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共情疲劳风险因素,为探索有效的预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对象特征、工作环境和个人因素的3因子模型为指导,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47名不同专科、已离职的和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注册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提取的主题包括:对象特征6个,患者病程长且持续恶化或非预期的突然死亡,长时间遭受生理痛苦,家庭经济条件差,存在情感联系,非支持性的家庭动力学,负性情感或行为;工作环境3个,高强度的工作负荷,缺乏团队协作和有意义的认可,代际因素;个人因素3个,个人创伤性经历和过度的同理投入,临床经验缺乏,社会支持。结论需正确识别护士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控策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增加共情满意,减少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共情疲劳自我评估量表、职业认知度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4名临终关怀病房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满意(30.41±4.82)分,职业倦怠(26.32±4.20)分,继发性创伤应激(31.68±3.65)分,中重度共情疲劳发生率为78.12%;职业认知度总分(106.88±21.65)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43.84±11.01)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知、领悟社会支持是共情满意、职业倦怠及继发性创伤应激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临终关怀病房护士共情疲劳处于中度水平,并且受职业认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管理者须重视并开展有关职业认知及共情的教育与培训,改善工作环境,为护士提供更多的支持,以降低护士的共情疲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护士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现况,并对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中文版共情疲劳简短量表和中文版工作投入量表对成都市15所医院263名血液透析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护士共情疲劳总分为(41.77±19.45)分,工作投入总分为(30.57±10.30)分;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士的共情疲劳程度相对较低,共情疲劳越严重其工作投入水平越低。护理管理者应关注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采取干预策略降低血液透析护士共情疲劳,以有效提高其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4.
王雪  李玲 《护理学杂志》2019,34(6):58-61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职业倦怠和共情疲劳状况,分析影响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测定频度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共情疲劳量表对286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零频度占25.52%、低频度41.61%、中频度23.43%、高频度9.44%;职业倦怠零倦怠占22.38%、轻度倦怠44.76%、中度倦怠24.83%、高度倦怠8.04%;共情疲劳轻度16.43%、中度40.56%、重度43.01%;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不同程度影响共情疲劳(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高,职业倦怠及共情疲劳情况较严重,需要医院管理者采取综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和职业倦怠水平,改善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符合眼科病房护理特点的共情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眼科病房30名护士进行共情四步法培训,包括共情四步法的理论培训、共情应答培训、共情体验、情景模拟演练及经典案例解析。结果培训后护士同理心、人际反应指针及整合的冲突处理模式得分显著提高,让步的冲突处理模式得分显著降低(P0.05,P0.01);培训后6个月护士层面未能解决的护患冲突由264例次下降至72例次。结论共情四步法培训可提高眼科病房护士的同理心水平,改善护患冲突应对形态,降低护患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介绍职业倦怠的定义、来源及国内外研究职业倦怠的常用测量工具,总结引起护士职业倦怠的工作和职业特征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方面的相关因素,从社会、医院、护理管理者、护士自身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对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提出今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年资护士共情疲劳的现状及潜在类别,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年资护士的人本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苏中、苏南、苏北地区护理工作年限≥10年的高年资护士3 509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共情疲劳量表及中文版护士工作环境感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得分为(24.58±6.50)分,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为(26.80±6.07)分,同情满足得分为(36.57±7.38)分。中度及以上共情疲劳者为2 386人(68.0%)。潜在剖面分析显示,共情疲劳分为共情疲劳优势组(32.00%)、中度共情疲劳组(63.12%)和共情疲劳应激组(4.87%)3个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务、月收入、班次、对工作环境感知是共情疲劳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高年资护士共情疲劳存在3个潜在类别,呈现群体异质性。护理管理者需采用多元化、人本化管理策略,激发高年资护士工作热情,降低共情疲劳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科护士共情能力现状与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武汉市三甲医院228名骨科护士为调查对象,以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共情能力及其各维度为自变量,以一般资料、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和工作压力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 骨科护士共情能力得分为(5.41±0.81)分。共情能力与职业认同、社会支持成正相关,与工作压力成负相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认同均会影响护士的共情能力。结论 护士的共情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职业认同和社会支持,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桂玲  杜丽  顾希茜  陈珺  张英英  汪祝莎 《骨科》2016,7(2):125-129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现状与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及工作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抽取武汉市4家三甲医院228名骨科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以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护理人员职业认同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以共情能力及其各维度为自变量,以一般资料、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和工作压力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骨科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得分为(5.41±0.81)分。共情能力与职业认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工作压力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认同均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结论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理人员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职业认同和社会支持,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护理人员的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感知护士长关怀在精神科护士共情疲劳与关怀患者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促进临床人文关怀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南通市7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360名精神科护士,采用关怀感知量表、专业生活品质量表与关怀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关怀患者行为得分(114.92±19.94)分,感知护士长关怀(53.32±11.83)分,共情疲劳(41.79±11.78)分。精神科护士感知护士长关怀在共情疲劳与关怀患者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5.01%。结论 精神科护士关怀患者行为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强化护士长关怀护士的行为,缓解精神科护士的共情疲劳,以促进护士实施临床关怀行为。  相似文献   

11.
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希  史瑞芬 《护理学杂志》2012,27(16):86-89
护士共情能力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是护患沟通的基础,是实现优质护理的重要保证.对护士共情的概念和意义、国内常用的测量工具进行综述,归纳和总结了护士共情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护士共情的培训现状,探讨了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术后疲劳是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常见的一组症候群,目前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本文对术后疲劳(中枢疲劳及外周疲劳)的机制与干预(包括心理护理、药物干预、营养干预、运动干预等)两方面进行综述,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其发生机制与干预的实施现状及效果,总结目前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在中国临床护士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28名临床不同科室护士采用中文版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包括慈心满意、工作倦怠、二次创伤3个分量表,其中工作倦怠和二次创伤属于共情疲劳。2周后,对其中的30名临床护士进行重测。采用相关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结果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1,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2、0.73、0.76,各分量表分别提取一个因素可解释总变量的45.38%、28.98%、30.40%,显示其良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论护士专业生活品质量表能够有效地评估护士专业生活质量(慈心满意与共情疲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方舱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专业生活质量量表(ProQOL)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在武汉市3所方舱医院工作的21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共情疲劳得分为共情满意维度(38.74±7.83)分,职业倦怠维度(21.64±5.05)分,继发性创伤应激维度(20.90±6.29)分;其中轻度共情疲劳105人(47.95%),中度共情疲劳32人(14.61%),重度共情疲劳23人(10.50%);共情疲劳受医护人员工作单位所在省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史、方舱工作时间、工作环境适应情况、工作负荷、睡眠情况、心理弹性的影响(P0.05,P0.01)。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共情疲劳现象普遍存在,可通过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培训与督导、合理人力资源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一线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等措施帮助改善共情疲劳状态,维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护理人员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慧  戴新娟 《护理学杂志》2012,27(12):92-94
对护理人员的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疲劳在护士中普遍存在,且躯体疲劳大于脑力疲劳;高学历、护师职称、中等护龄、轮班制的护理人员更易发生疲劳;一些主要科室如ICU、手术室、急诊科等的护士疲劳发生率更高,且程度较为严重;个体的疲劳水平受所面临的职业紧张的影响。提出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实施情感管理,使其感到温馨,并营造促进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护士自身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从业过程中端正心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舒缓压力,以降低疲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高其共情能力、降低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杰弗逊共情量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长春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10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为(76.77±4.28)分,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28.03±6.58)分,去人格化(11.74±4.32)分,个人成就感(24.57±8.21)分。护士共情能力总分、换位思考、观点采择与情感衰竭呈负相关,换位思考与去人格化呈负相关,共情能力总分、换位思考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严重,共情能力偏低,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护士的人际关系,提高护士共情能力,从而降低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7.
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共情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1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共情能力评分为(112.64±12.34)分,不同学历、职称护士的共情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工作压力、职业态度、职称、学历、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关系是护士共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护士共情能力相对较好,其共情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管理部门应灵活多样地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共情技能,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自我同情的相关概念、影响护士自我同情的相关因素和预防策略三个方面介绍护士自我同情的研究进展,提出自我同情理论框架不完善、自我同情量表存在不足、横断面研究不够深入,干预性研究整体较少,旨在引起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重视,并为后续开展自我同情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共情体验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关爱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85名新护士进行共情体验专题培训,分为理论培训及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包括患者角色体验模拟及共情体验课程。培训前后采用关爱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共情体验培训课程后,新护士的关爱能力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共情体验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新护士的关爱能力,可应用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  相似文献   

20.
对目前国内外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压力来源、影响护士压力的中介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指导护士掌握和应用自我压力管理方法,提高护士自身抗压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