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救治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急危重患者按照是否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救治,观察组采用急诊一体化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救治能够显著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7-12月本院急诊收治的274例危重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235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流程对患者进行抢救,实验组采用全程护理的模式对患者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降低医疗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骨髓腔输液治疗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4月收治的70例采用骨髓腔输液治疗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舒适度、操作技术、操作效果、沟通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骨髓腔输液治疗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钱琼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3-1434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00例急诊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其中,研究组给予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抢救流程进行抢救.对两组病患的抢救成功率及病患的满意度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与病患的满意度都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对于急诊危重病患者而言,若对其进行全程护理的抢救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职抢救模式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以2009年1月起我院在急诊室对危重患者实施定职抢救法进行救护危重患者。对比分析实施定职抢救法前后各3年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实施定职抢救模式后,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了。结论:定职抢救模式节约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引入品管圈活动,按品管圈的十大步骤,遵循PDCA循环来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积极开展活动,使老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由活动前的79.39%提高到活动后的95.24%。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老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还提升了科室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和配合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护主动配合在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由两护士一医生抢救的非创伤性急危重患者506例为对照组,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49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旧观念的医护关系进行抢救,观察组采用新观念的医护关系进行抢救,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抢救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0 min内实施的有效治疗护理措施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主动配合的分秒必争抢救在挽救急危重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可以缩短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室停留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院内转运的80例急诊科危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0例。其中,甲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乙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及接收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乙组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的满意度,还可以对患者转运途中意外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当外周静脉系统塌陷、外周静脉通路难以建立或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太长时,可以通过骨髓腔内输液通路迅速建立补液途径,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已渐渐应用于多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在抢救急危患者尤其心搏骤停的患者,骨髓腔输液建立抢救输液通路速度快操作简单,在急诊抢救中骨髓输液渐渐成为一种替代静脉通路的紧急输液通路。本文对骨髓腔输液的种类、骨髓腔输液和其余输液装置的比较以及骨髓腔输液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髓穿刺输液术用于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效果,为提高急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病情危重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方法给予输液用药进行救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骨髓穿刺输液技术给予输液和用药救治。患者自入院抢救开始至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从开始抢救及从急救输液通道用药至血压回升时间;观察抢救4h内疗效:症状无改善,血压不升或〈90/60mmhg,无尿或尿量〈17ml/h,SaO:〈0.75为无效;反之为有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建立通道时间、血压回升时间2项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回升的数值和每小时的尿量,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观察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9,t=12.88,均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骨髓穿刺输液术是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循证证据总结制订并优化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进而评价该方案的效果。方法 在检索分析相关循证证据的基础上构建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比较相关方案实施前后4个不同时间段危重症患者转运相关指标,包括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用时情况、工作人员转运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 方案实施前,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43%,实施初期、中期及后期分别下降至5.68%、4.17%和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实施的4个不同阶段比较,转运准备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而转运实际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方案实施前,护士转运知识掌握合格率为44.12%,方案实施后的3个阶段护士转运知识合格率分别为61.76%、88.24%和97.06%。较方案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工勤在患者转运考核中大于80分均合格。结论 基于循证证据的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对转运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转运质量,对患者安全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房翠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878-2879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抢救护理程序,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的满意度。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患者护士满意度,降低危重患者的治疗危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对56例内科危重症患者使用电脑输液泵输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危重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治疗,观察组开展骨髓腔输液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穿刺时间、通道建立时间、输液速度、血压正常时间、管道留置时间、脱管率、血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脱管率、血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通道建立时间、血压正常时间、管道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输液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开展骨髓腔输液能有效缩短穿刺时间,促进患者血压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提升抢救成功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输液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提高急诊抢救工作效率。方法:健全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抢救技术,规范仪器、药品、物品管理,注重环节及细节管理。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抢救技术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进一步保证了急诊危重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将2018年8月1—31日入住的11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1月1—30日入住的1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观察比较2组危重症患者术后院内转运所用时间、转运物品准备时间和转运相关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和转运物品准备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相关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25.21%降至实施后的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并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可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为转运同质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3年1~12月间救治的危重患者19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且研究组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还可综合提高护患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急诊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医院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8.
冯丽敏 《妇幼护理》2023,3(21):5193-5195
目的 探究并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辅以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实践效果及价值。方法 我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n=64),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施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基于此施行标准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用时,抢救成功率、预检分诊准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院前救治、心电图及分诊评估、创建输液通道、住院用时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预检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肺炎、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辅以标准化急救护理,有益于实现快速分诊、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施伟雄  谷茜  杨颖  王枫 《上海护理》2022,22(5):48-51
目的 基于循证证据总结制订并优化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检索分析相关循证证据的基础上构建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干预前实施常规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干预初期实施基于循证证据构建的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干预中期实施通过质量审查后逐步优化的转运方案,干预后期实施优...  相似文献   

20.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我国近年来卫生部门和政府部门一直研究的问题之一[1]。集体食物中毒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突发事件之一,因其突发性强,患者数量多,人力不足,时间紧迫等使急救的程序比较混乱,医护配合不利,直接影响救治效果。因此,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方法进行抢救是影响抢救效果的关键。临床路径(CP)是一种工作模式,它综合医、护、技各专业于一体,制订出有时间性有计划性的工作内容、标准与医疗结果,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护理与相关检查[2-4]。它是一种明确工作方向的表格,使医疗护理程序化、标准化。本科根据集体食物中毒病史相同、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