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单采血小板出现冲红现象的献血者血液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冲红现象的影响。方法以19例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出现冲红现象的为冲红组,随机选择20例血小板正常采集的为对照组,对采集前血常规主要参数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体检时需关注红细胞平均体积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减少捐献过程中出现冲红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血液学参数的变化。方法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选取23名12个月内机采血小板量为4~10个治疗量的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平均每个治疗量血小板计数≥2.5×1011个),于末次机采血小板前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例(P-LCR),与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外周血WBC、RBC、Hb、HC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外周血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PV、PDW、P-L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PV与PLT呈中度负相关,MPV与PDW、P-LC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查体时要结合PLT、MPV、PDW、P-LCR等血液学参数,综合考虑献血者机体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外周血小板变化及血小板冲红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待的单采血小板者120例,收集患者基础信息,分别于采前、采后(单采后10~20 min)采集献血者外周血并检测分析血液数据,以明确外周血小板变化,并统计单采血小板冲红患者例数,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单采血小板冲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前、后的外周血小板检测值分别为(208.2±28.4)109/L、(169.2±29.9)109/L,且单采后10~20 min,献血者外周血小板可恢复到采前的(81.1±9.4)%;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冲红例数为22例,冲红发生率为18.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采血小板冲红独立危险因素有RBC、HCT及脂肪血水平(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后(10~20 min)外周血小板值可恢复到采前的(81.1±9.4)%,针对单采血小板冲红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防控措施,减少血小板冲红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国产BC-5500血液分析仪性能,与日本产XT-1800i血液分析仪进行对比。方法采用BC-5500与XT-1800i两仪器测定同一质控物[项目有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和两仪器测定同时测定低、中、高三水平病人血液[项目有WBC、RBC、HB、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PLT]。结果国产BC-5500血液分析仪与日本产XT-1800i血液分析仪测得血细胞参数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C-5500具良好性能,与XT-1800i具较好的可比性,国产血液分析仪可以替代进口仪器进行血液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愿无偿与亲属互助两种方式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初筛情况,建立合理的机采招募模式。方法统计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站1 523例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初筛检测结果,其中自愿无偿献血者714例,亲属互助献血者809例。将两种模式献血者血液初筛结果分别按照ALT、PLT、RBC计数、WBC计数、HCT、乳糜血和HBs Ag共7项和男性、女性不合格率指标进行比较,并对初筛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初筛总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PLT、乳糜血是初筛结果不合格率最高的3项,且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的ALT、PLT、乳糜血3项指标的初筛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初筛男性、女性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亲属互助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各项结果远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ALT和PLT计数不合格及乳糜血是血液初筛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不断扩大自愿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队伍,尽可能减少亲属互助机采献血者对采供血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在37℃水浴前后检测对血液分析仪参数的变化。结果 37℃水浴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WBC、Hb、PLT影响不大,对RBC、HCT、MCV、MCH、MCHC影响较大,应引起注意避免对检测结果影响。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感染对红细胞、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岳 《江西医学检验》2004,22(5):437-437,4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人体外周血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的影响。方法定量测定70例HBV感染者(HBSAg)和58例非感染者外周血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比HBV感染与非感染者各项指数的差异。结果MCHC增高(P<0.001),HGB增高(P=0.023),MPV增高(P=0.008),PLT、PCT降低(P<0.001),其余RBC、HCT、MCV、RDW、MCH无显著意义。结论HBV感染导致患者红细胞MCHC升高及血小板大小、数量的减少,但不影响红细胞、血小板的分布宽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2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前后对献血者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血小板捐献者共66例,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2个治疗量43例,南格尔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NGL XCF3000)采集1个治疗量23例。分别检测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指标,并观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献血者采后较采前PLT有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后PLT均在正常范围内。采前及采后WBC、RBC、Hb和HC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献血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的单采血小板均可减少献血者采后即刻PLT,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种方式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提高机采血小板合格率。方法对2016-2018年,温州地区30 7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做转氨酶(ALT),脂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乙肝梅毒(HBsAg-TP)等8项血液初筛项目调查,同时分析上述检测项目在性别,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和重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差异。结果近3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27.67%,20.66%和16.89%,原因依次为ALT(5.71%),WBC(4.04%),脂血(3.13%),HB(2.57%),Plt(2.51%),Hct(1.58%),RBC(1.15%),HBsAg-TP(1.03%),除HB,Hct和RBC外,其它检测项目在男性中的不合格率均高于女性,初次机采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初筛不合格率分别为33.77%和18.65%,两者的ALT,WBC,脂血,Plt,HBsAg-TP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WBC,脂血是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主要原因,在今后的招募动员工作中,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男女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科学献血的指导和宣教,做好重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招募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机采血小板者初筛检测的合格率,稳定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人体外周血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的影响.方法定量测定70例HBV感染者(HBSAg)和58例非感染者外周血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比HBV感染与非感染者各项指数的差异.结果MCHC增高(P<0.001),HGB增高(P=0.023),MPV增高(P=0.008),PLT、PCT降低(P<0.001),其余RBC、HCT、MCV、RDW、MCH无显著意义.结论HBV感染导致患者红细胞MCHC升高及血小板大小、数量的减少,但不影响红细胞、血小板的分布宽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毕节市七星关区健康成人静脉血血细胞8项参数的参考区间。方法收集毕节市七星关区3 883名健康体检成人静脉血,用Sysmex XS-1000i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液检测,采用SPSS19.0软件对其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女之间RBC、HGB、HCT、MCV、MCH、MCHC、PLT参考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分别建立其参考区间;男、女之间WBC参考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合并。该辖区血细胞8项参数参考区间高于邻近城市贵阳和重庆,RBC、HGB、HCT、PLT与第4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参考区间基本一致,其余参数在不同地区测定结果不完全相同。结论建立适合毕节市七星关区健康成人静脉血血细胞参考区间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疟疾患者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等参数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疟疾患者和50例非感染者静脉血的红细胞数(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比疟疾患者与非感染者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MCHC增高(P〈0.001),RBC降低(P=0.005),HGB、HCT、PLT、PDW降低(P〈0.001),其余MCH、MCV、RDW、PCV、无显著意义。结论:疟疾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比积均降低,血小板数量及分布宽度降低,但不影响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XE-5000血液分析仪全血自动模式与末梢血模式两种模式之间的结果差异.方法 对我院2010年4~5月份门诊就诊的80例患者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及血小板(PLT)进行检测.结果 WBC、RBC、Hb、PLT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CT差异显著(P〈0.01).结论 除HCT差异明显外,XE-5000血液分析仪全血自动模式与末梢血模式基本无差异,故可用末梢血代替全血模式进行常规血细胞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佛山地区3~6岁健康儿童的RBC、Hb、HCT、WBC和PLT的参考值.方法 应用希森美康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4 388例健康儿童(男2 792例、女1 596例)的血细胞进行检查,对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项均不存在性别差异,各年龄段参考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Hb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血常规参考范围应参考本地区不同年龄段而制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冲红"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单采血小板过程中有冲红(有肉眼可见的红细胞)现象的27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站正常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献血者标本进行全血常规及血红蛋白项目检测。结果冲红组中献血者的Hb、Hct、MCV、MCH、MCHC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献血者RBC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冲红现象与外周血的Hb、Hct、MCV、MCH、MCHC降低有关,与献血者多次采血及混合献血造成红细胞未完全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献血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和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而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隐匿性缺铁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1~9月间2138名RBC、Hb、HCT、PLT等指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而MCV、MCH、MCHC、RDW指标异常的单采成分血供者进一步做铁代谢指标检查和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共有6例异常,占0.3%;其中2例表现为红细胞大小不匀,以小细胞为主,且中心淡染区扩大,晚幼红可见,铁代谢指标检查显示铁蛋白〈15μg/L,可判定为缺铁性贫血的储存铁缺乏期;1例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铁代谢指标正常;其余3例红细胞形态正常或基本正常,铁代谢指标正常。结论 全面分析血细胞计数结果,关注形态学指标,有助于发现隐匿性缺铁或其他异常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方法 分别检测该院近期健康体检者末梢血和静脉血,对2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共采集100例末梢血液标本(末梢血组)和100例静脉血液标本(静脉血组),末梢血组标本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均大于静脉血组中,末梢血组标本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小于静脉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显著,静脉血各计数值能准确反映血常规变化,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实验室内多台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等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评估同一实验室内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的一致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检验结果。方法依照《医疗机构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要求,选取样本分别在不同血液分析仪上进行WBC、PLT、RBC、血红蛋白(Hb)、RBC压积(HCT)、平均RBC体积(MCV)、平均RBC Hb含量(MCH)和平均RBC Hb浓度(MCHC)检测,并计算比对偏差(R)。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的1/3允许总误差(TEa)为判断标准,判断仪器间的可比性。结果各项检测指标在多台血液分析仪的R均1/3 CLIA'88TEa要求,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论通过应用不同检测系统检测WBC、PLT、RBC、Hb、HCT、MCV、MCH、MCHC的结果并计算R,可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献血者单采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PLT)的安全性及个体影响因素,以建立科学、合理、安全的献血者筛选标准.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站行单采2个治疗量PLT的389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献血者献血前PLT计数(PLT前)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PLT前<250×109,n=118);B组[PLT前为(250~299)×109,n=150];C组(PLT前≥300×109,n=121).以1个治疗量PLT产品的PLT,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计数作为产品质量目标;献血者采血后PLT,红细胞比容(HCT),处理全血量作为献血者安全性评价指标,考察献血者献血前PLT高低对PLT产品质量和献血者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389例献血者中安全性指标达标率为97.17%;各组安全性评价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血后,献血者的PLT,HCT,RBC显著下降(P值均<0.05),但仍在安全范围内.12例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为3.08%.2个治疗剂量PLT产品中,383袋合格,合格率为98.46%.结论选择体重≥60 kg,PLT前≥220×109,HCT前为0.40~0.48的献血者,采用智能化血细胞分离机,1位供者单采2个治疗量血小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0~11月,我们对2例机采血小板献血出现不良反应者,给予积极处理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例献血者均为承德市中心血站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且体检、血液检测、血细胞计数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病例1:献血者女,年龄21岁,A型血,WBC6.6×109/L,RBC 4.36×1012/L,Hb 126 g/L,HCT 40%,PLT207×109/L,循环血量1 820 ml。病例2:献血者女,年龄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