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管减压在预防直肠癌吻合口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50例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后采用大口径肛管行肛管减压,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不使用肛管减压。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吻合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给予大口径肛管减压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距肛缘4~7 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3%),吻合口狭窄5例(8%),术后盆腔复发1例,局部复发率为2%。结论全系膜切除结合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9月~2011年9月36例距肛缘5~10cm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漏2例,术后1年控便能力均达优良级,1例患者出现肝转移,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保肛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对低位直肠癌(距肛缘5~10m)患者,选择正确术式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直肠癌保肛手术2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下缘与肛缘的距离、吻合方式、吻合器产地、病理类型等,统计分析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297例患者中共有24例(8.08%)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漏与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术前合并肠梗阻、手术时间、术后低蛋白血症、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学类型等因素有关(P均0.05);与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低蛋白血症、吻合方式、吻合器产地、术中放置肛管、肿瘤大体病理类型以及直肠癌Dukes分期等因素无关(P均0.05)。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有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小于7 cm、术前合并肠梗阻、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黏液腺癌及淋巴结转移,应对此类患者进行重点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应用派尔特吻合器及直线缝合器保肛手术的价值。方法:对10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派尔特吻合器及直线缝合器治疗。结果:全组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漏,无吻合口出血。结论:中低位直肠癌应用派尔特吻合器及直线缝合器保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少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的手术配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4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除2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余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结论:吻合口瘘与多种因素相关,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术中操作是防止吻合口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中低位直肠癌患者67例,结合患者手术意愿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56例距肛缘8cm以下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术应用手工吻合或吻合器技术保肛的临床资料。结果456例中发生吻合口漏26例,占5.7%,20例经局部引流冲洗等综合治疗后痊愈。5例行横结肠造瘘术。1例形成直肠阴道瘘改行miles。结论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手工或吻合器吻合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吻合口远近端组织的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大,吻合器的定期维护及熟练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局部晚期,合并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都易导致吻合口漏。大部分吻合口漏经引流冲洗可治愈。极少数需行横结肠双腔造瘘术,极个别病例需要改行miles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吻合口漏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行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8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29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术后吻合口漏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吻合口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吻合口漏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2组吻合口漏再次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缩短术后吻合口漏的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与未施行预防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56例患者仅3.6%(2例)发生吻合口瘘,但无自觉症状;出现吻合口瘘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天。未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的76例患者中吻合口瘘发生率11.896(9例),分别予以横结肠造瘘、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及营养支持与局部冲洗引流治疗后愈合;出现吻合口瘘后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7(15-60)天。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施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能够有效防治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1.
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吻合口瘘的先兆并及时有效地应对,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增加保肛手术的成功率。2010年6月,我科收治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1例,行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经精心的综合治疗和细致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双吻合器(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方法:65例患者成功使用DST技术吻合.1例手术中行1125粒子植入内放疗,5例手术中植入5-氟脲嘧啶缓释制剂化疗,其余均术后2W开始用奥沙利铂+氟脲嘧啶+亚叶酸钙化疗3个疗程.结果:本组6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1例(1.54%),吻合口漏2例(3.08%),吻合口出血1例(1.54%),吻合口狭窄1例(1.54%).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3.08%(54/65).结论:选择适当病例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肛门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患者术后支撑吻合管的观察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肛门收缩及排便功能良好。5~8周后,每日排便1~2次;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4例,出血7例。结论应用肛门支撑吻合管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操作简单,护理方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4~2008年,我院收治32例低位直肠癌利用双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的病例资料.结果:吻合口距肛缘平均3cm,4例远处转移,2年存活100%.肛门控便功能Ⅰ级26例,Ⅱ级4例,Ⅲ级2例.结论:用双吻合器行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是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保肛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8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对其实施保肛手术,术后随访病人对控便能力的满意度、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对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显示,三组术后1年排便反射和控便能力优良率均达到80%以上。术后3年复查时对所有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对手术治疗效果完全满意的有120例,基本满意的有48例,没有不满意病例。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以避免造成永久性的造口,术后患者排便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基本上可以根治,并且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上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腹腔镜下行直肠癌的直肠全系膜切除(TME)保肛手术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对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在腹腔镜下行TME保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研究。50例中成功进行了47例的腹腔镜下TME保肛手术,这其中前切除有13例,低位的前切除(吻合口在距离齿状线2.0 cm以上)有18例,超低位的前切除(吻合口和齿状线之间的距离小于2.0 cm)有15例,结肠与肛管的吻合(吻合口位于齿状线上)有1例。另3例中转为开腹;其中2例因为Dukes C期肿瘤已经大于6 cm,浸润了肠管的周围,改为采用开腹术。另1例男性因为肥胖,骨盆狭小,肿瘤距离肛缘7 cm,难以进行腹腔镜的操作。结果:47例腹腔下TME的患者手术顺利。20例手术后应用了止痛剂。患者术中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随访了47例手术后患者,时间在6~36个月。无操作孔种植以及肿瘤复发的情况发生。结论:腹腔镜的直肠癌TME保肛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项具有发展前景、微创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吻合口瘘的先兆并及时有效地应对,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增加保肛手术的成功率.2010年6月,我科收治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1例, 行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经精心的综合治疗和细致的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就换药处理的相关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控讨管型吻合器在套叠外翻肛门外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5-20011年于惠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25例低位直肠癌在套叠外翻肛门外切除术中彻底切除直肠肿瘤的患者,使用管型吻合器做盆腔内结肠直肠残端吻合。结果:25例患者在手术期无死亡,未发生吻合口漏、出血及盆腔感染,无其他并发症,半年后控便能力正常及良好,1~3年后复发率少。结论:对合适病例应用吻合器外翻拖出式肛门外直肠癌切除术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中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以1998年4月—2004年12月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经验。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3%),吻合口狭窄1例(3%),切口感染2例(6%)。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双吻合器(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方法:65例患者成功使用DST技术吻合。1例手术中行I125粒子植入内放疗,5例手术中植入5-氟脲嘧啶缓释制剂化疗,其余均术后2W开始用奥沙利铂+氟脲嘧啶+亚叶酸钙化疗3个疗程。结果:本组6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1例(1.54%),吻合口漏2例(3.08%),吻合口出血1例(1.54%),吻合口狭窄1例(1.54%)。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3.08%(54/65)。结论:选择适当病例用双吻合器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