的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 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随着血流量的增加,透析越来越充分,不会对心功能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且可以改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15.
张美玲  仇素云 《现代护理》2006,12(15):1411-1413
目的探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的方法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择30例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例,每周用F60高通量透析器做血液透析滤过1次,用F6透析器做血液透析2次。对照组15例,每周用F6透析器常规血液透析3次。所有患者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均为500 ml/min,血流量220~250 ml/min,每次4 h。所有患者均观察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β2-微球蛋白(β2-M)、血磷下降情况,并且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急性并发症、副反应。结果2种透析方法血肌酐、尿素氮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β2-微球蛋白(P<0.001),血磷(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血液透析滤过的治疗方法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尿毒症脑病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资料病案1,张xx,男,68岁,患者自2002年8月因"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行血液透析(HD),使用GambroAK-95透析机,FreseniusF6透析器,血流量24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HD4h/次,超率3~5kg/次,3次/周。近一年每个月做血流透析滤过(HDF)1次,应用BaterTINA-1000透析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慢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 (δKt/V)与血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关系 ,探讨Kt/V标准差 (δKt/V)作为血液透析充分性参数以及δKt/V在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中的指示性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测定血液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测定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Kt/V ,计算δKt/V ,观察其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相关关系。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δ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r=- 0 .6 90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低呈正相关 (r1 =0 .4 0 0 ,P <0 .0 1 ;r2=0 .2 5 5 ,P <0 .0 5 ;r3=0 .36 7;P <0 .0 1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控制与透析治疗条件的掌握密切相关 ,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压的高低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亦是反映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浓度与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δKt/V范围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参数。δKt/V可作为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慢性血液透析患者Kt/V标准差 (δKt/V)与血压、血清白蛋白浓度的关系 ,探讨Kt/V标准差 (δKt/V)作为血液透析充分性参数以及δKt/V在慢性血液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中的指示性作用。方法 本研究选择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例测定血液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测定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Kt/V ,计算δKt/V ,观察其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血液透析前血清白蛋白浓度相关关系。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δKt/V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r=- 0 .6 90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透析开始后 2h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高低呈正相关 (r1 =0 .4 0 0 ,P <0 .0 1 ;r2=0 .2 5 5 ,P <0 .0 5 ;r3=0 .36 7;P <0 .0 1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控制与透析治疗条件的掌握密切相关 ,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压的高低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亦是反映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其浓度与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δKt/V范围是反映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质量的重要参数。δKt/V可作为透析患者综合临床状况分析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 NP)水平在血液透析充分性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邹城市人民医院行规律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位室模型尿素指数(sp KT/V)将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3)和透析不充分组(Kt/V<1.3),检测两组患者透析前NT-pro BNP水平,探讨血清NT-proB NP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结果透析充分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NT-proB NP水平分别为(215.5±67.8)pg/ml、(168.5±62.5)pg/ml,均低于相应时间的透析不充分组[(357.5±147.5)pg/ml、(307.5±125.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组和透析不充分组患者透析前NT-pro BNP水平分别为(215.5±67.8)pg/ml、(357.5±147.5)pg/ml,均明显高于透析后([168.5±62.5)pg/ml、(307.5±125.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NT-proB NP与spK t/V、e 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7和-0.33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 BNP对透析充分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97.7%、82.1%、79.8%。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NT-pro BNP水平,可以用于透析充分性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动脉端输液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透析中脱水量少于800 mL的肾衰竭病人38例,采用自身对照实验比较,每例病人透析中输液(实验组)和透析中不输液(对照组)各5次,两种方法隔次采用,监测病人每次透析的尿素清除指数(Kt/V);复用机测定透析器复用后整体纤维血室容积(Tcv).[结果]实验组透析第1次~第5次Kt/V和Tcv都保持比较稳定的数值,实验组Kt/V和Tcv均优于对照组,透析器使用5次后两组之间Kt/V、Tc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中动脉端输液能保证透析器有效的Tcv值,保持Kt/V值的稳定,能有效地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