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放射科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遵循PDCA循环管理的计划(P:调查现状、分析原因)、实施(D:检查前、中、后的护理)、检查(C:图像质量、诊断报告、护理措施的落实)、处理(A:根据检查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的步骤加强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明显提高,导致检查图像质量差和检查失败的原因明显减少,PDCA循环管理前后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能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及效果,提高病人和临床医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接受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实施音乐疗法对其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方式进行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音乐疗法。将两组患者相关监测指标及CT检查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安定以及倍他乐克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检查成功及满意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予以音乐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影响,提升检查成功率,确保检查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多个环节进行方法改进,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摸索改进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预约,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护士与技师的配合、检查后图像处理等方法,对改进方法前的41例和改进方法后的5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使用改进后的方法,缩短了检查时间,优化了检查流程,明显降低了重复检查和放弃检查的人数,无检查失败例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检查成功率。结论加强检查前护理与临床的沟通、强化检查中的规范护理及人文关怀、促进护士与技师的良好配合、灵活解决扫描及图像后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显著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6月收入我院心内科申请冠状动脉CT检查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音乐组48例,对照组48例;音乐组除给予常规的检查前准备与宣教外,行螺旋CTA检查前3d开始倾听预制好的音乐30min/次,3次/d;检查当日提前30min开始倾听预制好的音乐并由研究组护师陪同至CT室进行检查前准备。该组患者于CT室在音乐环境下行螺旋CTA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检查前准备与宣教,检查当日由研究组护师陪同至CT室进行检查前准备,完成检查。应用t检验与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的心率、呼吸、血压及药物应用剂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后的成功率与满意度。结果音乐组患者的检查前心率、血压、呼吸及药物应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P<0.01),音乐组患者行螺旋CTA检查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乐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螺旋CTA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对策。方法本组320例患者实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护理人员分别在心率控制、屏气训练、静脉穿刺等方面给予护理配合。结果本组320例患者309例顺利完成检查,6例因心率快形成运动尾影重做,5例因呼吸影响致造影检查失败,其余均成功。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血透室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模拟场景呼吸训练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时患者呼吸配合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检查效率及图像质量。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西安大兴医院心脏内科拟行CCTA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90例。A组:检查前1 d至医院准备室,在家属全程陪同下于模拟场景中进行呼吸训练;B组:检查当天在无家属陪同的情况下,于模拟场景中进行呼吸训练;C组:检查当天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比较3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及正式检查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情况,以及正式检查时的呼吸配合达标率、心率稳定度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 A组及B组患者CCTA检查呼吸配合达标率均为100%,C组为91.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6,P=0.004)。正式检查前,A组患者SAS评分低于B组与C组(P<0.05);且A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最小[(1.81±6.99)次/min],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最高(97.78%);均优于B、C组(P<0.05)。结论 检查前1 d在家属陪同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及其对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280例可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前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消除紧张心理,避免产生焦虑情绪,使心率减慢、平稳;耐心向患者说明屏气的重要性,反复训练患者呼吸、屏气直至掌握方法.结果 5例因屏气呼吸失败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而改期重作;4例因心率过快、心律不齐,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均不能使心率控制在80次/min以下、心律不能纠正而停作;部分病例因紧张、担忧、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或呼吸节律异常,按医嘱给予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理护理后血压、呼吸恢复正常、心率均降至≤80次/min,律整,顺利完成检查.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科学、细致、有效的护理工作,是顺利完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陈娟 《天津护理》2014,(4):313-313
<正>双源CT是指通过两套X射线球管系统和两套探测器系统同时采集人体图像的CT装置。其大大地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对血管造影尤其心脏冠状动脉CTA有极大的优势。为了保证图像质量,需经静脉快速大剂量注射对比剂,显影成像成为检查成功的首要环节,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我科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208例,现将双源CT冠状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背景 门静脉期在肝硬化患者是否伴发肝癌的检查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门静脉期可以更好地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的侵犯,为进一步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因而,获取高质量的门静脉期图像并得到较高的肝实质-血管浓度差是门脉期检查的主要目标。然而,针对肝硬化患者扫描方法的探讨却鲜见报道,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剂剂量和门脉期扫描时间的对比研究探讨肝硬化患者门脉期的合适检查方法。目的 探讨对比剂剂量及扫描时间对肝硬化患者门脉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剂量常规扫描组(A组)、大剂量常规扫描组(B组)和大剂量延迟扫描组(C组),每组20例;另选20名年龄相匹配的非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A组、对照组对比剂剂量为1.5ml/kg体质量,B组、C组剂量为2.5ml/kg体质量,注射速度均为3.5ml/s,A、B组及对照组门脉期扫描时间为60s,C组70s。测量门静脉、肝实质及肝静脉的CT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目测评分。结果 A、B、C组及对照组门静脉CT值分别为(142.16±15.25)HU、(168.29±14.63)HU、(151.42±11.96)HU 和(187.73±9.45)HU;肝实质CT值分别为(87.91±11.16)HU、(98.75 ± 10.86)HU、(93.43 ± 11.48)HU 和(109.20 ± 5.79)HU;肝静脉CT 值分别为(121.09±16.78)HU、(130.54±15.31)HU、(136.92±17.53)HU 和(160.55±14.27)HU。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肝静脉与肝实质之间的CT值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B组门静脉密度高于A 组和C组(P均<0.05),B组肝实质密度高于A、C组,但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对于A 组肝静脉CT 值显著增加,同时肝实质密度轻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 组及B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多期增强扫描应增大对比剂剂量,门脉期扫描时间应适当延迟。  相似文献   

12.
13.
<正>随着16层螺旋进入临床使用后,CT技师开始尝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但时间分辨率较低,检查成功率也较低,图像清晰度不够,随着64层螺旋CT应用于临床,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使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随着科技的发展,128层、256层、320层的宽体探测器CT及双源螺旋CT的应用,气悬浮技术和磁悬浮技术的应用使门架系统旋转速度也进一步提高,目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图像质量和成功率显著提升,图像质量也有明显改善,现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规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检查前准备对冠状动脉CTA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112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检查前予以心理干预及心率、心律、呼吸等方面的调整,以达到检查前的最佳状态.结果 112例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可用于完成临床诊断图像97例,因各种原因导致检查失败15例,检查成功率约86%.结论 检查前对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调整心率在65次/min以下、充分的呼吸训练以及医护人员对细节的重视,能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肝癌的血管造影与CT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造影自1929年Santos提出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至50年代初,开展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于60年代末,由于改进导管头和插管技术,又逐渐开展了超选择性动脉造影,70年代腹腔脏器选择性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尤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6月于本院行CCTA检查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确诊的13例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CTA影像表现。结果13例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表现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CCTA平扫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和(或)左回旋支走行区内数量不等、形态各异的高密度钙化斑块形成;增强扫描显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和(或)左回旋支不同程度变窄,升主动脉和右冠状窦区均未见右冠状动脉发出,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均不同程度增粗,并左回旋支延伸至右心室背面,进而发出分支供应右心房和右心室。CCTA与SCA表现基本一致。结论先天性右冠状动脉缺如罕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表现往往难以诊断,CCTA联合SCA检查常可用于确诊。  相似文献   

17.
吴健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36-137
目的:探讨心理指导对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指导。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检查时的心率更稳定,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的例数更少,图像质量更佳(P<0.05)。结论:心理指导对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检查成功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入选的1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测,对比种检测结果。结果: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阳性检测结果为232支,阳性吻合率为78.4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检测结果为212支,阳性吻合率为85.85%。P>0.05,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2级吻合率50.00%,3级吻合率75.28%,4级吻合率86.27%,5级吻合率83.33%;冠状动脉造影2级吻合率57.14%,3级吻合率84.81%,4级吻合率91.67%,5级吻合率100.00%。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测方式敏感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46%、89.04%、80.10%,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敏感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100.00%、100.00%、100.00%,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率较高,均可作为冠心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安辉 《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57-5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围造影期护理.结果:本组1例心率控制不佳放弃检查,2例呼吸配合不佳影响图像质量,其余均获得满意图像,较准确地显示了冠状动脉的病变.结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合理的护理流程、细致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并获得满意结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排螺旋CT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提高,血管造影检查(CTA)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提升,呼吸运动伪影减少,薄层扫描及多种形式的二维和三维重建,进一步提高了解剖结构和病灶显示的清晰度,使得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患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1-2]。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