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进行第一次沐浴对新生儿皮肤的影响。方法:选择母婴同室新生儿3465例,根据科室不同将新生儿第一次沐浴的时间分为三组,A组575例产1科出生后24 h、B组2150例产2科出生后48 h、C组740例产3科出生后72 h进行第一次沐浴,将以上三组新生儿皮肤进行对照观察。结果:C组新生儿皮肤红斑、红疹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C组尿布疹、脓疱疮及皱褶部位皮肤异常发生率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脐部渗血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第一次沐浴的时间可于出生后48 h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疗效,改善生长受限胎儿的预后。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收住院的孕32—34周的胎儿生长受限孕妇60例,按照知情自愿原则分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组(A组)30例和常规药物治疗组(B组)30例,比较胎儿生长指标(如双项径、股骨径)、脐动脉血流、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同时设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C)组。结果两组胎儿脐血流改变对比A组治疗后S/D、RI值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治疗后S/D值均低于B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在双顶径增长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出生体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胎儿生长受限患者临床效果好,生长受限胎儿的预后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延迟脐带结扎时间差异对顺产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经阴道分娩的早产儿96例,根据脐带结扎方式分为A、B、C、D四组,A组为常规对照组,分娩后10 s内立即结扎脐带;B组分娩后延迟30 s结扎脐带;C组分娩后延迟60 s结扎脐带;D组分娩后延迟120 s结扎脐带。对各组早产儿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黄疸以及颅内出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各组早产儿出生后24 h、出生后1周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显著,从低至高依次为A、B、C、D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贫血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B、C和D组(P0.05),B、C、D三组早产儿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早产儿经皮胆红素(TCB)峰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光疗时间长于B组和C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TCB峰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室出血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室出血率与D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延迟脐带结扎时间(生后30~60 s)可显著降低顺产早产儿贫血及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时机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性,探讨降低VAP发生率的合理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清除频次,以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1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A,B,C,D 4组。4组均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通气。A组患者每2 h冲洗清除1次气囊滞留物,B组患者每4 h冲洗清除1次气囊滞留物,C组患者每6h冲洗清除1次气囊滞留物,D组患者采用持续性声门下吸引气囊滞留物。比较4组患者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3,6,9 d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VAP发生率。经Spearman分析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清除频率与VAP间的相关性。结果 4组患者机械通气3 d时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机械通气6,9 d时,D组患者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高于A,B,C组(P0. 05); A,D组CPIS评分均明显低于B,C组(P 0. 05),A组与D组、B组与C组间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患者机械通气3 d后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机械通气6,9 d后,A,D组患者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C组(P 0. 05),A组与D组、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Spearman分析,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清除频率与VAP发生率密切相关(P 0. 05)。结论机械通气时采用每2 h 1次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VAP概率,且并不增加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应加强对气囊压力控制,避免出现气道密闭问题而导致患者通气质量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6月1日~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A组(宫口≤3 cm时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和B组(宫口3 cm时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各60例,比较两组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血氧饱和度(SpO_2)、新生儿呼吸频率。结果:A组潜伏期疼痛评分低于B组(P 0. 05),两组活跃期与第二产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A组第二、三产程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B组(P 0. 05); A组自然分娩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器械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SpO_2、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潜伏期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可以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毛细血管与肌纤维数比值(C/F)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健康大鼠28只,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B、C、D四组,每组7只,A组给予标准饲料喂养,B、C、D三组经维生素D3灌胃后给予高脂饲料进行喂养,持续喂养20周,自喂养之日起C、D组大鼠每日行60 min、120 min有氧运动,并持续至喂养结束。实验结束后比较四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VEGF、ET-1、C/F各项指标差异。结果四组大鼠LVEF水平比较:B组C组D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四组大鼠LVEDD、LVEDS、LVP-WT、IVST水平比较:B组 C组 D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四组大鼠TC、TG、HDL-C、LDL-C水平比较B组 C组 D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四组大鼠VEGF、ET-1比较B组 C组 D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四组大鼠C/F比较:B组C组D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有氧运动能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功能,降低血脂,下调VEGF、ET-1,提高C/F,且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各项指标改善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7.
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宫颈扩张的给药时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慧丽 《临床医学》2006,26(10):43-44
目的探讨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宫颈软化扩张适宜的给药时间。方法采用前嘴性对比研究,将203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400μg术前2h置阴道后穹窿、米索前列醇400μg术前4h置阴道后穹窿、米索前列醇400μg术前4h置阴道后穹窿配伍1%利多卡因宫颈3点、9点各注射2ml以及不采用任何药物的A、B、C、D四组。观察并比较各组宫颈松弛程度、扩宫难易度、手术效果、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官腔长度差、手术时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等参数。结果A、B、C组在术前宫颈松弛度和扩宫难易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效果以及疼痛评分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0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7);A、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官腔长度差及出血量存A、B、C、D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均无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D组1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结论人工流产术前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可以有效地软化扩张官颈,减少受术者痛苦;术前2h和4h用药同样可以有效地软化扩张宫颈;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宫颈局部麻醉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50例分为干预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与母亲进行1 h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分别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刻、1 h、2 h、4 h测量腋窝温度;对两组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和42 d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皮肤接触1 h、2 h、4 h,干预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新生儿体温,提高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产妇态度与母婴接触时机对早期新生儿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妇态度与母婴接触时机对出生后新生儿体温的影响,确保母婴早接触及新生儿保暖及复温。方法:产妇知情同意原则下随机选择507例健康产妇和新生儿分为三组,A组包扎脐带后立即与产妇皮肤接触30min;B组待产妇缝合完毕后进行;C组按爱婴医院常规方法进行;比较三组新生儿出生后5min内、30min、1h、2h体温及产妇感受。结果:三组各时段体温具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体温最高、B组次之、C组较低;出生时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尽早母婴皮肤接触利于早期新生儿保暖复温;此方法安全有效,尤其适宜不具备保暖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使用。但助产人员应关注产妇缝合时痛苦,提高其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咖啡饮用时机的选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胰岛素组); B组(胰岛素+餐前咖啡组); C组(胰岛素+餐后咖啡组),每组均40例。测量并记录入院时与1个月后空腹血糖、午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糖蛋白值。结果 (1)入院时,3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午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1个月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午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A组分别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 A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午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组、C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空腹血糖、午餐后2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入院时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规律的饮用咖啡结合糖尿病的规范化治疗,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但其作用与咖啡的饮用时机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新生儿低血糖及阈值低血糖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37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HbA1c水平分为3组,A组HbA1c为5.5%,317例;B组HbA1c为5.5%~6.5%,49例;C组HbA1c为6.5%,9例。观察并记录新生儿出生1、4、8h血糖值,分析新生儿低血糖及阈值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C组与B组新生儿出生后1h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新生儿出生后4、8h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新生儿出生后1、4、8h低血糖发生率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新生儿出生后1、4、8h阈值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出生后1h阈值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出生后1、4h阈值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血清HbA1c水平升高会增加新生儿低血糖及阈值低血糖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在腔镜器械中的灭菌效果,并对其灭菌成本进行分析。方法将2018年1—3月150件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待处理重复使用的腔镜器械随机等分为A,B,C 3组。其中A组采用卡式灭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B组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C组采用戊二醛灭菌法,比较3组灭菌法的灭菌效果及工作人员对灭菌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的灭菌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的灭菌时间短于B组和C组,灭菌成本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的灭菌有效期与C组相同,但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工作人员满意度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好、成本低,工作人员满意度高,适合于手术频繁、器械使用率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邹春艳  刘勇  杨璐  范明威  邢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9):1177-1178,1181
目的:观察和评价胎心监护联合脐血流测定对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意义。方法选取208例单胎分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B、C、D4个组,A组为脐血流测定、胎心监护均正常;B组为脐血流测定、胎心监护均异常;C组为脐血流测定异常而胎心监护正常;D组为脐血流正常而胎心监护异常。对研究对象产前、产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胎儿预后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4个组胎儿的1min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均在4~10分,其中,A组中评分为8~10分的胎儿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D3个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组胎儿间羊水污染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之间胎心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之间胎心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均明显高于A组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控联合脐血流检查对于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可弥补单独应用一种方法的不足,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剖宫产新生儿抚触沐浴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不同沐浴方法的404例新生儿分为常规沐浴组和抚触沐浴组.后者在沐浴前和沐浴中给予新生儿适当的抚触.观察出生后5 d内两组新生儿沐浴前、沐浴中哭闹及拥抱反射出现情况的差异.结果 出生后第3-5天.沐浴前抚触沐浴组哭闹及拥抱反射的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常规沐浴组(P<0.05);出生后第2-5天,抚触沐浴组哭闹、拥抱反射的出现率显著低于常规沐浴组(P<0.01).结论 与常规沐浴相比,抚触沐浴更容易被新生儿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程序表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186例,分别给予传统手术干预(A组)、手术室工作程序表配合手术干预(B组)及手术室工作程序表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C组),记录3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患者及主刀医师满意度、术后康复症状情况,比较3组术前2 d及术后5 d抑郁、焦虑情绪的差异。结果 B、C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手术室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P 0. 05)。3组患者及主刀医师满意度评分比较,均为A组B组C组(P 0. 05)。3组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术后康复症状评分比较,均为A组B组C组(P 0. 05)。术后5 d时,A组Beck抑郁问卷(BD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术前2 d升高(P 0. 05),B组较术前2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则较术前2 d降低(P 0. 05),且3组术后5 d BDI、HAMA评分比较,均为A组B组C组(P 0. 05)。结论手术室工作程序表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能缓解胃癌根治术患者负性情绪,并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于改善患者康复质量也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超声引导下FICB联合全身麻醉下行THA患者142例并分为4组,A组30例采用0.3%罗哌卡因治疗,B组37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0.5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C组41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1.0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D组34例采用0.3%罗哌卡因联合1.5μg/kg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B组、C组、D组的阻滞起效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阻滞消退时间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D组以上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D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组拔管时间显著长于A组、B组、C组(P 0.05),A组、B组、C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组、D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P 0.05),A组、B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术后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C组、D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少于A组、B组(P 0.05),B组、C组、D组瑞芬太尼使用量显著少于A组(P 0.05); D组PACU停留时间显著长于A组、B组、C组(P 0.05),A组、B组、C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A组、B组、C组,B组、C组、D组恶心呕吐、追加镇痛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HA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FICB效果显著,1.0μg/kg右美托咪定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3种针对新生儿动脉的采血方法,探讨最佳采血部位。方法选取32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肱动脉采血114例(A组),桡动脉采血101例(B组),股动脉采血107例(C组)。记录3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各阶段用时、新生儿哭泣次数及时长、穿刺后是否出现淤青血肿。结果 3组中,B组与C组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成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准备时间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穿刺用时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穿刺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止血时间用时最少,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穿刺总用时最少,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哭泣次数和哭泣时间方面,C组最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后出现淤青血肿情况少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肱动脉采血在穿刺成功率、时间消耗和对患儿疼痛刺激上都优于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临床操作中可做首选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较三种断脐时机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新生儿等分成A,B,C 3组。各组均使用气门芯法进行断脐处理,A组断脐时机为脐带搏动停止之后进行;B组断脐时机为新生儿出生后立刻进行;C组断脐时机为胎盘娩出后进行。对比不同断脐时机所致并发症发生情况、脐带脱落时间及Apgar评分。结果:并发症中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脱落时间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gar评分3组间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理的断脐时机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染,脐带搏动停止之后进行断脐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新生儿不同时间经皮胆红素测定阳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母婴同室新生儿529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06例,淋浴后进行监测,观察组3488例,沐浴前进行监测。2组均在同一部位每日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结果2组间不同时间经皮胆红素测定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最佳时间是其出生48h,在沐浴前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布啡对肺癌根治术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的研究,选取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肺癌在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进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均32例,其中A组为舒芬太尼2. 0μg/kg,B组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剂量为0. 5 mg/kg+舒芬太尼1. 5μg/kg,C组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剂量为1. 0 mg/kg+舒芬太尼1. 0μg/kg,D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剂量为1. 5 mg/kg+舒芬太尼0. 5μg/kg,E组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剂量为2. 0 mg/kg+舒芬太尼0. 5μg/kg,对比分析各组T0、T1、T2时间点的HMGB1及RAGE含量及术后3 d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C、D、E五组T1、T2期外周血HMGB1及RAGE含量均高于T0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B、C、D、E五组T2期外周血HMGB1及RAGE含量均低于T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0期,A、B、C、D、E五组外周HMGB1及RAGE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1期及T2期,D、E两组外周血HMGB1及RAGE含量低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他组间HMGB1及RAG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B、C、D、E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1. 5 mg/kg纳布啡联合0. 5μg/kg舒芬太尼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可有效降低HMGB1及RAGE的表达量,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同时不良反应较少,为临床工作和术后镇痛提供经验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