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术前肝胆囊静态显像(ECT)胆囊未显影患者行保胆取石术的成功原因及概率.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4月在该院行微创保胆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行肝胆囊静态显像(ECT)检查.将胆囊未显影的患者纳入研究组,统计成功完成微创保胆手术例数并分析原因.结果 术前有80例患者肝脏显影良好.但胆囊未显影,均为胆囊结石患者,其中有33例患者成功地完成微创保胆取石术,占40.1%,成功原因主要是结石能全部取出等.结论 术前肝胆囊静态显像(ECT)胆囊显影表明胆囊有功能,是微创保胆术的适应证,未显影表明胆囊功能不良,均为胆囊结石患者,在术中若发现胆囊无萎缩,无明显积脓或急性炎症水肿.结石无严重嵌顿且能全部取出者可行微创保胆取石术,丰富了微创保胆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成都军区总医院2004年至2008年符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条件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随机序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经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治疗组患者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2年,对照组患者除不用服药外,其余护理、饮食等与治疗组相同。术后2年复查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统计胆结石症状和胆囊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保胆取石术均获成功。术后2年治疗组和对照组胆囊壁厚度差值、胆囊收缩功能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治疗组结石复发明显减少(P<0.05)。结论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胆囊结石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口服滔罗特预防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滔罗特)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患者共198例,均经微创保胆取石后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其中40例术后间歇口服滔罗特;其余158例术后未服用药物。术后随访2年并统计分析以上胆结石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结石复发率。结果 198例保胆取石术均获成功,口服滔罗特患者2年后胆绞痛、右下腹不适和腹胀症状相比未服药者明显改善(P<0.05),术后2年服药组结石复发明显减少(P<0.05)。结论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口服滔罗特对胆囊结石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德萍  黄雪芬  侯晓慧  李健 《护理研究》2008,22(11):986-987
[目的]探讨推按运经仪预防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病人胆囊结石的复发效果.[方法]将68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治疗组术后采取推按运经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治疗3年后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结果]治疗组胆囊壁变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且无结石复发,对照组有2例结石复发.[结论]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采用推按运经仪治疗,能减轻胆囊壁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中药双黄清胆颗粒不同时间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与胆囊收缩素(CCK)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胆囊结石激素因素的影响,评价中药预防结石复发的临床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168例通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术患者,采用放射免疫等方法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5、30、60和90d外周血胃动素、生长抑素与胆囊收缩素水平.结果 168例内镜保胆均获成功,4~6d痊愈出院.术后15d胃动素、胆囊收缩素水平低于术前、生长抑素高于术前;术后30 d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与胆囊收缩素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60和90 d外周血胃动素、胆囊收缩素水平高于术前、生长抑素低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镜保胆取石术后结合双黄清胆颗粒治疗,可影响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与胆囊收缩素水平的波动,改变胆汁成分,增加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无创血管夹钳夹胆囊管,联合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泥砂样结石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46例应用无创血管夹钳夹胆囊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泥砂样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全部成功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取尽泥沙样结石,手术时间30~60 min,平均50min,住院时间3~6d,术后B超检查显示无继发胆管结石并发症.结论 术中应用无创血管夹钳夹胆囊管,联合腹腔镜、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仍然是治疗胆囊泥砂样结石病的一种比较可行、有效、安全的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利胆排石汤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手术前后胆囊收缩率,术后半年结石复发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炎症因子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治疗主观体验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术后3个月,两组胆囊收缩率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半年结石复发率1.85%低于对照组的14.81%(P0.05);研究组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3.18±1.78) h短于对照组的(28.97±2.1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Ig A、Ig G、Ig 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主观体验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结论:采用利胆排石汤配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可优化治疗效果,强化患者胆囊收缩能力,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抗炎效果好,还可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予以患者良好的治疗主观体验。  相似文献   

8.
陈澜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299-4299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33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可分为A组(良好)11例、B组(尚可)12例、C组(欠佳)10例。对比三组患者超声评价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A组11例患者术后胆囊收缩恢复正常,B组8例恢复正常,C组6例有所改善或恢复正常。超声为临床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评估提供给了依据,是临床诊断胆囊功能或胆囊结石疾病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推按运经仪预防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病人胆囊结石的复发效果。[方法]将68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治疗组术后采取推按运经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治疗3年后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结果]治疗组胆囊壁变薄,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且无结石复发,对照组有2例结石复发。[结论]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后采用推按运经仪治疗,能减轻胆囊壁炎症,增强胆囊的收缩功能,有助于预防胆囊结石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保胆取石术联合牛磺熊去氧胆酸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统计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微创保胆取石治疗胆结石患者100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患者173例,保胆患者作为治疗组术后均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胆囊切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支持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统计各组患者胆石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组患者的胆囊壁厚、胆囊功能水平和结石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前胆绞痛、腹胀、右上腹不适发生率分别为47.1%、21.8%、100%,胆囊壁厚为(3.42±0.49)mm,手术后1年胆绞痛、腹胀、右上腹不适发生率分别为2.3%、9.2%、2.3%,胆囊壁厚为(2.57±0.69)mm;胆囊结石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为43.11±20.82,保胆取石术后两年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为56.00±10.77,正常组胆囊排空指数为56.65±13.45,患者手术前后胆石症状、胆囊壁厚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术后两年患者组胆囊排空指数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胆囊结石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治疗组患者腹泻、腹胀、右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3%、9.2%、2.3%,对照组患者腹泻、腹胀、右上腹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3.6%、25.5%、17.3%,两组之间胆石症状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胆固醇结石复发率有降低趋势。结论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对术后患者胆囊功能的恢复及预防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镜保胆取石联合防石治疗胆囊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加防石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的作用.方法 将420例患者随机分成手术组、西药组和综合组,手术组单纯采用取石治疗,西药组在术后加服熊去氧胆酸1年,综合组则再加用推按运经仪治疗2年.结果 结石取尽率98.6%,综合组胆囊壁变薄、收缩功能增强,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至消失,结石复发率下降,且与手术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取除结石、保留胆囊,综合方法可防止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12.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方式和适应证.方法 5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微创保胆取石术,于胆床底体表投影位置切开皮肤3、4 cm,分层切开入腹,提起胆床底部经穿刺证实后切开胆囊1、2 cm,进入胆道镜,用取石网将胆囊内结石全部取净,对于超过2 cm的结石或胆囊颈部嵌顿性结石,用钬激光击碎后再行内镜取石.仔细检查证实胆囊管通畅,胆囊切口用可吸收缝线连续全层缝合及浆肌层包埋,无1例留置引流管.结果 10例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患者手术顺利,无出血及胆漏,无中转胆囊切除.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65min,术后住院7~12d.1例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抗感染、行Ⅱ期缝合后痊愈,1例术后18个月后复发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严格的病例筛选,确切的胆囊功能检查,熟练而细致的胆道镜检查和治疗,配合钬激光碎石,施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痛苦轻,此方法既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祛除了病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内镜微创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患者460例均应用纤维胆管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中转开腹患者,未发生胆管损伤、胆汁渗漏等并发症.术后每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结石复发9例(1.96%).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12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22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简单说明手术过程,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加强护理和饮食指导.结果 122例经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术后复查腹部B超显示结石取净率达100%.结论 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患者手术风险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生理功能无影响,护理简单,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王长起 《临床医学》2013,33(9):40-41
目的总结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84例行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84例患者中,12例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中转胆囊切除术,其余72例患者内镜保胆取石均成功,且无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术后胆囊有积液,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保胆取石降低了胆囊疾病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经硬性胆道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或息肉)手术的适应证以及预防结石术后复发.方法 采用WOLF新式硬性胆道镜完成保胆取石手术200例.其中2例急性胆囊炎、8例萎缩性胆囊炎均行保胆取石术,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技术13例,45例采取腔内电凝导丝电凝止血.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常规服用步长胆石利通片,防止胆汁胆固醇饱和,防止结石复发.结果 20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5±5)min、平均住院时间5 d,其中放置胆囊造瘘管9例.除1例保胆失败最终选择切胆手术、3例保胆取石术后发现胆囊内沉积物外,其余患者均获得近期较为理想的疗效.结论 硬性胆道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行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胆取石组(36例)和胆囊切除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过程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结果保胆取石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胆囊切除术组(P0.05),保胆取石组的术中出血量、饮食恢复时间明显低于胆囊切除术组。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的结石复发率明显高于胆囊切除术组(P0.05)。保胆取石组术后1年的主观症状评分和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量(GLQI)总分明显高于胆囊切除术组(P0.05)。结论保胆取石术对于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稍长,术后结石复发率较高,但是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保留胆囊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术前胆囊收缩功能≥30%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分别于术前、术后3、12、24个月行:(1)超声Lundh试餐试验检测空腹胆囊容积、最小剩余容积、最大收缩率;(2)超声测量空腹胆总管内径宽度变化;(3)大便苏丹Ⅲ染色。结果术前、术后空腹胆囊容积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小剩余容积、最大收缩率在术后3个月明显上调,其中最大收缩率在术后24个月达到(61.4±12.3)%,明显优于术前[(41.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例患者术前有脂肪泻发生,术后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胆总管内径(0.5±0.2)cm、术后胆总管内径(0.5±0.1)cm,胆总管内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能够较好地保护胆囊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中药防石散对胆囊动力学的调控作用,评价其在内镜保胆术促进胆囊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68例通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术患者,B超观察胆囊运动功能,以对照组平均Rf+2sd值(32.3%)为界限,选取术前胆囊运动动力紊乱者90例配合术后7 d服用防石散,1个月为1疗程,共服3个疗程。术后第15、30、60和90天超声测量多个时相胆囊长径、横径、前后径,用椭圆形体积公式计算胆囊容积。结果 168例内镜保胆均获成功,3~5 d痊愈出院。术后15 d患者胆囊排空功能与术前比较,空腹胆囊容积、餐后最小胆囊残余容积均高于术前,胆囊排空率低于术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30 d与术前接近,术后60 d空腹胆囊容积、餐后最小胆囊残余容积均低于术前、胆囊排空率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90 d空腹胆囊容积、餐后最小胆囊残余容积均低于术前、胆囊排空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保胆取石术后结合防石散治疗,能有效调控胆囊排空功能,以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40例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患者因术中探查发现胆囊壁厚,周围明显粘连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例因泥沙样结石术中冲洗取石不满意改行LC;其余38例均成功完成保胆取石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6个月,无再发结石,胆囊功能良好,饮食可。结论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可行、微创,既可保留胆道系统的完整性,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须把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