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年肱骨髁间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98例成年肱骨髁间髁上骨折,于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后采用Mayo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将患者性别、年龄、损伤侧别、损伤类型、骨折AO分型、合并损伤(同侧骨折或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入路、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并发症作为影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8例随访6个月后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41例,良35例,可14例,差8例,优良率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开放性骨折、AO-C3型骨折、合并同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合并糖尿病、开始功能锻炼时间≥14 d、术后出现并发症是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年肱骨髁间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部分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差,这与高龄、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合并损伤、合并糖尿病、未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早期处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33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患者,男21例,女12例,年龄14~55岁,平均33.5岁,分别行抗炎,窦道搔刮或切开清理,置管冲洗引流等保留内固定物治疗,保留内固定物治疗无效者(9例)行内固定物取出术。术后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14~21 d。结果:33例中,24例保留内固定物成功;4例取出内固定物后骨折愈合;5例假关节形成,内固定物取出后,Ⅱ期行内固定植骨术。33例患者随访8~12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一旦确诊,及时治疗,可有效保留内固定物功能,成功杜绝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Ⅲ~IV度骨折手术治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6例跺关节旋后外旋型Ⅲ~IV度骨折行切开复似内固定术治疗,术中根据不同骨折块采取不同内固定方法。结果本组随访1年,采用Olerud和Molangder的踝关节愈后评分系统,优4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6.4%。结论踩关节旋后外旋型Ⅲ~IV度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根据骨折分离的不引而采取不同的内固定物,矧时充分考虑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因素,使术后踝关节达到相对坚强固定、有效加胍和抗旋转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Acumed腓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12—2014-12应用Acumed腓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5例腓骨远端骨折,19例采用闭合复位,6例采用切开复位,术后24 h内进行肌肉舒缩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8~13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外踝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腓骨骨折获得骨性愈合,踝关节活动范围:跖屈(35.6±8.5)°、背伸(17.4±5.3)°。末次随访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定为(95.96±3.31)分,优18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Acumed腓骨髓内钉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的剥离,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早期恢复踝关节功能;同时腓骨髓内钉能很好地维持腓骨长度以及腓骨外翻角,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不同切口,将68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经L形切口,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NR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锻炼时间、末次随访的踝关节功Maryland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和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9岁,因“左踝骨折术后19年,要求取出内固定物”入院。患者于19年前不慎被机器绞伤左踝部,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内外踝开放性骨折。行左内外踝切开复位、螺钉克氏钊‘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好。1个月前患者出现左踝部疼痛,为进一步治疗,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就诊,要求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门诊查X线片提示:左内外踝骨折行内固定术后.骨折已骨性愈合,内踝克氏针断裂。入院『舌,在腰麻下行内固定装置取出术。术中顺利取出外踝未断裂的克氏针。内踝克氏针已断裂,故只给予取出尾段,头段仍留置于患者体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踝前疼痛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对307例胫骨干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观察早期踝前痛的发生率、VAS疼痛评分和早期踝前疼痛的平均持续时间等,分别于术后即刻、3个月、1年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39例术后早期发生踝前疼痛,发生率为12.7%,平均持续时间(6.2±3.4)d;静息状态VAS疼痛评分平均(3.1±1.5)分,功能锻炼时VAS疼痛评分平均(4.0±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踝前疼痛是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与远端锁钉的置钉方式及扩髓有一定相关性;踝前疼痛会增加术后功能锻炼时VAS疼痛评分,但对踝关节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后Pilon骨折患者实施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期间采用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9.4±10.6)min,住院时间(10.2±2.3)d。切口均一期愈合,出院时复查X线片,32例达到解剖复位,4例复位良好。36例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等。末次随访踝与后足功能:优29例,良7例,优良率100%(36/36)。结论应用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术野暴露充分、解剖复位率高、固定牢靠、术后愈合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形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3—2016-08诊治11例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采用后外侧或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后踝骨折直视下解剖复位,均采用T形支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6~15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3~18周,平均15周,踝关节背伸30°~33°,平均31.2°;跖屈32°~40°,平均37.4°。末次随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80~96分,平均86.8分。骨折均愈合,未见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物松动及患踝疼痛、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T形支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可靠,能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胫骨远端前缘骨折手术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7—2015-02对12例踝关节伴胫骨远端前缘骨折手术治疗并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得到平均1.2(0.5~1.5)年随访。术后骨折均复位良好,踝穴解剖复位,内固定位置佳。末次随访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优3例,良8例,可1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及手术切口,恢复踝穴的解剖关系及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阶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22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男17例,女5例;年龄24~ 56岁,平均38.6岁.骨折根据Rüedi-Allg(o)wer分型:Ⅰ型2例,Ⅱ型12例,Ⅲ型8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15 d,平均10.2d.18例合并腓骨骨折的患者急诊行腓骨钢板内固定术.所有pilon骨折均先行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待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17 ~28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4.9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6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7.3%.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软组织并发症,通过换药等局部处理后均治愈.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分阶段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可有效减少局部并发症,并能获得较好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及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8)和实验组(n=34);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疗法,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住院费、Ⅲ型优秀率、Ⅳ型优秀率、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FADI评分、Ⅲ型Mazur评分、Ⅳ型Mazur评分、背伸、跖屈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踝关节Ⅲ型、Ⅳ型患者疗效较好,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与关节愈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51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26例)采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因并发症而再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对原内固定物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17例由于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出现相应并发症而二期行THA.结果 本组随访17个月~8年3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由术前平均56.4分恢复至术后89.5分,效果良好.结论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因并发症再次行THA时,原内固定物如果不影响髋关节假体的置入操作和假体置入后关节活动时,可不予以取出,不影响THA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前外侧骨骺骨折(Tillaux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2例青少年Tillaux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空心螺钉组(20例)和克氏针组(12例)。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患肢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空心螺钉组随访时间12~60(28. 55±14. 89)个月,克氏针组随访时间16~56(26. 17±11. 00)个月。两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骺早闭、关节畸形及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侧踝关节均可正常负重活动,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和克氏针内固定均为治疗青少年Tillaux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三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三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术后另给予中药方内服和剂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8%,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6.9%,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3.2±4.2,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7.5±6.3,研究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三踝关节骨折能够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搜索关于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治疗效果的文献,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期达到为临床治疗服务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1—2015.5)、Pub Med(1980.1—2015.5)、Embase(1990.1—2015.5)、Science(1990.1—2015.5)、CNKI(1994—2015)、万方数据库(1982—2015)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关于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完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及临床对照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CCT)的文献,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通过Rev 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11个对照研究,其中4个为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需二次手术矫形方面,两种方法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在术后优良率方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要优于关节融合术,在内固定物是否取出方面关节融合术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论在术后优良率方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要优于关节融合术,二次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内固定物是否取出方面关节融合术要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所以综合考虑患者术后功能方面影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术后优良率方面优势明显,关节融合术在内固定取出方面具有优势,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复杂,应首先考虑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融合术可作为二期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股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常出现膝关节功能受限,但对其功能受限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尚无定论。目的:探究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髁间骨折患者118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随访。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原因、骨折类型、手术时机、ISS评分、固定方式、复位效果、关节囊修复、骨愈合情况和是否进行CPM功能锻炼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为C2和C3、创伤严重评分高(ISS评分〉16分)、非解剖复位、关节囊未修复、骨愈合情况为愈合延迟和不愈合、不进行CPM功能锻炼的患者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为C2和C3、ISS评分〉16分、非解剖复位、关节囊未修复、骨愈合情况为愈合延迟和不愈合、不进行CPM功能锻炼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膝关节骨折越粉碎,合并损伤越重,预后越差。膝关节坚强固定、解剖复位、膝关节囊修复、术后早期被动及主动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1月关节镜辅助治疗21例踝部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关节镜监视下行踝部骨折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并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15个月(6~25个月),术后骨折正常愈合,功能恢复良好。AOFAS评分:优14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 利用踝关节镜辅助治疗踝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踝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拉力螺钉及钢丝对骨折区域内骨折块进行有限内固定,恢复骨折块正常解剖几何关系,半环槽式外固定器固定经有限内固定后胫腓骨骨折区域,外固定范围不超出膝、踝关节。结果: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2d行主动膝,踝关节活动锻炼,术后2-3周行走负重,随访12-18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20-24周,平均22周,无骨感染,骨外露,内固定物外露,肢体肿胀,关节僵硬。结论:半环槽式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术是一种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