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10—2017-02间镇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肺大疱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72 h最高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少、预后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6例。微创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切除肺叶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持续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肺大疱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0-06间林州市中医院心胸外科行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61例肺大疱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操作方式不同分为单操作孔组(31例)和两操作孔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均优于两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肺大疱自发性气胸,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肺大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肺大疱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0~110 min,术中出血50~120 m L,术后留置胸管时间2~7 d,住院时间8~11 d。1例胸壁黏连严重,延长切口2 cm后完成手术。1例发生肺创面漏气,胸管引流延至第7天拔除。未发生切口感染、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随访时间6~24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肺大疱,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切口和传统切口行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将8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观察组实施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阑尾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中3例患者术中延长手术切口,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切口疤痕小,微创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围术期系统护理的体会。方法对42例接受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的患者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疼痛、胸腔闭式引流和出院指导等系统护理干预。结果 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切口VAS评分(2.15±1.20)分,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28±1.17) d。除1例(2.38%)切口感染外,未发生肺部感染、肺泡漏气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74±1.96) d,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科学的系统护理干预,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2例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实验组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观察比较两2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肺大疱并气胸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微创方法治疗的68例肺大疱并气胸患者的资料(观察组),并与腋下小切口手术的患者相对照(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病患动脉氧分压(PO2)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治疗肺大疱并气胸的方法均有效,但微创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肺大疱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5—2016-05间行手术治疗的54例肺大疱自发性气胸患者,按不同术式分为胸腔镜组29例和开胸组25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带胸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治疗肺大疱自发性气胸均可获满意效果,但胸腔镜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微创手术治疗肺大疱并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肺大疱并气胸患者按入院顺序分成2组,研究组28例采用电视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动脉氧分压。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肺大疱并气胸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P0.05),分为2组,每组39例。观察组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选择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清除数。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疼痛轻、康复时间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右腋下直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8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经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观察组实施微创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2组术后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比较,应用微创右腋下直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围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治疗胸腔镜治疗的72例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治疗过程中,积极开展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4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对照组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研究组行微创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价外貌相关心理状况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和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腮腺肿瘤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ICI评分和BI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功能性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腮腺良性肿瘤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腔镜(VATS)下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对46例自发性气胸实施VATS下肺大疱切除术,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和复发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手术时间(63.26±12.08)min、术中出血量(156.43±34.57)m 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4.32±1.34)d、住院时间(6.46±1.26)d。未发生胸腔出血、肺栓塞、肺不张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其间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VATS下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的主要适应证,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效果。方法比较28例常规开胸手术和24例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结果。结果两组无手术死亡。两组分别有1例和3例术后肺持续漏气超过3d以上。结论①肺大疱破裂自发性气胸是胸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符合美学要求等特点。②自发性气胸并胸膜粘连可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粘连松解肺大疱切除术。③为减少术后复发率需行胸膜固定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探讨其在胸腺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微创手术;对照组60例,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合并重症肌无力8例,对照组合并重症肌无力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6.28±1.37)cm,(361.8±176.9)ml和(158.67±27.81)min,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84±5.16)cm,(800.69±235.43)ml和(225.48±37.25)min(P0.01)。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引流液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85±1.24)分,(175.34±71.25)ml和(6.38±3.61)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7.36±2.59)分,(341.56±113.74)ml和(9.27±3.48)d(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6.67%VS 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MG患者术后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胸腺瘤安全有效,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单操作孔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伴肺大疱形成的效果。 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52例PSP伴肺大疱形成患者分成两组,A组30例[电视胸腔镜(VATS)下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术],B组22例(常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的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后胸腔积液、胸顶残气、漏气、肺不张、肺部感染、术后复发等相关并发症。 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住院时间(t=1.312,P=0.036)、术后血气分析PaO2(t=60.206,P=0.038)、PaCO2(t=32.025,P=0.009)、胸腔积液(t=2.035,P=0.042)、肺部感染(t=1.095,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与B组比较,A组的术后胸顶残气、漏气、肺不张、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VATS下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术治疗PSP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优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能够在最短时间治愈PSP。早期VATS下单操作孔肺大疱切除术治疗PSP可作为优先治疗,具有可能性、必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247例结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小切口组(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术,123例)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124例)。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种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相比腹腔镜组患者,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193.6±44.3)比(130.5±51.2)min],住院费用明显降低[(402529±13658.5)比(35275.6±8446.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存活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