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将52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常规实施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癌因性疲乏的自我效能干预。利用修订的Piper疲乏量表(RPFS)评价2组患者的CRF程度。结果干预前2组疲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疲乏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CRF,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护效能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护理干预可降低胃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自我效能感与自护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性疲乏护理干预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除接受一般治疗及护理外,同时接受癌性疲乏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患者在手术当日、出院前采用健康促进策略量表评定患者的自我效能,同时出院前进行住院满意度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自我效能总分(99.03±8.84)分,对照组(88.83±9.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6,P〈0.01);干预组出院时在护理服务、护理技术、心理关怀及获得疾病知识4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111,-2.851,-2.758,-2.094;P〈0.05或P〈0.01)。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癌性疲乏护理干预模式能满足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减轻患者疲乏,增强患者疾病治疗的自我效能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4)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对自我效能感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肺癌化疗患者260例,均采用Piper疲乏评估量表(PFS-R)、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Herth希望量表(HHI)进行调查,根据PFS-R量表得分分为轻度疲乏组16例、中度疲乏组221例、重度疲乏组23例。比较3组自我效能感及希望水平,并分析癌因性疲乏与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相关性。结果 260例肺癌化疗患者PFS-R量表调查总分为(5. 65±0. 84)分,中度疲乏者最多,占85%。重度疲乏组的GSES及HHI量表得分低于轻度和中度疲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呈负相关(P 0. 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普遍存在,其与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呈负相关,可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希望水平来缓解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4月—2021年7月9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疲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缓解宫颈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改善其心理健康,增强康复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收治的肝癌术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FS)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SE)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分析术后癌因性疲乏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结果 85例患者经GSES评估,得分<2.5分53例(62.35%),得分≥2.5分32例(37.6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行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应用癌因性疲乏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及简易健康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胃癌化疗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改善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自我效能加油站\"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自我效能加油站\".分析比较两组的自我效能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以及创伤后成长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癌因性疲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创伤后成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效能加油站\"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能提高自我效能,减轻癌因性疲乏,减轻自我感受负担,促进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癌性疲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个体化心理干预。术后1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栓塞综合征发生率、癌因性疲乏程度、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癌因性疲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TACE术后患者行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改善肝癌患者癌性疲乏状态,减少栓塞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与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9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选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癌因性疲乏量表( CFS)、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大肠癌术后患者总疲乏发生率为100.00%,躯体疲乏和情感疲乏发生率均为100.00%,认知疲乏发生率为96.94%。在大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各个维度的得分中,躯体疲乏得分最高,为(14.46±2.76)分,其次为情感疲乏(6.45±1.472)分,认知疲乏得分最低,为(4.69±1.677)分。大肠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总得分为(81.29±11.065)分;大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各个维度均与自我管理效能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0,-0.267,-0.232,-0.448;P<0.05)。结论大肠癌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自我管理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应为患者制订高质量自我管理项目,减轻疲乏症状,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该院接受化疗的85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认知行为护理.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应用癌因性疲乏量表、自护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癌因性疲乏、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白血病化疗患者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李正陈苗芳杨红梅张建斌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6)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126例胃癌术后进行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出院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对患者的CRF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4周有氧运动干预结束时,对照组失访2例,观察组失访1例,共有123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胃癌术后患者化疗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CRF;观察组经有氧运动干预4周后,2组RPF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生活质量比较,有氧运动干预后EORTC-QLQ-C30各项分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CRF,对这类患者在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有氧运动干预,能有效缓解其CRF的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胃癌术后进行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出院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对患者的CRF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周有氧运动干预结束时,对照组失访2例,观察组失访1例,共有123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胃癌术后患者化疗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CRF;观察组经有氧运动干预4周后,2组RPF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生活质量比较,有氧运动干预后EORTC-QLQ-C30各项分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CRF,对这类患者在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有氧运动干预,能有效缓解其CRF的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胃癌术后进行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出院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对患者的CRF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周有氧运动干预结束时,对照组失访2例,观察组失访1例,共有123例患者完成了全部资料的收集.胃癌术后患者化疗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CRF;观察组经有氧运动干预4周后,2组RPFS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生活质量比较,有氧运动干预后EORTC-QLQ-C30各项分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CRF,对这类患者在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有氧运动干预,能有效缓解其CRF的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 在术后第2天(干预前)和术后第10天(干预后),对5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问卷调查,采取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焦虑、抑郁和期待、依赖与乳腺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呈正相关;50例患者护理干预后疲乏程度减轻,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有氧运动、营养及药物治疗等措施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水平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190例乳腺癌化疗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化疗患者总疲乏发生率为100.00%,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发生率分别为97.89%、97.89%、98.42%.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得分以躯体疲乏得分最高(12.58±4.81)分,情感疲乏次之(7.36±2.90)分,认知疲乏得分最低(6.58±2.76)分.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各维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呈负相关(P<0.05或P< 0.01).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普遍存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偏低.癌因性疲乏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以提高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健康教育干预对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及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进展期胃癌术前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癌因性疲乏的健康教育。利用疲乏简易量表(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及生活质量评估问卷(EORTC QLQ—C30),于化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CRF程度及QOL,观察组在化疗后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CRF程度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显著减轻(P〈0.05或0.01);观察组QOL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8.47±0.83)分。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缓解胃癌患者的CRF,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