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肱骨下段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改善其术后远期生存质量。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于2010年3月1日-2012年1月30日入住骨科的肱骨下端骨折患者1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肱骨下段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康复介入时间、肢体肿胀度、疼痛评分及处理、创伤后是否冰敷与肘关节功能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其作用强度,影响肘关节功能优良率的独立因素依次为:运动康复介入时间、肢体肿胀度、创伤后是否冰敷、疼痛评分及处理。结论运动康复介入时间、肢体肿胀度及创伤后是否冰敷、疼痛评分及处理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独立因素。肱骨下段骨折术后康复应早期介入,及时消除肢体肿胀,给予冰敷,减轻疼痛有助于更好发挥运动康复疗效,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198例,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评估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 198例患者中,依据Mayo评分得出优58例,良84例,可44例,差12例,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1. 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严重程度和类型、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入路、合并同侧其他损伤、手术时间及术后早期锻炼是均为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论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主要与骨折严重程度和类型、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入路、骨折AO分型、合并同侧其他损伤、手术时间和早期锻炼相关,患者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开展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直双锁定加压钢板(LCP)与传统单LCP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其中34例行垂直双LCP手术治疗(观察组),46例行传统单LCP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主动功能锻炼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使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改良Cassebaum评分评价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主动功能锻炼时间早于对照组(P0. 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改良Cassebaum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应用垂直双LCP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内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发生率低,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不同时期及不同制动体位功能锻炼对肘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术后立即开始功能锻炼;B组术后石膏外固定于肘关节功能位(即屈肘90°位)制动1周后开始功能锻炼。分别在术后2周及6个月观察患者的肘关节疼痛及活动度。结果术后2周A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优于B组,VAS评分低于B组(P0.05),两组前臂旋转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优于B组(P0.05),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及前臂旋转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后立即肘关节功能锻炼较延迟功能锻炼在术后早期(2周),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在术后长期随访(术后6月),可获得较好的肘关节伸屈功能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6例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6例肱骨远端骨不连患者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并给予认真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6例患者假体功能良好,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5分恢复到术后85分,无假体松动、假体断裂、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等.结论 对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远端骨不连的患者给予认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动静平衡原则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动静平衡原则进行康复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肘关节伸屈度活动角度、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并发症、肘关节功能康复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康复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伸屈度活动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静平衡原则进行肘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患儿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减少康复锻炼所需时间,从而提高肘关节活动角度,促进骨折恢复。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2021,41(8)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肱桡肌腱入路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经肱桡肌腱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入选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 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66例,占77. 65%;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19例,占22. 3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与性别、体重指数、骨折部位无关(P0. 05);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与年龄、是否存在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是否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有关(P 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有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未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 0. 05)。结论 年龄较大、有医源性软组织损伤、未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临床应严格规范术中操作,尽可能减少医源性软组织损伤,加强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以降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戏式功能锻炼方法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锻炼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肱骨髁上骨折患儿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采用游戏式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儿对功能锻炼配合的依从性和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训练5~6周后,干预组患儿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及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2组肘关节功能锻炼Mayo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均 P<0.01),且干预组Mayo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应用游戏式功能锻炼方法,有利于增加患儿对功能锻炼的配合度、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小儿骨科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肱骨远端骨折中应用可动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区骨科肱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可动式跨关节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另外50例患者应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通过Morrey分数评定患者术后肩、肘关节功能,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秀者34例(68%),功能评分平均分(83.4±177;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尺桡神经损伤4例,感染3例,骨折愈合时间为(4.6±177;1.5)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动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可缩短患者肘部制动时间,促进功能恢复,临床价值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交叉内固定结合钢丝套环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骨头损伤的疗效。方法我院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桡骨头损伤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交叉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内外侧交叉内固定结合钢丝套环。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情况及手部力量、Mayo肘关节功能指数,并对比两组治疗情况及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最后一次随访时,对照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握力均小于健侧(P 0. 05),观察组肘关节活动度及握力与健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Mayo肘关节功能指数及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交叉内固定结合钢丝套环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骨头损伤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恢复肘关节稳定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性康复护理在小儿肱骨远端骨折后康复锻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肱骨远端骨折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B组采用微创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及患儿疼痛的等级。结果 B组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家属满意度均高于A组,B组的疼痛等级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性康复护理有利于小儿肱骨远端骨折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患儿对疼痛的恐惧及心理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重建钢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42例复杂肱骨远端骨折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合理的肘关节功能锻炼并测评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按Jupitor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2.8%。结论切开复位双理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肱骨远端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微创肱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投掷骨折患者的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对25例肱骨干投掷骨折患者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未出现肱动脉血栓、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骨化性肌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认为对微创肱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干投掷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创伤小、临床效果确切、恢复时间短、功能恢复良好,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许飞珠  李洁  贾曼 《护理学报》2009,16(2):48-49
总结8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护理经验.术前注意观察和预防早期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重视心理护理,严格全身脏器功能评估.术后加强肢体感觉功能和生命体征监测,有效地防治并发症发生.重视外固定的可靠及正确的功能锻炼.86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6例术后并发尺神经损伤,早期发现及处理后皆恢复.术后随访6~18个月,功能评定优良率达9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用护理康复干预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肘内翻,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7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实验组41例,分别应用基础护理和护理康复干预进行功能锻炼,即根据骨折复位方式不同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种护理方法减少并发肘内翻的疗效.结果 2组患儿肘内翻发生率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康复干预,能较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对促进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治疗依从性提高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观察两组肘关节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76.47%(P0.05);研究组合理饮食、配合锻炼、遵医用药、定期复诊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房环境、沟通技巧、服务质量、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分阶段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儿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制肘关节调节器在肘关节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治疗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石膏夹外固定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研究组采用自制的肘关节调节器固定,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时间、疗效及患者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在康复速度、疗效及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术后配合使用肘关节调节器,能更早进行肘关节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康复疗效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结合渐进式运动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术后行渐进式运动锻炼,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中药湿热敷。比较两组术后2周、3个月肘关节功能,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两组运动功能、疼痛、日常生活、稳定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运动功能(17.33±2.01)分、疼痛(36.22±5.01)分、日常生活(21.16±2.15)分、稳定性(8.11±1.02)分,分别高于对照组(15.26±2.14)分、(30.29±4.65)分、(18.02±2.47)分、(6.02±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4、5.948、6.574、10.330,P均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结论中药湿热敷结合渐进式运动可降低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比较平行钢板与垂直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平行钢板术,对照组采用垂直钢板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所有患者进行12~1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失败、明显关节面塌陷、尺神经损伤及畸形愈合。观察组发生2例异位骨化,对照组发生1例异位骨化,(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计学意义。2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2组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行钢板与垂直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医生需根据自己手术经验及骨折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处方训练模式在青少年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患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青少年四肢骨折患者8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康复处方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握力、下肢肌力及训练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握力、下肢肌力高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康复训练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康复处方训练制定术后不同时间的锻炼方案可有效促进四肢骨折青少年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适应度,发挥康复训练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