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疗效,选取产后42d的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图及肛管压力测定,评估其盆底功能,将临床便秘症状明显的40例产后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自己进行提肛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数据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改善不明显;但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女性产后盆底肛门压力及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初次妊娠分娩的女性9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分娩产妇47例(自然分娩组),剖宫产产妇47例(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在产后6~8周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群肌力及肌电位。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均获得不同程度盆底肌力及肌电位的改善,有效率85.11%~95.75%。治疗前剖宫产组Ⅰ类肌群肌力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而Ⅱ类肌群肌力与自然分娩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剖宫产组肌电位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治疗后剖宫产组Ⅰ、Ⅱ类肌群肌力及肌电位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能有效增强盆底肌群肌力及神经功能,能够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自然分娩对盆底肌肉损伤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经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及性生活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03—2016-03间在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120例患者,按照随机结合和自愿原则分为2组,各60例。出院1周后,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盆底肌锻炼。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级别及SUI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级别、SUI分度及性生活总体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能有效预防及降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回我院门诊进行产后访视,手法检测盆底肌力≤3级的产妇17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按照产后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不同时间将观察组(125例)分为3组:A组(39例),产后42~56d;B组(48例),产后57~70d;C组(38例),产后71~91d。对照组(D组,49例):产后6~8周,只进行产后盆底康复知识的宣教。观察组各组的产妇治疗前进行盆腹动力学及盆底肌电生理指标检测,按照肌力等异常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复测治疗前所检测指标。对照组产妇于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回院进行同样的盆底指标检测。结果各个观察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所检测数据与治疗前相比较,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和静态张力都有显著提高,最大肌电位数值增加,肌肉疲劳度得到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6个月相比较,组间各项检测数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后早期不同时间段开始进行的盆底个体化康复治疗,均可以显著提高盆底肌力及明显改善盆底功能。临床上根据实际情况在产后早期的不同时机都可以积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近期盆底肌力的影响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等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12—2018-06间在黄河中心医院分娩的80例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每组40例。产后6周应用PHENIX USB2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对初筛结果盆底肌力下降(≤Ⅲ级)的初产妇均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等盆底肌康复治疗后再次检测产妇盆底肌力。结果剖宫产组产后42 d后盆底肌力下降率低于顺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中肌力下降的初产妇治疗后有效率(盆底肌力Ⅲ级)高于顺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力下降率低于顺产产妇,但不能成为避免盆底肌肉受损程度而选择分娩方式的依据。无论何种分娩方式,术后出现盆底肌力受损的初产妇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20名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多媒体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同时自行盆底肌肉训练(Kegel),对照组自行做Kegel锻炼盆底肌肉。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判和主观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漏尿事件次数(LT)、PISQ-12评分、ICI-Q-SF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性膀胱容量(VF)较对照组有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疗效观察组较对照组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锻炼盆底肌肉,并且安全有效、治愈率高,是一种治愈率较高的方法,值得临床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自然分娩的产妇按照意愿分为观察组(n=67名)和对照组(n=67名),两组住院期间按常规进行产后护理,并由责任护士指导产妇行盆底功能训练.出院后对照组由专人负责进行电话随访,每2周1次,连续3个月;观察组出院后开展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评价产妇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及盆底功能障碍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Ⅰ、Ⅱ类盆底肌纤维力和肌电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产妇实施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延续护理,可以提升产妇盆底肌力和肌电位,有效改善其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盆底重建术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盆底肌肉康复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行盆底重建术患者43例,术后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与对照组(20例),研究组术后3月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无殊处理.术后3、6、12月随访两组盆底肌电值、肌力提升和P-QOL量分. 结果 与术后3月组比较,研究组术后6、12月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电位值、肌力均呈上升趋势,P-QOL量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盆底重建术后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提升盆底肌表面肌电值与肌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操锻炼对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及盆底肌力的作用。方法将自然分娩的初产妇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产后采取盆底康复操锻炼方案,比较两组产后14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盆底肌力及心理变化。结果干预组产后尿失禁、子宫复旧不全及产后失眠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在产后6周及14周时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14周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操的应用,可规范引导产妇进行有效的盆底功能锻炼,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41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23例和观察组18例,针刺组采用针刺结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单纯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小便恢复正常,但针刺组平均治疗时间(2.1±0.4)周明显短于观察组(4.8±0.7)周。结论:针刺结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可明显缩短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治疗时间,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90例SUI产后产妇作为SUI组,同期选取90例非SUI的健康产后产妇作为健康组,所有产妇均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检查。结果SUI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盆膈裂孔面积明显高于健康组,SUI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低于健康组,SUI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尿道内口漏斗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和健康组尿道长度、尿道倾斜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筛查SUI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0.00%、93.33%、91.67%,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智能盆底超声联合多平面成像技术可有效显示SUI产妇的膀胱颈和尿道支持结构改变,在SUI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会阴盆底超声结合MRI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的80例分娩产妇,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成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经会阴盆底超声结合MRI检查进行女性盆底功能评估,对比其差异。结果剖宫产组产后1周的肛提肌损伤率低于顺产组,P0.05;剖宫产组静息时、Valsalva状态时的膀胱后角度均小于顺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6周的盆底肌的持续收缩力、最大收缩力均大于顺产组,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经会阴盆底超声结合MRI检查有助于准确评估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盆底结构改变及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SUI患者符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肌电生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尿垫试验、盆底肌肌力测定、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其中经会阴二维及三维超声于安静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分别测量患者的盆膈裂孔面积、耻骨直肠肌厚度、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膀胱后角、膀胱颈旋转角度等,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经盆底康复治疗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减少(P0.01),盆底肌肌力及收缩压均显著提升(P0.05);SUI患者张力期膀胱颈(BN)位置(-2.23±2.34)mm较治疗前(-5.72±2.11)mm上移(P0.05),治疗后膀胱颈移动度(BND)[(25.11±5.44)mm]较治疗前[(28.97±7.11)mm]减少(P0.05),盆膈裂孔面积和尿道旋转角度均较治疗前缩小,治疗后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51.68±14.17)分]高于治疗前[(28.98±11.12)分](P0.05)。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联合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能够更好地评估女性SUI患者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的效果及盆底结构改变,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物汤加味内服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四物汤加味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ristol粪便性状、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及盆底肌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P<0.05。2组治疗前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PAC-SYM评分及盆底肌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2周、4周、6周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2组患者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均明显升高,PAC-SYM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Bristol粪便性状评分更高(P<0.05),PAC-SYM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患者盆底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更高(P<0.05)。结论:四物汤加味内服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会阴切口的愈合及盆底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一对一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会阴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后第3天会阴切口肿胀及产后第5天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产后第42天盆底肌张力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促进会阴切口的愈合,促进盆底肌张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18-10诊治的64例脊髓损伤,32例采用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治疗(观察组),32例单纯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Flick-Max、Edu-Mean,国际脊髓损伤肠功能数据及问卷中便意、大便失禁频率、平均排便时间。结果 64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末次治疗后观察组Flick-Max、Edu-Mean较对照组高,便意、大便失禁频率、平均排便时长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刺激能更好的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盆底磁电及肌筋膜手法修复对产后阴道松弛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 1月-202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后阴道松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 参照组实施常规盆底肌肉锻炼,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磁电及肌筋膜手法修复,比较两组盆底肌 力改善情况、阴道黏膜指标以及性功能评分。结果 研究组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阴道湿润度、阴道黏膜弹性及阴道黏膜上皮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性唤起、性高潮、性欲、阴道润滑度、性交疼痛以及性生活满意度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磁电及肌筋膜手法修复对产后阴道松弛患者 盆底肌力具有改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其阴道湿润度,提高阴道黏膜弹性及阴道黏膜上皮 情况,有效提升患者性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持续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51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6例)和干预组(25例),两组均按常规进行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指导及盆底肌肉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连续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实施一对一的指导、连续随访、分段锻炼等。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方法简单有效,予以持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持续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51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6例)和干预组(25例),两组均按常规进行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指导及盆底肌肉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连续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实施一对一的指导、连续随访、分段锻炼等。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方法简单有效,予以持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会阴切口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会阴切口的愈合及盆底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一对一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会阴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后第3天会阴切口肿胀及产后第5天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产后第42天盆底肌张力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促进会阴切口的愈合,促进盆底肌张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