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传统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6例置管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观察组通过超声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的一次成功率为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3±8.6)d比(89.3±9.6)d;t=5.2,P〈0.01];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例数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1%比10.71%;χ^2=16.39,P〈0.05),而导管脱出、感染、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3.0%高于对照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5)。结论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安全性高,增加患者手臂的舒适度,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少。比传统PICC置管术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监测在无导针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拟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59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行超声血管监测的无导针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对照组采用无导针器超声引导下改良式塞丁格PICC置管术。观察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穿刺时间、穿刺口渗血、患者的疼痛感等情况。结果应用超声血管监测的无导针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术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无导针器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PICC置管术组(P0.05),导管异位率低于无导针器超声引导下的塞丁格PICC置管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出血量、穿刺所花的时间及穿刺时的疼痛分值条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导针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术实施超声血管监测,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穿刺时间,且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5"质控管理在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PICC常规护理,试验组行PICC"1+5"质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情况、并发症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置管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1+5"质控管理可提高乳腺癌术后PICC导管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改善置管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实时引导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2例拟实施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67例)和传统组(65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实时引导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管,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结果:超声组和传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出血量、穿刺时间、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置管后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穿刺点渗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在肿瘤患者化疗中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联合超声引导与传统盲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差异,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80例需实施置管治疗的肿瘤患者,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盲穿PICC置管术,观察组实施改良Seldinger技术联合超声引导置管,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穿刺出血量、单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置管舒适度评分、穿刺出血量、单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相关血行感染发生率相近,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为2.50%、0.00%,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9,P=0.009;χ2=10.322,P=0.014)。结论肿瘤患者实施改良Seldinger技术联合超声引导置管穿刺成功率高且安全性好,结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进行肘上PICC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2016年实施PICC置管的4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0例)和观察组(240例),对照组采用PICC盲穿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法,对2组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和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80%)明显高于对照组(84.30%),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2.08%)和皮下血肿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盲穿法比较,应用超声引导行PICC置管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和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对化疗患者静脉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3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传统PICC置管术,观察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比较两种置管方案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的疼痛发生情况、两组置管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方案的适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穿刺位点出血、导管移位、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方案肘上/下的适用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对化疗患者静脉置管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一次穿刺及置管的成功率更高,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7例肿瘤患者根据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即肉眼或触摸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作为对照组(n=109);差者,即肉眼和触摸均不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为观察组(n=78).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观察组通过超声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舷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辅助心电图引导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定位的价值。方法选取PICC置管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部X线片定位PICC头端位置的方式进行置管,观察组采用腔内心电图技术和超声监测技术对患者PICC管进行头端定位。比较2组患者头端到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于PICC置管术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头端到位率达到93. 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 7%(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只有5. 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 7%(P 0. 05)。观察组患者对于PICC置管术及后期护理的满意率达到91. 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 0%(P 0. 05)。结论采用超声监测技术辅助腔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术,能够较为精准地对PICC管进行头端定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失败的原因及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对护理方式进行说明。[方法]纳入我院86例乳腺癌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改良赛丁格尔PICC置管术干预,对照组行传统PICC置管术干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量、平均穿刺次数、置管留置时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1.07次±0.03次)vs(2.03次±0.98次),P0.05],观察组置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97.26d±31.54d)vs(70.34d±28.65d),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社会功能、疼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ICC置管术相比,改良赛丁格尔PICC置管术可延长置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及术后并发症,还能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时需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置管失败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7例肿瘤病人,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作为对照组(109),差者为实验组(78例)。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通过超声波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病人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静脉炎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病人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多点引导在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153例。将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A、B两组,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入院患者为A组行传统的PICC穿刺置管术;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入院的患者为B组行床旁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术。对两组置管成功率、所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PICC导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3.6%(46/5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7.3%(48/55);B组PICC导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9%(96/98)、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98/98)。B组穿刺时间30s的比例较A组高(χ~2值分别为8.791、10.318、18.580,P0.05)。结论床旁超声多点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因治疗需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52例和对照组108,实验组患者在视锐5TM超声引导系统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对照组患者采用盲穿。结果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的出血量、置管所用时间,置管后60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B型超声引导PICC穿刺可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60 d内导管相关性血栓、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置管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所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PICC置管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PDCA循环护理干预,均通过电话或门诊形式随访6个月。比较2组PICC置管效果,记录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PICC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28. 06±2. 93) d长于对照组(21. 58±3. 27) d(P 0. 05)。2组PICC相关感染、静脉炎、导管移位和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渗血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恶性肿瘤PICC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导管时间,有效预防渗血和非计划性拔管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PICC,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肘上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渗血、脱管堵管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患者置管满意度和舒适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4.4%(51/54),高于对照组的74.1%(40/54);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8%(6/51),低于对照组的42.5%(17/40);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94.1%(48/51)、88.2%(45/51),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62.5%(25/40)。结论与常规PICC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肘上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其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普通PICC置管与超声引导PICC置管方法在消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106例消化科住院患者行PICC置管,分为普通置管组(n=71)和超声引导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普通置管组和超声引导组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94.4%比94.3%)和总穿刺成功率(98.6%比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0.03,0.50;P>0.05);PICC超声引导组穿刺并发症(2/35,5.7%)显著低于普通置管组(22/71,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548,P <0.01).肿瘤化疗患者超声引导置管方法舒适度明显优于普通置管组,但急、慢性胰腺炎患者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普通PICC置管比较,超声引导PICC置管成功率相当,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肿瘤患者带管生存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置管方法在降低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的患者导管异路率及其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并置PICC导管的患者231例。将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住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住院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筛选适应证后在非超声下置管;实验组患者筛选适应证后在全程超声引导并配合相应按压手法按压住分支血管入口处协助导管按预定路线前行的方法进行置管。观察2 w,比较两组患者颈外静脉PICC置管的导管异路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相关性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栓、感染)的发生率及穿刺部位舒适度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血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置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患者穿刺部位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颈外静脉PICC置管配合相应的按压手法,可降低患者颈外静脉PICC置管的异路率,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降低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穿刺部位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将84例需要行PICC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盲插置管,观察组在血管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行PICC置管.结果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穿刺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认为血管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可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减少穿刺出血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李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5724-5725
选取收治的行PICC患者140例,按照不同学员为患者行PICC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为短期培训班毕业的学员行PICC,观察组均为规范化培训及管理班毕业的学员行PICC,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0.0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2.86%,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0.0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85.71%,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27.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规范化培训及管理十分重要,可增加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