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部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可累及约50%的患者,如果未能及时处理,约1%~2%的病例会发展成致命肺栓塞〔1〕,轻者影响手术效果,重者危及生命。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进行髋部手术45例,术前、  相似文献   

2.
3.
血府逐瘀汤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亚斌  高峰 《山西临床医药》2001,10(10):776-77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且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下肢皮肤肿胀,DVT形成,出现便秘、压疮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及压疮出现分别是5(10. 00%)及2(4. 00%)人,低于对照组10(20. 00%)及5(10. 00%)人,P 0. 05;观察组有2(4. 00%)人出现DVT,明显少于对照组6(12. 00%)人发生DVT,P 0. 05;观察组周径增长率(4. 03±1. 52)%低于对照组(5. 79±1. 32)%,P 0. 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人数为49(98. 00%)人高于对照组的45(90. 00%)人,P 0. 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系统且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DVT的发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髋部骨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于治疗1、7、14 d分别给予患肢多普勒超声检查DVT发生率、血糖含量(Glu)、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DVT发生率、Glu、D-二聚体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进行监测,观察护理干预对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肢体的肿胀变化情况。结果对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验组D-二聚体的数值及患肢的肿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化的临床护理在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上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林丽  吴相桥  吴雪梅  盛佳  刘亚平 《妇幼护理》2023,3(7):1732-173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医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81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与观察组(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观察组的预后生存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护理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8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随访3个月,观察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部分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深静脉完全栓塞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疼痛、畸形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较快恢复,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促进髋关节功能较快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血栓弹力袜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病人60例,随机分为抗血栓弹力袜组(实验组)30例,护理常规组(对照组)30例.抗血栓弹力袜组病人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弹力袜,术后即开始使用,直至病人出院,常规护理组病人术后按常规预防DVT,观察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的临床效果.[结果]抗血栓弹力袜组DVT发生率为6.66%,常规护理组为30.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血栓弹力袜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形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13例进行护理 ,重点是术后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保暖 ,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肿胀和血运情况 ,同时加强药物治疗监护。结果 :13例患者中 ,治愈 12例 ,治愈率92 31% ,1例治疗效果欠佳 ,治疗 2个疗程后症状好转。结论 :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CPM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CPM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268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4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常规术后抬高患肢及术后24 h鼓励和指导患者做主动肌力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CPM装置进行训练,观察两组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应用CPM装置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量表(the risk assessment profile for thromboembolism,RAPT)在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153例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DVT的预防护理;将2014年8月~2015年1月在本科室住院治疗的153例髋部骨折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RAPT量表对患者DVT形成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72 h评估患者DVT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APT量表能预警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者DVT的发生风险,从而对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血液黏滞度高、血管损伤、血流缓慢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髋部骨折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骨折术后患者长时间被动体位、疼痛、创伤等原因使静脉回流缓慢,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甚至形成致死性肺栓塞。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对72例骨折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药物预防、早期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应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2018年12月180例髋部骨折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采用Autar评分表分析病人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并对病人实施分级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患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治疗满意率、D-二聚体、下肢双腿周径、下肢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患肢肿胀发生率、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双腿周径、D-二聚体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Autar评分表对髋部骨折围术期病人实施分级分层管理,有助于预防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8.
19.
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血液回流障碍[1,2]。血栓形成后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甚至可以影响动脉供血,并使静脉瓣膜受损,遗留永久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DVT是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肺栓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7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36例应用前馈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的专业培训,对患者进行血栓危险因素评估,制订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实施计划,并对实施过程进行三级监控。结果培训后护士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知识合格率由原来的60.00%提高至88.33%,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70,P〈0.01);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后患者无一例深静脉血栓发生,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前馈控制是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手段,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