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护理实习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查检和解析在我院实习的562名护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设定目标,针对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实习生1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改善前的28.12%降低至改善后的8.31%;目标达成率为116.46%,进步率70.45%;改善前后3项改进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品管圈可培养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加强护理实习生对患者的评估与沟通能力,提高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的风险意识水平,保证患者安全及护理实习生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肾脏病内科住院的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住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将两组临床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应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护理活动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使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因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对患者可能造成的伤害,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产科内部6名护理人员自行组成一个圈,以促进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剖宫产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与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结果:运用品管圈后,产科手术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明显低于活动前的4.68%(P0.05);每一位品管圈内的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活动过程中,其品管圈方法的运用、专业知识、人际关系、团队意识、护理品质与脑力开发等方面均明显提高。结论:积极运用品管圈能降低剖宫产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提高品管圈内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与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针对主题,圈员讨论制定查检表,对改善前83例置有PICC导管的患者进行PICC相关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现状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运用柏拉图进行分析,找出改善重点为PICC穿刺点感染、穿刺点出血和机械性静脉炎。利用鱼骨图对改善重点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临床真因验证,找出三个改善重点的真因,针对真因制定措施并实施。在实施中期进行检讨,进一步改进措施,对改善后效果进行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对改善前83例和改善后87例置有PICC导管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改善前为27.71%,改善后为5.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标达成率为141.92%,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结论利用品管圈活动对PICC相关并发症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PICC置管和维护质量,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能更好地促进PICC置管、维护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和完善;增强护士责任心和团队精神;提高护士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0.59%降至活动后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留置针使用质量、确保输液品质有持续改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基层医院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以开展QCC活动的时间为节点,2017年1—6月实施QCC活动前收治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7—12月实施QCC活动后收治患者80例为观察组,给予QCC活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QCC活动,可明显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极大地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呕吐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新生儿呕吐发生率"主题,对新生儿呕吐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的新生儿呕吐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新生儿呕吐率由10.9%降低到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新生儿呕吐发生率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品管圈(QCC)质量管理工具在降低住院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11月我科成立QCC对产妇乳房胀痛发生情况,进行现状把握,分析原因,根据PDCA循环制定对策,比较活动前后产妇乳房胀痛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QCC手法可有效降低住院产妇乳房胀痛的发生率,减轻产妇痛苦,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高值耗材使用环节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应用品管圈步骤,分析手术室高值耗材使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手术室高值耗材使用环节缺陷发生的原因包括:高值耗材存放位置不固定、放置无序、无标识或标识不清、出库条码缺失、高值耗材供应不及时、登记单不规范、领取时未登记(无双人核对)、使用时未扫码追溯(无双人核对).经过品管圈活动,手术室高值耗材使用环节缺陷发生率由4.2%下降到1.6%.品管圈活动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手术室高值耗材使用环节缺陷发生率,激发了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了责任心和自信心,进一步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主题,分析现状,设定目标,针对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下降(P0.05),圈员自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提高了产房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于广军 《天津护理》2016,24(6):534-535
正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定义压疮为: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手术压疮的定义虽未统一,但引用较多的是指患者在术中受压部位于术后几小时至6 d内发生的组织损伤,其中以术后1~3 d最多见。由于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受到各种特异性因素限制,无法缓解局部组织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留观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HOPE”圈,按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10个步骤实施活动,达到了降低跌倒高危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结果 急诊留观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改善前的8例降至改善后的4例,下降幅度:50%,目标达成率=100%。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急诊留观病人跌倒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及组织策划能力防范,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为医院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品管圈方法分析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其对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以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主题,运用现场调查、数据统计、脑力激荡、设定目标等方法,针对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由0.78%下降至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方法分析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及对策,有效降低了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规范了肩难产的评估方法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产房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组织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调查现状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值,重点解析制定对策,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结果选定紧张、空腹及紧张、空腹和疲劳的综合因素作为解决献血反应的主要解决方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献血反应发生率从1.7%降低至0.7%;紧张引起献血反应的目标达成率为153%,空腹引起献血反应的目标达成率为79%,综合因素引起献血反应的目标达成率为15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分析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因素。并针对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主要有职业暴露预防意识薄弱、手术室环境因素影响、职业防护用具使用不符合规范、未进行标准预防,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本院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减少,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规范操作,实施标准预防,减少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胸外科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以降低胸外科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实施和评价,运用品管手法,分析导致发生腹泻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比较活动前后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为39. 5%,活动后为15. 7%,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为60. 3%,目标达成率为110. 2%。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医院人文护理理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腹膜透析腹膜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肾内科住院后出院进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1~12月在肾内科住院后出院进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78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即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两组患者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培训中,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协作,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设定目标并制定对策进行实施,可以降低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主题后拟定活动计划书,采用"三现"原则进行现状把握,根据现状把握的结果设定目标,进一步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要因和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团队成员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活动前的0.43‰降至0.19‰(P0.05);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圈员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等均得到提升。结论:正确运用QCC工具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并能提高圈员品质改善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