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医治的66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66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常规组33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常规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显著低于常规组(48.48%)(P<0.05).结论 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营养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出血等并发症的机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给予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8月我科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57例,了解影响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57例ESDN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保护血管通道、提高营养状况、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预防感染及并发症是提高ESDN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49例,了解影响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因素.结果 49例ESDN患者生存质量有所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心理护理、血管通路的护理、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营养护理对改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9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将其中60例列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营养护理干预措施;余者30例列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营养状况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评分、角色职能评分、情绪职能评分、认知职能评分、社会职能评分、心理健康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2组患者营养状况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正常者构成比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强化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信封式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营养护理,比较两组营养指标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营养指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96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饮食指导,实验组采取个性化的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实验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情绪职能、认知职能、社会职能、心理健康状况、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的营养护理对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很有意义的,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资料评估和定期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有差别的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次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 (ESRD)患者动脉功能的急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Dynapulse 2 0 0M动脉功能测定仪检测 19例ESRD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后即刻和血液透析后5小时动脉功能 ,同时于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后即刻留取静脉血样测定血尿素氮、肌酐、血清钙、钠、钾、氯离子的浓度。结果  4小时的血液透析后 ,患者即刻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脉压 (PP)均较血液透析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系统血管顺应性 (SVC)、肱动脉扩张性 (BAD)与血液透析前比都显著改善 (P <0 .0 5 ) ,系统血管阻力 (SVR)较前降低 (P <0 .0 5 )。血液透析结束后 5小时上述血压指标及动脉功能指标均恢复到血液透析前水平 ,与血液透析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血液透析前、血液透析后即刻和血液透析后 5小时的SVC均与相应的PP呈高度负相关关系 (r >- 0 .7,P <0 .0 5 ) ,血液透析前SVC与血液透析前血钙呈负相关关系 (r =- 0 .735 ,P <0 .0 1) ,血液透析后即刻的SVC与血液透析后血钙无相关性。结论 单次血液透析对动脉功能的改善是暂时的急性效应 ,是伴随血压的变化而发生的 ,血清钙水平在血液透析前与动脉弹性功能呈负相关关系 ,但与血液  相似文献   

11.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以下简称血透)的普及提高,老年血透患者明显增多。如何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降低血透时的并发症,是老年血透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2005年到2007年6月老年患者血透时的注意事项做一个介绍。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血压影响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血压的影响。方法:将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按照血液透析前血压值为高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和低血压组,分析血液透析后1月,2月,3月,6月,12月各组血压变化。结果:透析前血压异常患,在血液透析后2-3月后大多数血压逐渐趋于正常,以收缩压变化明显,提示长期严格的血液透析可相应改善透析前血压不正常状况。结论:血液透析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均有益于患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血液透析频率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血液透析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方法 收集规律透析患者107例,根据透析频率将患者分为1次/2d(Q2d组,共40例)、1次/3d(Q3d组,共37例)及1次/4d(Q4d组,共30例),3组患者透析前后各HRV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患者透析后各HRV指标均出现升高,以Q2d组及Q3d组升高明显[Q2d: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7.01±3.21比6.19±2.56 P<0.05,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 135.11±21.98比105.29±20.78P<0.01,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80.78±17.96比67.66±16.87 P<0.01, 24h内每5min的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119.22±23.41比108.32±21.20P<0.05,全部相邻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5DSD)77.38±17.78比68.29±18.48P<0.05]; Q3d:SDNN 128.65±23.79比101.32±19.88P<0.01,RMSSD74.69±16.56比65.36±15.19 P<0.05,SDANN 116.33±21.01比105.54±21.07P<0.05,SDSD 73.19±17.33比65.17±16.08 P<0.05; Q4d:SDNN 107.16±20.04比90.86±19.54 P<0.05,RMSSD 66.74±17.82比58.63±15.88P<0.05),透析前、后3组患者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前: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透析后: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且随着透析次数减少HRV有降低趋势. 结论 长期充分的血液透析可能有助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已成为血液透析的主要人群。血液透析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但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明显降低。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率是我们血液透析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就我院2002年以来46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4月~ 2 0 0 3年 2月 ,我院血液净化室应用血液透析联合家庭护理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 4 5例 ,观察其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抽非住院患者 4 5例 ,男 2 8例 ,年龄 18~ 72岁 ,女 17例 ,年龄 2 5~ 6 7岁 ;行血液透析时间 6个月~ 7a ,平均血液透析时间 3.75a。1.2 方法。 (1)采用患者来院透析时讲解培训终末期肾病有关知识 ,发放肾病健康教育手册 ;(2 )定期家访 ,与其家庭成员沟通交流 ,解答示教 ;(3)随时接受电话咨询。1.3 结果。患者精神状态好 ,生存质量提高 ,并发症少或延缓出现。2 护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已成为血液透析的主要人群.血液透析是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1]),但与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4月~2003年2月,我院血液净化室应用血液透析联合家庭护理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45例,观察其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 13 IL-13)水平以及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对其的影响,并判断其能否作为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指标。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30例ESRD患者分为未透析组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组,MHD组随机分为纤维素生物膜组(650)和聚砜膜组(F6)各10例,同时设立健康正常者1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浆中IL-13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i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SPBMC)经及未经植物凝集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干预的培养上清中IL-13的水平,同时以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中IL-13mRNA的表达。结果ESRD未透析组及MHD组透析前血浆IL-13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MHD组经透析后血浆IL-13水平下降。ESRD未透析患者的PBMc经PHA刺激后IL-13培养上清水平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650组PBMC经PHA刺激后IL-13培养上清水平及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F6组PBMC经PHA刺激后IL-13培养上清水平及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①ESRD患者体内处于微炎症状态;②血液透析可改善其炎症状态,从而使IL-13水平下调;③聚砜膜较纤维素生物膜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能力;④IL-13可作为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细节护理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细节护理),各70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透析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KDTA、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