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干预中,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对41例下肢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品管圈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组患者的"住院须知"、"饮食知识"、"休息活动"、"用药知识"、"治疗知识"、"护理知识"得分明显提高(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干预前组(P0.05);护士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加强和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经验,整体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32例2013-06—2014-06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结果本组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介入治疗,通过术前术后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和全程、连续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4.
5.
6.
《齐鲁护理杂志》2014,(17)
目的:探讨分期同步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分期同步护理干预;选取2011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比较住院相同天数两组前后肿胀、温差、疼痛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周径的测量值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基本无变化(P0.05)。观察组患处皮肤前后温差大于2.5℃,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时下肢功能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期同步护理可及时针对急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同分期的症状进行护理,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10 月在我院明确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 180 例,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90 例。选取的研究对象入院后都行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功能恢复、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当代护士》2017,(1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积极的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知识认知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知识认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知识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在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中运用,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从而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20例高龄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有改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高龄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有效指导,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20例高龄下肢动脉硬化症惠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有改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高龄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有效指导,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术(C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患者,术前行下肢动脉CTA检查。采用64层螺旋CT,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上肢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延迟25~30s进行扫描。根据CTA结果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术后CTA随访观察。结果 12例患者CTA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范围、程度。9例患者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治疗,3例单纯行PTA术,患者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48±0.13改善为0.87±0.11(P<0.05),术后随访1~21个月,共进行了15例次CTA复查,2例发现血管狭窄,再次行PTA治疗。结论下肢动脉CTA具有准确性好、无创、快捷的特点,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复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逯莹甘红艳杨玉金袁艳艳郑春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2,23(4):116-1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吸烟、高血压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迅速增长,ASO患病率急剧上升;该病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医疗和社会问题。移动医疗是指以互联网、电子通信技术为关键支撑构建的网络化、数据化医疗服务平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移动医疗被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之中。文章就国内外移动医疗在ASO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我国ASO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运用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血管再闭塞与血管狭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管狭窄与血管再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后个体化运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1年9月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8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术后个体化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Berg平衡量表(BBS)及行走受损问卷(WIQ)评分。结果个体化运动干预后,观察组医学应对方式评分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B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WI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个体化运动可以改善行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及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是一种全身性动脉性疾病 ,是由于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一组临床证候群。近年 ,ASO已成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 ,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动脉等处。1994年 2月至 2 0 0 1年 9月我们共收治ASO 18例 ,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 13例 ,女 5例 ,37~6 9岁 ,平均 5 8岁 ,均有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其中 2例出现足趾干性坏疽 ,5例合并冠心病 ;血糖均正常 ,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