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危重症老年患者急救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接诊、分诊评估、救护小组的人员分工等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管理,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接诊时间、入抢救室护理干预时间(根据病情安置合适卧位、吸氧、心电监护、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总急救时间、基本生命支持5min内完成率、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平均接诊时间、抢救室护理干预时间明显缩短;总急救时间也显著缩短;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min内完成率及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急危重症老年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价值。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遵循急救护理路径要求开展护理。对比2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院内再介入手术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急救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总时间更短、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更低、病死率更低、院内再介入手术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对缩短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时间窗及提升抢救效果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分诊、采血、建立静脉通道、出急诊室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命体征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经抢救后,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均较抢救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采血、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出急诊室和介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流程再造理论优化急救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抢救的9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本院优化流程护理实施前收治的AMI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后收治的AMI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流程再造理论优化急救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急救效率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急诊用时、急救总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院内复发率、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AMI患者采用基于流程再造理论优化急救流程干预,能够缩短急诊时间和急救总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复发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CRAMS 评分法在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对照法比较,急诊科在2014-09~2015-09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为133例为对照组,2015 -10~2016 -10月急诊预检CRAMS评分分诊创伤患者113 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急救成功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及抢救室急救成功例数明显升高、急诊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 < 0. 05)。 结论 CRAMS 评分法能够对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病情进行临床上的快速评估,准确分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另选取2012年以前实施常规护理流程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分诊时间、静脉用药时间、病情缓解时间、急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病种知识缺陷、分诊经验欠缺、处理流程欠缺、项目记录遗漏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救治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实施价值,规范急诊护理路径。方法: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STEMI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即接诊优化、分诊评估优化、抢救护理优化、护送交接优化;将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STEMI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急救总时间及DTB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程优化护理,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减少院内延迟,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救车规范化管理对急诊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我院急救车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各108例急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急救车管理效果、急诊抢救效率及成功率。结果:实施规范管理后,急救车药品混放、过期、基数不符、标识模糊及交接记录不规范发生情况明显减少(P0.05);急诊患者接诊、分诊、转诊、静脉采血、静脉用药及心电监护所需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急诊患者抢救失败率和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救车规范化管理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急救车管理效率和质量,为急救工作顺利、安全进行提供保障,能明显提升急诊抢救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的80例急诊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实施急诊常规护理流程的80例急诊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抢救效率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接收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病情解释等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和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于中国台湾地区急诊检伤急迫度分级量表(TTAS)标准下的急诊分诊系统在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急诊的300例常规分诊急腹症患者为对照组,将2017年5—10月300例基于TTAS标准下分诊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确诊时间、救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候诊时间及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TTAS标准下的急诊分诊系统在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提升分诊正确率及效率均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50例STEMI病人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50例STEMI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给予护理流程优化。比较病人的心电图监测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等,记录病人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复发率、二次PCI术率、ST段降低率,比较两组病人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心电图监测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AMI复发率、二次PCI术率低于对照组,ST段降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护理流程优化能够缩短STEMI病人急诊抢救时间,提高PCI术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9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实施可有效缩短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院前急救护理之后进行常规救治,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比较两组的出诊时间、入院时间、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接诊3周后随访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93.8±31.2)s,急救时间(39.7±7.1)min,入院时间(2.95±0.38)h,均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8.81%,急救诊断率97.62%,转运成功率1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周后的复发率4.76%和并发症发生率10.71%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设立急诊护理组长干预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52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干预;选择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52例作为观察组,设立急诊护理组长并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干预。比较两组护士预检评估时间、医生接诊时间、静脉抽血时间、完善CT时间、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时间与病人就诊至静脉溶栓治疗(DNT)时间、临床疗效、抢救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预检评估时间、医生接诊时间、静脉抽血时间、完善CT时间、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时间与DN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抢救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设立急诊护理组长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中可提高抢救效率及临床疗效,改善抢救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来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病人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分诊评估时间、进入急诊室至构建静脉通路时间、至做心电图时间、至实施介入时间及总急救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病人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接诊各时间窗,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家属急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救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 600例重症急救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以及抢救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后,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 00%高于对照组的85. 50%(P 0. 05);观察组抢救期间总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以及急诊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抢救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诊治过程中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促进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程序对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采用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60例,采用急诊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接诊评估耗时、静脉采血时间、有效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态度、服务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争取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设立急诊护理组长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效率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急诊分诊组长只负责预检分诊工作。干预组急诊护理组长参与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中并给予有效的沟通协调。比较设立急诊护理组长参与绿色通道工作前后护士预检评估时间、医生接诊时间、静脉抽血时间和从患者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结果急诊护理组长参与绿色通道后护士预检评估时间、医生接诊时间、静脉抽血时间和从患者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急诊护理组长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时间缩短,保证了患者在最佳抢救时机内得到有效的治疗,改善了患者预后,促进了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流程再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流程,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流程再造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至EGG功情况、临床满意度、不良事件、家属决策时间、血液送检时间、分诊评估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至EGG时间、入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决策时间、血液送检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流程再造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不良事件、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对2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急救时间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8.00%,对照组为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为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及分诊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可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也能降低护患纠纷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