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后肌腱转移治疗足下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治疗足下垂的疗效。方法:于1999年8月~1998年8月,对病因效果不佳16例足下垂患者行胫后肌腱前移,其中腓总神经损伤8例。骨盆骨折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腓总神经纤维瘤1例。结果:经随访1~4年,平均29个月,根据NinkovicM和HallG等的判断标准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胫后肌腱转移术是治疗足下垂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容易,损伤小,同时能正前足下垂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神经近端肌支转位修复腓深神经的可行性,为手术治疗高位腓总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8具新鲜冷冻尸体双下肢标本以及由3例高位截肢术患者自愿捐赠的新鲜下肢标本(左侧2具、右侧1具),解剖腘窝部各神经,测量胫神经3条运动分支(比目鱼肌支和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长度、直径及其发出点至腓总神经分支点的距离,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长度及直径,评价各条运动支与腓深神经束行无张力吻合的可行性。切取以上神经分支行HE及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计数神经纤维。结果大体解剖观察示,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及比目鱼肌支发出点至腓总神经分支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71.44±2.76)、(75.66±3.20)、(67.50±3.22)mm;以上各分支以及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长度分别为(31.09±2.01)、(38.44±2.38)、(59.18±2.72)、(66.44±2.85)mm,直径分别为(1.72±0.08)、(1.88±0.08)、(2.10±0.10)、(2.14±0.12)mm。组织学观察示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比目鱼肌支、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运动神经纤维数分别为(2 032±58)、(2 186±24)、(3 102±85)、(3 512±112)根。比目鱼肌支直径以及运动神经纤维数与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相似(P0.05),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P0.05)。结论胫神经腘窝部3条运动神经分支均可直接转位吻合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修复高位腓总神经束损伤,其中比目鱼肌支为首选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3.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0,(5)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6年9月,采用胫后肌腱转位治疗21例单侧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男12例,女9例;年龄23~47岁,平均32.1岁。致伤原因: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7例,胫腓骨近端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5例,刺伤或割伤行神经探查术3例,直接打击暴力4例,腓骨头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年,平均5.6年。合并家族遗传性踇外翻畸形1例、柔韧性足趾屈曲挛缩5例。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足功能(FAAM)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测量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以及背伸肌力。摄X线片并测量Meary角、跟骨倾斜角以及后足力线角。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2个月,平均30.2个月。患者踝关节背伸肌力由术前0级恢复至3~4级。随访期间未出现平足畸形、爪形趾。末次随访时,Meary角、跟骨倾斜角以及后足力线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AOFAS评分、FAAM评分、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跖屈活动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239,P=0.158)。健、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及AOFAS评分、FAA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跖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9,P=0.538)。结论胫后肌腱转位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源性足下垂畸形有效,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术后早期未出现继发性平足畸形。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2年引进单侧外固定支架以来,共治疗胫腓骨骨折400余例,其中因术后患肢外旋位放置致腓总神经损伤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0~60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2例。均为交通事故伤且为复合性损伤,其中4例伴有颅...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2岁,因大便表面带血,乏力2个月,以“直肠癌”收住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营养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无苍白,心肺无异常,腹部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彩超提示:中度脂肪肝。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直肠镜检提示:距肛缘6cm处半环形隆起,肠腔狭窄,黏膜充血,糜烂,易出血;病理检查提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前肌及趾长伸肌腱悬吊治疗足下垂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月,对病因治疗效果不佳的24例足下垂患者采用将胫前肌腱和趾长伸肌腱穿过胫骨下段骨孔抽紧后自身相互缝合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4个月~3 a,根据Hall G的步态改善判断标准:优16例,良7例,可1例。测量踝关节角度,90~95°者16例,96~100°者6例,101~105°者2例。所有患者两下肢并拢能够完全下蹲。[结论]胫前肌、趾长伸肌腱悬吊是一种治疗足下垂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出血少、且不影响下蹲。 相似文献
7.
8.
部分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部分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成人下肢标本 ,对腓骨长肌腱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在踝关节平面上 1cm处 ,腓骨长肌腱上长 (16 0± 1 6 )cm ,下长 (13 4± 2 7)cm ,腓骨前后径为 (2 1± 0 5 )cm ,胫骨前后径为 (3 4± 0 4 )cm ,胫腓骨前缘之间距离为 (2 8± 0 4 )cm ,腓骨长肌腱距腓骨外缘 (1 4± 0 3)cm ,胫骨内缘距离腓骨内缘 (5 3± 0 4 )cm。结论 :部分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下胫腓联合分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踝关节内翻扭伤致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1992年1月-2004年1月共24例踝关节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左侧9例,右侧15例。男17例,女7例;年龄8~66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3d,最长8个月,平均29d。21例行保守治疗,另3例因病程长恢复差行腓总神经探查减压松解术。功能评定按:优,M5岛;良,M3S3;可,M2S2;差,M1S1评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4个月。21例保守治疗后,优11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可、差的2例及时行手术治疗后,优1例,良1例。3例手术治疗后,可1例,差2例。总优良率87%。结论:踝扭伤出现腓总神经损伤应首先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迟发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35例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急诊手术14例,择期手21例。结果急诊手术4例术后出现迟发腓总神经损伤,并伴小腿前侧肌间隔区软组织坏死,均出现在单纯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结论急诊手术及外侧放置钢板易引发术后迟发腓总神经损伤,可能是发生了前侧肌间隔区局部筋膜间隙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胫-腓总神经侧侧缝合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近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出一种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新方法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将支配痉挛肌群和支配其拮抗肌群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干进行侧侧缝合;大腿后侧切口显露两神经干的近端约5cm后相互靠拢,切开两神经相邻面的神经外膜和束膜约2cm,切至神经纤维后,再相互并拢缝合外膜。4例患者手术同时辅以内收肌切断或跟腱延长术。结果:经过5-10个月的随访,6名患者的肢体痉挛,畸形均有缓解,其中5例患儿在不附加额外刺激的情况下,已无痉挛发作,恢复了患肢的主要功能。肢体功能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改善。结论:胫-腓总神经侧侧缝合后,脑瘫患者术后痉挛肌群可获得部分拮抗肌群神经的支配从而通过改变大脑皮层定位来最终缓解肢体痉挛,是治疗脑瘫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胫后肌腱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后肌腱功能障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12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8例单侧胫后肌腱功能不良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36~56岁,平均47岁。左足6例,右足2例;胫后肌腱功能不良Ⅱ期2例,Ⅲ期6例。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术前足踝功能为可2例、差6例。对每例患者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联合应用足外侧柱延长术、关节融合术、胫后肌腱修复术、弹簧韧带紧缩术及趾长屈肌腱转移术等术式。骨性手术一般辅以一种以上相关的软组织手术,其中4例行胫后肌腱前移加强术,2例行弹簧韧带紧缩术,4例行趾长屈肌腱转移术。术后以短腿管型石膏将患足固定于内翻跖屈位,4~6周后改用短腿后托石膏将患足于中立位继续固定4周,拆除外固定后,根据骨愈合情况逐渐开始负重训练。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术后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所有患者术后足外形均恢复良好,能穿普通鞋。术后X线片测量的足弓高度及提示前足外展、后足外翻畸形矫正程度的特异性角度明显改善(P<0.01),其中弓高平均增加8mm,侧位距跟角平均减少14°,前后位距跟角平均减少12°,侧位第一跖距角平均减少17°,跟骨倾斜角平均增加11°,距舟覆盖角平均减少6°。结论骨性手术结合软组织手术组成的个体化联合术式治疗胫后肌腱功能不良可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后足关节融合联合肌腱转位治疗平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2016年1月保守治疗无效的52例平足患者(52足)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16~62岁,平均40.50岁。术中首先对所有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再对畸形矫正不足者增加跟骨截骨和跟骰关节融合,甚至距下关节融合,最后对所有患者行胫前肌劈开转位。采用AOFAS足踝评分、VA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52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5.22个月,其中49例患者术后足部外观明显改善,其余3例足部畸形改善不明显。AOFAS评分由术前的(47.51±6.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8.72±6.54)分(P0.001),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7.52±3.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01±1.92)分(P0.001)。[结论]采用中后足关节融合联合肌腱移位可有效矫正平足畸形,患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通过穿刺,直接把臭氧胶原酶注射到椎间盘内,通过化学溶解髓核,达到减压消除炎症的目的[1,2]。因其损伤微小治疗效果好,替代传统开刀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上胫腓关节液流注性囊肿致腓总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因上胫腓关节液流注致腓总神经卡压的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6例神经外囊肿患者经神经松解、囊肿切除术后踝关节及各趾背伸肌力达M4~M5,平均恢复时间约3.5个月;3例神经内囊肿患者经同一术式治疗,背伸肌力达M3~M4,平均恢复时间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上胫腓关节液流注可形成腓总神经内或外囊肿,神经内囊肿较神经外囊肿恢复时间长、效果差.此类疾病早诊治,早治疗,患肢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9.
高宝柱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1):111-111
患者女,71岁。因膀胱肿瘤于2008年3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采用连续硬膜外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经L3~4穿刺,向尾侧置管3.5cm。穿刺与置管过程顺利,无异感及出血。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4mL。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应用改良Hoffer胫前肌腱劈开移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姿势性内翻足17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