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和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阳性结果为39例,占75.0%,发生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为肋骨,其次为脊椎骨、盆骨、四肢骨、肩胛骨和颅骨。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肺癌和鼻咽癌较其它类型更易发生骨转移。结论:核素骨显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灵敏度较高,所以恶性肿瘤患者应常规作全身核素骨扫描,以帮助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ⅠCTP)、血清CA15-3联合骨扫描检测对提高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16例诊断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分别进行血清CA15-3、ⅠCTP检测和全身骨扫描(ECT)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68例发生了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为58.6%。骨扫描联合CA15-3、ⅠCTP测定诊断乳腺癌骨转移比单独使用骨扫描或CA15-3、ⅠCTP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血清ⅠCTP、CA15-3联合全身骨显像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与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骨转移瘤可疑病灶诊断效能并进行比较,为可疑骨转移瘤患者选择最为适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可疑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于5 d内分别行平面核素骨显像及可疑转移灶部位SPECT/CT融合显像和WB-DWI显像,对所得结果行双盲法判读,判断并记录两种显像结果中可疑骨转移灶数量、位置并逐一对比分析。以活检病理、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或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作为最终确诊依据。计算两种显像方法在诊断骨转移病灶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并对2种检查方法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SPECT/CT融合显像对35例可疑骨转移瘤患者105处可疑骨转移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Kappa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13%,68.75%,88.57%,0.579,0.804。WB-DWI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Kappa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15%,81.25%,86.67%,0.492,0.822。经卡方检验,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转移瘤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与WB-DWI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相似,可根据患者病情及就诊条件酌情选择最适宜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PECT全身骨显像在儿童和青少年腰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因腰痛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93例患儿的病例资料。男56例,女37例;年龄4~15岁,中位数9岁;病程8~38 d,中位数15 d。所有患儿最初的实验室检查和常规X线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或不能确诊。均采用Discovery NM/CT670型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行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显像剂选用99mTc-MDP。由2位有5年以上诊断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共同阅片确定是否存在阳性病变,最终通过病理检查联合MRI或CT检查予以确诊。结果:22例SPECT全身骨显像诊断为阳性,均经病理检查联合MRI或CT检查确诊;71例SPECT全身骨显像诊断为阴性的患儿仅2例确诊为假阴性,经MRI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灵敏度为91.7%(22/24)、特异度为100%(69/69)、准确度为97.8%(91/9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2/22)和97.2%(69/71)。22例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阳性的病例中,病灶位于脊柱11例、骨盆3例、骶髂关节3例、髋关节3例、骨外组织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7例、骨髓炎5例、骶髂关节炎3例、腰椎峡部裂3例、良性骨肿瘤2例和非骨性病变2例。结论:SPECT全身骨显像能准确探测多种引起儿童和青少年腰痛的骨骼病变和非骨性病变,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建议将此检查作为儿童和青少年腰痛的首次影像检查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或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5.
骨转移瘤的CT和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和X线检查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101例骨转移瘤患者的CT和X线检查征象。结果:骨转移瘤病灶主要集中在脊柱和肋骨部位;42例患者病灶部位软组织损伤;8例患者存在病理性骨质;48例存在椎体转移,其中以胸、腰椎为主;骨质破坏X线检查仅确诊57.43%,CT确诊率则为100%。结论:检查中应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情况影响,并结合骨转移瘤各种影像特征,必要时ECT、MRI补充检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6.
184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进一步认识肺癌骨转移的特点。方法 对 184例肺癌患者静脉注射99mTc -MDP后 3~ 4h行全身骨显像。结果  184例肺癌患者中 10 1例骨显像阳性 ,占 5 4 .9% ,其中多发病灶者占 90 .1% ,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 ,腺癌阳性率最高 (77.8% ) ,鳞癌最低 (41.2 % )。周围型肺癌骨显像阳性率 70 .9% ,中央型肺癌骨显像率 4 3.9%。结论 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病灶为主 ,腺癌最易骨转移 ,部位以肋骨、脊柱多见 ,周围型肺癌发生骨转移多于中央型肺癌 ,核素骨显像对肺癌的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外敷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36例,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6例病人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CT或MRI或全身核素骨扫描(ECT)证实有一处或多处骨转移,转移部位以脊柱、骨盆、肋骨为主,并伴有相应部位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骨涎蛋白(BSP)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ECT的肺癌患者82例为实验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清中NSE、BSP、Cyfra21-1的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NSE、BSP、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ECT显示发生骨转移45例,显像正常无骨转移37例;无骨转移组NSE、BSP、Cy-fra21-1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发生骨转移组NSE、BSP、Cyfra21-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2个骨转移灶患者的NSE、BSP、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2个骨转移患者(P均<0.05)。结论 ECT联合血清中NSE、BSP、Cyfra21-1水平检测可以提高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02年7月-2010年12月间在我科行全身骨显像73例单发病灶、可疑病灶或定位不清病灶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进一步观察病灶的核素摄取特征。结果:73例全身显像单发病灶、可疑病灶或定位不清病灶行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结合同期MRI/CT/X线和临床资料确定诊断对照,其中25例为良性病灶,48例为恶性肿瘤病灶。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可以精确定位,弥补全身骨显像前后位平面显像图像信息量少的缺点,明显提高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联合~(131)I–全身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随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血清Tg测定联合~(131)I–全身显像进行联合诊断,比较~(131)I与SPECT/CT平面显像和~(131)I与SPECT/CT融合显像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31)I与SPECT/CT融合显像病灶分布分析:共发现异常病灶84个,以淋巴结转移、污染、残留甲状腺、颌下腺及腮腺和骨骼中为主,所占比例为89.3%。~(131)I与SPECT/CT平面显像,共发现78个病灶,两种方法病灶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与~(131)I SPECT/CT融合显像病灶分布结果:Tg1000ng·mL~(-1)的30个,100Tg1000ng·mL~(-1)的14个,50Tg1000ng·mL~(-1)的11个,Tg50ng·mL~(-1)的8个。多表现为颈部广泛淋巴结转移或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双肺转移或颈部淋巴结和骨转移。结果:Tg测定联合~(131)I–全身显像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两者应联合应用互相补充,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肺癌患者的138个病灶进行SPECT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最后经病理及随访结果确诊。结果 86例患者共检出138个病灶,其中92个病灶最终确诊为恶性病灶,46个诊为良性病灶。SPECT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73.6%,诊断准确度为75.3%;SPECT/CT融合显像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91.3%,诊断准确度为94.2%。结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常规SPECT骨显像不能确诊的病灶,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对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癌骨转移的全身核素骨显像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骼是肺癌转移的好发部位,目前,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早期诊断骨转移的公认的最灵敏的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8月-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病饵骨显像结果及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旨在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骨转移的核素骨显像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CT、ECT检查对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超声、CT、ECT检查。结果: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6.00%(38/50),E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8.00%(34/50),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8.00%(39/50);超声、CT、ECT三种检查联合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8.00%(49/50)。结论:应用超声联合CT、ECT各项检查综合分析,能够有效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食管癌患者骨转移瘤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探讨核素骨显像骨转移的影像特征和临床使用价值,笔者将本院自1996年以来资料完整的204例食管癌患者的全身骨显像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有诊断级螺旋CT的SPECT/CT显像在前列腺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倒前列腺癌的患者,注射^To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后行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立即行同机SPECT/CT扫描,并行图像融合和分析。结果:SPECT/CT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为93.20%(96/103),特异性91.00%(101/111),准确性92.06%(197/214),阳性预测值90.57%(96/106),阴性预测值93.51%(101/108)。结论:带有诊断级螺旋CT的SPECT/CT不仅可精确定位,还可以补充CT检查的获得的信息,在前列腺癌患者骨显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病理证实其原发病灶为恶性肿瘤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行骨显像与MRI检查,以椎体数为单位,比较2种方法对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核素骨显像与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6%(46/48)和92%(44/48)(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141/149)和91%(135/149)(P>0.05),两者结合使用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达到100%。结论核素骨显像和MRI是有效的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方法,两者结合使用能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99mTc—MIBI骨显像对四肢骨单发浓集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mTc—MDP骨显像发现四肢骨单发浓集灶并经病理学确诊患者27例,行99mTc—MIBI骨显像,总结其对四肢骨单发浓集灶的判定结果。结果:99mTc—MIBI骨显像在全部病例的显像阳性率为63.0%,在四肢骨单发骨转移的显像阳性率为76.2%,在良性病变的显像阳性率为16.7%,骨转移与良性病灶显像结果比较有差异性(X2=5.51,P〈0.05)。结论:99mTc—MIBI骨显像在四肢骨骨转移诊断方面较99mTc—MDP骨显像具有敏感性高、假阳性率低的特点,可作为99mTc—MDP骨显像的有益补充用于四肢骨单发骨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且早期发现困难,故发展到晚期多全身转移,以肺、肝、骨转移为主。大多数肿瘤骨转移患者会出现全身骨痛,疼痛难忍,活动受限。中医则根据临床辨证,其病因为肝肾亏虚,故用补肝肾、强筋骨的独活寄生汤加减,临床疗效颇佳。独活寄生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功效。肿瘤骨转移为西医病名,中医命名为骨痹。现详细分析骨痹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列举独活寄生汤治疗肿瘤转移骨痛的医案,为后世对独活寄生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腺癌晚期易发生骨骼转移出现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截瘫,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十分困难,预后不好。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及方案实施,配合中药治疗,使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文总结我院1994年~1999年应用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71例临床疗效,探讨中药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全部是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用99TC MDP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CT)全身骨骼扫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检查与转录因子(twist)表达在早期子宫内膜癌诊断、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手术病理结果最终确诊。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标准,患者术前均接受阴道超声检查和twist阳性表达检测,参照标准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3.93%,其中Ia期、Ic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7.50%、82.35%,肿瘤转移诊断准确率为8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b期诊断出现5例漏诊,诊断准确率83.87%,较手术病理结果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twist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66.07%,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经阴道超声能较好的诊断子宫内膜癌和观察肿瘤浸润及转移情况,twist免疫组化检测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twist阳性表达预示着子宫内膜癌的高风险可能,临床应用中可结合阴道超声和twist表达检测结果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早期诊断和转移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