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经腹经膈肌胸腹联合治疗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收治的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全腹腔镜下经腹经膈肌胸腹联合途径行全胃切除+π型食管空肠侧侧吻合术,观察淋巴结清扫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第110组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随防情况等。结果:淋巴结清扫时间平均(105.91±2.92)min,消化道重建时间(70.00±3.13)min,术中失血量平均(80±20)mL,术后平均住院(9±2)d,淋巴结清扫总数(35.5±5.5)枚/例,第110组淋巴结数量(3.5±1.5)枚/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吻合口漏2例,经保守治疗后出院。术后病理均示切缘无肿瘤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无吻合口出血、狭窄、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全腹腔镜下经腹经膈肌胸腹联合行胃癌根治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经胸腔入路治疗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行全腹腔镜下经胸腔入路行D2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的4例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近端胃切除,并行食管-管状胃消化道重建。结果 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肿物直径为3~5 cm,侵及食管1~3 cm,手术时间为230~370 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40~50 min,术中出血20~90 m L,排气时间为3~4 d,住院时间为8~14 d。无死亡病例,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截至2017-09-01,病人无明显食管反流、进食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全腹腔镜下经胸腔入路淋巴结清扫和食管-管状胃消化道重建初步疗效观察显示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梁寒 《消化外科》2014,(2):92-97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是常用的术式,但是由于手术破坏了防反流结构,造成残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管状胃消化道重建,采取食管残胃前壁吻合及幽门成型可以在残胃残端形成类似胃底结构,防反流作用明显,基本保持了胃的解剖结构,具备食物的贮存与消化功能。间置空肠可以有效防止反流,连续间置空肠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对1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1例食管胃结合部间质瘤患者实施近端胃切除术,术后分别采取了管状胃食管吻合和连续间置空肠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相关}肖化道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结合部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有局部切除和近端胃切除,在满足安全手术切缘的前提下,如果齿状线可以完整保留,即可以采取局部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的主要消化道重建方法有食管-管状残胃吻合,其中食管-管状残胃前壁吻合防反流效果更佳;Kamikawa双浆肌层瓣成型术操作复杂,但是防反流效果可靠;间置空肠重建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反流,连续间置空肠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双通路重建是近年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贫血和维生素B12缺乏。  相似文献   

5.
陈凌  刘凤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3,(9):1056-1060+1076
食管胃结合部是远端食管与近端胃的交界区,其抗反流屏障由食管下括约肌、胃上括约肌、横膈膜及膈食管韧带和胃食管瓣膜等结构组成。近端胃切除术后,单纯食管残胃吻合病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抗反流术式,其机制包括重建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建立抗反流缓冲带、促进胃排空、保留生理抗反流屏障等。由于食管胃结合部的静脉和淋巴管具有头侧与尾侧双向流动的特点,当肿瘤位于贲门周围尚未侵犯食管下段时,主要向腹腔淋巴结转移。而随着肿瘤侵犯食管距离的增加,下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显著增加。因此,国内专家共识建议,针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如果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须行纵隔淋巴结清扫。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可采用经腹入路、经胸入路以及胸腹联合入路。经胸入路手术便于纵隔淋巴结清扫和下段食管切除,但并发症发生率高;经腹入路手术虽然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对于清扫下纵隔淋巴结和确保食管切缘阴性存在劣势。当前,针对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全腹腔镜手术还在不断摸索和改进中,总体趋势是将经腹与经胸入路相结合,以期给病人带来真正的生存获益。总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自带抗反流装置管型胃在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59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的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7月之前30例行传统管型胃食管吻合(A组),2018年7月及以后29例行自带抗反流装置管型胃食管吻合(B组)。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及RDQ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反流性食管炎(RE)、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计数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RE及GERD发生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RDQ评分分别为(8.83±4.00)分比(4.28±3.16)分、(8.60±4.09)分比(4.83±3.04)分,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带抗反流装置管型胃食管吻合较传统管型胃食管吻合具有更好抗术后反流的疗效,且费用相对低、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手术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讲者对目前具有争议的Ⅱ型AEG手术入路方式进行了回顾,分别对经胸左侧胸腹联合切口(left thoracoabdominal,LTA)、左胸腹两切口和食管裂孔(abdominal transhiatal approach,TH)、右胸腹两切口(Ivor-Lewis)等不同入路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手术入路的选择既要考虑原发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又要确保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对食管侵犯长度超过3 cm、难以取得足够上切缘、经TH入路难于完成需消化道重建的Ⅱ型AEG患者,更倾向于采用Ivor-Lewis食管胃吻合重建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放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法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18~80岁;(2)术前经胃镜和活检证实为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可内镜下切除并接受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3)腹部增强CT诊断为cT ...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胃切除食管-空肠(残胃)吻合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介绍新型经口底钉座置入装置(OrVil^TM,Covidien)在腹腔镜胃切除食管-空肠或残胃管状吻合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贲门、胃体癌患者及1例贲门部间质瘤患者分别施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以及近端胃次全切除加食管-残胃吻合术,用新型OrVil^TM装置经口将底钉座置入食管下端,进行食管-空肠或食管-残胃吻合.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83.3±25.8)min,术中出血(128.3±90.2)ml;术后(4.0±1.1)d恢复胃肠功能当天,行上消化道碘剂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狭窄和瘘后开始进食,术后(9.0±2.6)d出院.术后28 d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OrVil^TM新型装置在食管内放置底钉座,行食管-空肠(残胃)管状吻合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管型吻合器消化道重建应用牵引式钉砧头置入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 采用牵引式钉砧头置入法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50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62.0%), 女性19例(38.0%), 年龄(64.8±10.8)岁, 体质指数(22.9±3.2)kg/m2;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8例(16.0%)、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11例(22.0%), 胃体胃底腺癌31例(62.0%)。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操作, 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254.1±26.0)min, 吻合时间为(31.9±8.7)min, 术中出血量为(55.0±23.2)ml。术后14例(28.0%)出现并发症, 其中吻合口狭窄3例(6.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和吻合口出血, 无死亡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5.2±0.7)d, 排气时间(2.6±0.6)d, 住院时间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或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后,牵引法放置食管抵钉座行食管残胃或食管空肠吻合新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我中心应用牵引法将吻合器抵钉座置入食管完成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或根治性近端胃大部食管残胃吻合的2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五孔法,在完成胃周淋巴结清扫和食管游离后,先在超过肿瘤上方3 cm处切开食管,将带牵引线抵钉座完全置入食管近端,保留牵引线在食管切口外,然后切割缝合器横断食管,借助牵引线将抵钉座定位杆拉出,最后在腹腔镜下完成吻合.结果 21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15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6例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257±38)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9±32) ml,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92.5±0.5)d,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为(3.7±0.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2.6)d.本组患者术后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等;但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肺部感染合并胸腔积液,经积极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为吻合口狭窄,经胃镜气囊扩张治疗后症状缓解;另有1例为切口感染,经积极切开引流换药后痊愈.术后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吻合圈和标本切缘未见癌细胞.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或黏液腺癌9例.UICC分期:Ⅰ期5例,Ⅱ期10例,Ⅲ期6例.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1±4)个月96~17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牵引法放置食管抵钉座行食管残胃或食管空肠吻合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为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近端胃切除后不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11家医疗中心就诊的338例近端胃切除后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273例, 女性65例, 年龄(63±10)岁(范围:28~91岁)。其中管状胃食管吻合159例(管状胃组), 空肠双通道重建107例(双通道组), 食管胃双肌瓣技术吻合72例(双肌瓣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分级、术后营养状态, 根据洛杉矶分级法对术后12个月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分级, 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多组间比较, 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双肌瓣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管状胃组和双通道组[(352±63)min比(221±66)min, (352±63)min比(234±61)min, P均<0.01]。管状胃组、双肌瓣组、双通道组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7/...  相似文献   

13.
正1技术背景介绍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denoca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治疗充满争议,尤其是SiewertⅡ型AEG,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方式尚无定论,胸外科多采用左胸或胸腹联合切口入路、近端胃大部切除残胃食管吻合术,但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胃食管反流重、生活质量差,普通外科多采用经腹入路、全胃切除空肠重建术,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Ivor-Lewis食管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Ivor-Lewis esophagectomy,MI-ILE)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MI-ILE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48例资料。SiewertⅠ型11例,Ⅱ型31例,Ⅲ型6例。病灶距门齿距离(38.8±2.5)cm。结果手术时间(250.8±42.0)min,术中出血(120.3±67.0)ml。均行R0切除。27例术前新辅助治疗,26例(96%)术后病理显示部分缓解。清扫淋巴结(28.6±10.6)枚,36例淋巴结转移(8.0±5.0)枚。术后吻合口漏2例(4%),1例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均痊愈。术后住院日(9.7±3.2)d。平均随访14个月(5~22个月),肿瘤均无复发,无死亡。结论MI-ILE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可以保证满意的上下切缘和足够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方式。方法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前瞻性入组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Ⅱ型和Ⅲ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S吻合组(80例,采用3S空肠间置法吻合)和传统吻合组(73例,采用食管残胃后壁吻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3S吻合组与传统吻合组手术时间[(163.2±12.3) min比(154.7±14.1) min]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7.5%(6/80)比13.7%(10/7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术后6月开始,3S吻合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等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传统吻合组(均P<0.05)。术后18月,3S吻合组较传统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降低[20.0%(16/80)比46.6%(34/73), P<0.01],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160.8±8.1) min 比(61.1±10.8) min, P<0.01]。术后QLQ-C3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3S吻合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吻合组(P<0.05)。结论Ⅱ型和Ⅲ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后采用3S空肠间置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远期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于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联合术后辅助放化疗为主。然而,其手术径路却存在争议,常用的径路为左胸或右胸近端胃切除术联合食管下端切除术、经胸腹联合切口全胃切除术、或经食管膈肌裂孔全胃切除术。日本的一项比较经食管膈肌裂孔径路(transhiatal approach)及左胸腹联合径路(left-thoracoabdominal approach)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两种径路R0切除率相当,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远期生存结局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中上段食管癌手术经验,探讨管状胃、颈部器械吻合在中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运用。方法纳人襄阳市一医院心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的中、上段食管癌患者122例,根据重建消化道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管状胃器械吻合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63.5±11.2)岁;左胸径路、食管肿瘤切除后,胃管状成形由食管床提至左颈部,采用国产管状吻合器行胃、食管吻合;全胃手工吻合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62.6±10.7)岁;左胸径路、食管肿瘤切除后,全胃由食管床提至左颈部与近端食管行手工单层、宽边吻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下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管状胃器械吻合组在游离后胃的长度明显长于全胃手工吻合组(t=10.60,P=0.000),吻合时间(t=32.92,P=-0.000)、总手术时间(t=-5.75,P=-0.000)及平均住院时间(t=9.58,P=0.000)较全胃手工吻合组缩短,吻合口瘘(χ^2=4.75,P=-0.029)、吻合口狭窄(χ^2=6.01,P=0.014)、呼吸循环并发症(χ^2=5.34,P=-0.021)发生率较全胃手工吻合组低,而两组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4,P=0.753)。结论在中上段食管癌手术中,胃管状成形并颈部器械吻合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五,每年有100多万新发病例、76万死亡病例,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包括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内的胃上部癌近年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目前,胃癌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而关于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主要表现在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本文以胃肠外科医生视角,从上述几方面综述了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策略,以期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为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裂隙法食管胃吻合用于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连续收治的4例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消化道重建均采用裂隙法食管胃吻合,即在完成近端胃切除后,于残胃前壁纵向做一浆肌层裂隙,长约3 cm,保留黏膜完整,将食管断端与裂隙远端胃壁行端侧吻合,吻合口近端的残胃作270°折叠包绕食管下端。观察病人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腔内完成吻合,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225.5±48.8)min,吻合时间为(45.0±21.2)min,术中失血(30.0±16.3)mL。术后无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7.0±1.4)d。内镜随访未见明显吻合口狭窄或反流。结论 裂隙法食管胃吻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胃底折叠、瓣膜成形食管胃吻合方式,降低了手术难度,可在全腹腔镜下完成,可能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Siewert分型Ⅱ/Ⅲ型)病人行近端胃切除(PG)与全胃切除(TG)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胃癌专业组AEG(Ⅱ/Ⅲ型)的资料,PG者行食管-残胃吻合,TG者行食管-单管空肠横结肠前Roux-en-Y重建。术后6个月后行电话随访,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和QLQ-STO22量表评估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98例符合AEG(Ⅱ/Ⅲ型),随访期内死亡30例,失访8例,纳入分析PG组40例,TG组20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AJCC6版)、术后住院时间等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略优于P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术后单项症状方面,PG组在反流症状,进食困难、进食限制、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味觉改变、社交能力以及睡眠方面评分差于TG组(P<0.05);TG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差于PG组(P=0.027)。结论 AEG(Ⅱ/Ⅲ型)病人行全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较近端胃切除为优,尤其在控制反流、改善食欲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