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5)
目的:分析应用保护支架对胫腓骨骨折康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入选研究对象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均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开放性手术联合清创、负压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托马斯支架抬高;观察组采用自制骨科保护支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周VAS疼痛均值、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8周后踝关节功能、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术后应用自制骨科保护支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下肢生理条件,进而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李振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25(18):27
目的探讨骨折后肢体制动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评估和检测82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1年的步行能力、患肢大关节活动度(ROM)、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骨矿含量(BMD)等指标.结果步行和ADL能力正常者的BMD明显高于步行和ADL低下者(P均 相似文献
3.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2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路径对中青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护理路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干预措施。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采用自编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知信行调查问卷、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法评价两组患者知信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知信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 0. 05)。入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中青年下肢骨折患者知识、态度、行为,且有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下肢骨折行内固定患者术后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下肢骨折行内固定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情况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组)、静脉镇痛组(I组)及prn肌注镇痛组(C组),每组50例。观察三组术后3d的体温变化和寒战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三组体温均在37.5℃以下。术后E组正常体温40例,占80%,C组正常体温25例,占50%,I组正常体温20例,占40%。E组体温增高人数明显低于CI、组(P<0.05)。术后第1d C、I组平均体温高于E组(P<0.05)。术后E组寒战发生率和寒战程度高于I、C组(P<0.05)。结论术后硬膜外镇痛可避免下肢骨折行内固定患者术后体温增高,减轻患者不良应激,但术后需加强患者的体温监测及护理,防止低体温,而静脉镇痛使患者术后体温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作用。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后的90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康复措施的时间、方法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45例,早期康复组于术后第1—7天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常规组患者于术后1个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结果:早期康复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康复组术后第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高于第3个月(P0.05);末次随访时早期康复组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1.11%,高于常规组的73.33%(P0.05);早期康复组下肢肿胀率为6.67%、疼痛发生率为8.89%,分别低于常规组的24.44%、31.11%(P0.05);早期康复组平均伸曲度数为108.5°±12.4°,高于常规组的99.1°±13.6°(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9)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提升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03至2018/09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观察手术康复情况、功能康复情况和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康复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功能康复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优良率比对照组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6年至 2 0 0 2年我们应用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下肢、股骨干、胫腓骨骨折 44 5例 ,术后经密切观察 ,精心护理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免除了 2次手术 ,减少了医疗费用。1 临床资料本组 44 5例中男 3 0 1例 ,女 144例 ,12~ 74岁 ,平均 3 1岁。股骨干骨折 162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 9例 ,胫腓骨骨折 2 74例 ;开放性骨折 3 0 1例 ,闭合性骨折 144例 ;新鲜骨折 3 15例 ,陈旧骨折 13 0例。愈合时间 2~ 7个月 ,平均 3 5月。无骨不连、骨髓炎和断钉的发生。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患者多数病情来势迅猛 ,发展迅速 ,痛苦不堪 ,致使患者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9.
秦小慧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2,(7):116-1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综合护理。评估2组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状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程度与睡眠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 相似文献
10.
李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9)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9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功能康复情况和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康复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护理护理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能够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乐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6):536-538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连续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Berg平衡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18.45±4.62)分]、Berg平衡评分[(45.28±12.31)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68.91±1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下肢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措施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FTS护理,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疼痛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术后康复情况、心理状态、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中下肢肿胀、下肢溃疡、酸胀程度以及色素沉着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中环境、生理、心理、社会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经FTS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对骨折患者术后训练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床活动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采用数字疼痛评估法(NR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采用康复训练依从性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下床活动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对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镇痛,提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1例和干预组119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抬高患肢及应用消肿、抗渗出的药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宣教、术后加压包扎、持续冰敷及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肿胀肢体的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分层搭扣式脚垫在缓解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和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使用分层搭扣式脚垫缓解患肢肿胀疼痛 ,对照组使用普通脚垫缓解患肢肿胀疼痛 ,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及术后即刻、术后第3天、第7天、第 14天患肢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及术后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分层搭扣式脚垫能有效缓解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和疼痛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6月~2001年6月,在康复医师的配合、指导下制定了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程序,并采用CPM机(下肢功能锻炼器)进行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ontinousPassiveMotion,CPM),用以术后辅助功能锻炼。通过对55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训练,最大限度的恢复了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患者55例,男42例,女13例。年龄16~52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22例,股骨髁上骨折4例,膝关节损伤6例,胫腓骨骨折12…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采取倾听音乐,对照组不倾听音乐。结果:干预组在伤口疼痛、肢体肌肉紧张、焦虑、恐惧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音乐疗法有利于减轻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20.
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制动是骨和关节损伤时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但制动的同时也可引起骨及周围组织废用性改变,导致关节挛缩及功能障碍。为了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制动早期康复护理对恢复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我们对我院93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对比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1993~1998年收治的下肢骨折内或外固定手术患者共93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组。①康复组SO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31~76岁;骨折部位在股骨颈12例,粗隆12例,粗隆下4例,踝上8例,胜骨平台6例,骸骨6例,其它2例。②对照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