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溶栓是治疗脑梗死的最佳选择[1]。该疗法的机制是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溶解血栓,使闭塞的脑血管及时得以再通,减少或避免因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性的坏死,临床时间窗一般是3~6 h。2005年1月—2009年7月行静脉溶栓治疗76例,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对照研究 ,对溶栓治疗的疗效、药物剂量、影响因素及溶栓治疗后脑出血并发症进行探讨。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6~ 1998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76例分为溶栓组 46例 ,男 2 9例 ,女 17例 ,平均年龄 5 9.48岁 ;对照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2 .0 0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溶栓标准 ,发病 6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组发病后平均 4.96小时开始用药 ,对照组发病后平均 5 .2 0小时开始用药。表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组别基本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溶栓组 第 1日 5 (1…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穴位按摩结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溶栓治疗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干预措施联合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与护理干预联合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方法 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t-PA)溶栓治疗,并进行特殊的护理(心理护理、休息与饮食护理、溶栓治疗的配合、康复训练等).结果 20例患者中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自动出院1例,并发脑出血1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 积极配合医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及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指导,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升高(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尿激酶(UK)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UK 150万U,在30~40 min内静脉滴注,随后的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法。结果:溶栓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使用UK对脑梗死的治疗比常规治疗起效快、效果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8.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和坏死。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很高,约有3/4存活患者有劳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静脉溶栓是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目前认可的方案是4.5小时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1]。阿替普酶具有给药及时简便、非侵袭性、溶解血栓能力强、特异性高、安全性较好的特点[2],可消化局部纤维蛋白凝块,恢复梗死区脑血流,挽救缺哑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及其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成功的关键,安全、有效、规范的护理、观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和条件,是临床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就这一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2002年10月-2005年8月,我院静脉应用尿激酶(UK)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2002年10月-2005年8月,我院静脉应用尿激酶(UK)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4岁。发病在6h内就诊,经头颅CT或MRI排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2组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操作常规护理。于预组患者同时制定每日康复护理计划,循序渐进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主被动翻身,活动肢体,床上或床边的ADL等,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不适应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轻或降低(P<0.05,0.01);平均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实行系统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刘云平 《护理研究》2012,26(33):3147-3148
脑梗死也称脑卒中,是指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动脉管腔狭窄阻塞使相应的脑组织供血障碍,从而形成血栓或栓塞,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言语不清、肢体瘫痪等,其关键治疗措施是再通血管。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溶栓是治疗脑梗死的最佳选择[1]。该疗法可有效避免或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康复进程及并发症预防的实用性和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均静脉溶栓治疗,并按内科护理程序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被、主动翻身、起坐、站、洗漱、排便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溶栓治疗2周后干预组患者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24h后复查头部CT,如无颅内出血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辅以早期康复干预,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对照组则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BBS评分[分别为(37.75±4.72)分和(32.30±3.01)分]、FMA评分[分别为(59.90±5.67)分和(51.65±4.96)分]及MBI评分[分别为(67.50±6.79)分和(55.25±7.69)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急性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能进一步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应用艾通立(rt-PA)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发病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分为溶栓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组静脉注射溶栓剂rt-PA和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对照组不应用此两种药物,其它治疗两组均相同。观察比较患者在治疗后24h和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发病90d日常活动指数(Barthel指数)。同时观察两组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及30d内病死率并分析死因。结果溶栓治疗组24h显效率487%,而对照组为205%(P=0009),治疗组90d显效率794%,对照组513%(P=0016),90天溶栓组基本完全恢复(barthel95-100)513%,对照组为205%(P=0005),严重致残者治疗组153%,对照组231%(P=002),30d病死率溶栓组103%,对照组128%(P=1000)。出血性并发症溶栓治疗组238%,高于对照组的26%(P=0029),但无致命性出血。结论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行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验证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尿激酶(UK)对超早期脑梗死(发病6h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5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UK 150万U,在30~40min内静滴,随后的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h、6h、24h、2周、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随访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1)治疗后2h、6h、24h、2周、4周时,溶栓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均非常显著(P<0.01);(2)治疗后4周末溶栓组的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48.9%和82.2%,高于对照组的15%和50%(P<0.01、<0.05);(3)随访6个月,溶栓组ADL_(1,2)占64.2%,ADL_(4,5)4.8%,与对照组的30.6%、27.8%比较差异呈极其显著性和显著性(P<0.01、<0.05);(4)脑实质出血死亡率溶栓组的2%,对照组无一例死于脑实质出血。结论UK用于超早期脑梗死的治疗比常规治疗起效快、效果好,致残率低,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24h内开始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静脉溶栓患者113例为观察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h内予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3个月随访时评定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患侧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改良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BI),及3个月随访时进行改良Rankin(MRS)的预后评估。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后随访时,2组的FMA及BI评分较前均持续增高(P0.05),且2周及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及BI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的改良Ashworth分级比对照组低(P0.05),MRS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缓解及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90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应用改良Ba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评定(ADL),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ADL评分、肌力、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进行早期适度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病人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素巧  李静  孙惠萍 《中国康复》2006,21(4):283-28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MI静脉溶栓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A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早期进行被动、主动活动等康复护理;B组常规卧床休息.结果:1周后A组下床活动时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AMI静脉溶栓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急性脑梗死且进行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超早期(<6 h)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训练以患者意愿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分阶段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康复效果以及随访3个月脑血管事件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3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护理有助于减轻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