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吞咽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吸入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前,2组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干预后,研究组饮水试验功能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的照顾者进行综合防误吸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的照顾者124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防误吸教育,观察组给予综合防误吸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不良护理行为发生情况、饮水恢复时间、进食恢复时间,采用标准吞咽评分(SSA)评估患者吞咽功能,通过测定患者人血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评估其营养状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护理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饮水恢复时间、进食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人血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P 0. 05),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的照顾者进行综合防误吸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不良护理行为发生率,缩短饮食与饮水恢复时间,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及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吞咽治疗仪配合综合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吞咽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配合综合康复护理用于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吞咽能力,减少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V-VST)的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基于V-VST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试验组的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V-VST的预见性护理可加快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日出院,回归正常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影响。[方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鼻饲留置+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取间歇性鼻饲法+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训练。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并进行疗效评定,采取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观察吞咽不同阶段的情况,行血常规检查评估营养状态及统计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VFSS评分、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间歇性鼻饲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状态,且利于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V-VST)试验及预见性护理预防老年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24 h内对病人行V-VST试验,筛选出吞咽困难病人,并对吞咽困难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发生率、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病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VST试验能尽早发现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程度,有助于护士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康复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出血性脑卒中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 GUSS)筛选检查,并对存在吞咽障碍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按摩和针灸穴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负性情绪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 P〈0.05);观察组康复率为70.8%,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5,5.0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出院准备服务概念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康复功能恢复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脑病康复科一科和二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自制的出院准备服务计划表进行护理干预; 2组在入院时和干预1个月后分别进行吞咽疗效评定、住院天数、并发症、满意度调查及睡眠质量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行基于出院准备服务概念的护理干预护理后,可改善其吞咽功能及睡眠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刷牙冲洗口腔护理配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6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给予相同的舌肌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涮牙冲洗口腔护理。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电视透视吞咽造影检查(VFSS)、Barthel指数(BI指数)、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SSA评分、VFSS评分、BI指数、SWAL-QOL量表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量表各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刷牙冲洗口腔护理配合舌肌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有重要意义,并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吞咽障碍程度、吞咽能力评分及疗效。结果:两组干预后吞咽障碍程度、吞咽能力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的10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吞咽障碍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吞咽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的防控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结合吞咽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吞咽训练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针灸结合吞咽训练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针刺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针刺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其中观察组在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即介入干预,对照组则在恢复期(发病2周~半年)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0%,高于对照组的72.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FOIS评分、VFSS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急性期介入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吞咽能力[采用吞咽视频内镜检查(VESS)评分]、言语功能评分、营养状况及吞咽障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VESS评分及言语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1);两组干预后营养指标测定值均高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吞咽障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能力及言语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明显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取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误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组误吸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6. 00%VS 38.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98. 00%VS 84.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见性护理结合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对 1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治疗组 9例(简称康复组 )和神经科常规护理治疗组 9例 (简称对照组 ) ,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和才藤氏提出的吞咽障碍 7级评价法为观察标准 ,康复治疗组进行系统康复护理训练治疗。结果 :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平均得分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 ,使患者恢复了经口吞咽进食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容积黏度试验介导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水试验与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容积黏度实验介导摄食训练;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干预前后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WAL-QOL)]。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WAL-QOL评分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基于容积黏度试验介导摄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的针对性护理对高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2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治的82例高龄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V-VST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吞咽功能障碍(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营养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吞咽障碍诊断系统早期评估和个体化吞咽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所有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观察组根据吞咽障碍诊断系统评估结果采用个体化综合吞咽治疗,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以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级显示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SSA和SWAL-QO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 (均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吞咽障碍诊断系统早期评估下个体化的综合吞咽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脑卒中后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艾灸疗法、中药冷刺激和情志疏导等中医康复干预。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的康复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法)、治疗效果、吞咽能力:洼田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进行康复干预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评分、吞咽能力评定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月的康复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4.6%;观察组患者饮水试验功能评级为(1.62±0.39)级,对照组为(2.38±0.61)级;观察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为(4.58±1.64)次,对照组为(4.09±1.23)次。以上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24.1%。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康复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吞咽能力,还能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