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雪  张国惠  唐永利 《护理学杂志》2015,30(6):89-90,99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意外创伤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并发掘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选取7例意外创伤截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Giorgi分析步骤分析资料。结果意外创伤截肢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体验有心理斗争:负性心理与正性心理并存;人生感悟:重新审视生命、享受生活并延伸利他行为;情感支持:社会支持是坚持下去的动力;有效应对:从比较中获得平衡;榜样学习:个人力量增强,尽己所能实现自己的价值5个主题。结论意外创伤截肢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是一个持续过程,发现和引导患者正性心理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医护人员应了解其所需、关注其正性心理变化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达到社会功能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深入了解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真实体验,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法联合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2例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或电话访谈形式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 结果 共提炼出自我反思、自我重塑(人生价值观的改变、个人力量增强、对疾病认识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自我实现(积极心理、有效应对、利他行为)3个主题及6个亚主题。 结论 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患者在对抗逆境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创伤后成长,并呈现出积极自我变化。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积极体验,激发患者积极力量,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闫迪  王燕  张青月  王小媛  达雪琦  尹健  强万敏 《护理学杂志》2023,28(17):100-102+125
目的 深入了解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真实体验,为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法,以目的抽样法联合滚雪球抽样法选取12例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或电话访谈形式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自我反思、自我重塑(人生价值观的改变、个人力量增强、对疾病认识由消极转变为积极)、自我实现(积极心理、有效应对、利他行为)3个主题及6个亚主题。结论 乳腺癌乳房再造术后患者在对抗逆境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创伤后成长,并呈现出积极自我变化。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积极体验,激发患者积极力量,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情境下,认知行为干预对意外创伤者创伤后成长的效用。方法在南京某社区康复医院内实施干预,将因车祸、工伤等意外创伤导致入院且伴肢体残缺的37例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n=17)和常规组(n=20)。常规组仅发放资料,干预组实施为期6周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创伤后成长总分、人生感悟、与他人关系分量表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创伤后成长除个人力量外总分及4个分量表得分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促进伤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为临床医护人员促进意外创伤者积极心理调适提供较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的修订及信效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引入我国意外创伤者的心理评估与干预,以新视角促进伤者身心康复。方法对PTGI进行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及语义分析,在意外创伤者中使用,检验其信效度。结果各维度及总量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611~0.874,因子分析显示为5个维度。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我国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患者创伤后成长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为创伤后不同阶段心理干预提供实证支持.方法 以目的 抽样法选择1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分别在出院前1d、出院后3个月、6个月3个时间点进行深度面对面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轨迹可归纳为破坏与应激、重建与困苦、成长的融合3个阶段;3个阶段并非线性递进关系,而是处于动态演变的情景之中.创伤后成长轨迹有3种类型,分别为持续应激、逐渐成长、成长回落.结论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呈现为非线性递进的3个阶段和3种成长轨迹,医护人员可参照实施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意外创伤者早期创伤后成长水平及与自我表露的关系。方法采用情感表达矛盾问卷、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和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对320例意外伤者于受伤90 d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41.89±13.06)分,与积极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表达、积极情绪表达强度和消极情绪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控制人口学变量后,积极情绪表达强度和消极情绪表达强度可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均P0.05)。结论意外创伤者早期阶段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临床护士需尽早干预,鼓励伤者深层次表露各种情绪以促其个人成长。  相似文献   

8.
张蕊 《护理学杂志》2024,39(2):19-22
目的 了解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对术前预康复的感知,为制定术前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术前接受过预康复健康教育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15例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术前预康复的意向(态度积极、愿意尝试接受、缺乏行为动机)、术前预康复的益处(利于适应手术、改善术后结局)、术前预康复障碍(环境设施障碍、安全问题、准备时间不足)、术前预康复需求(信息咨询需求、完善方案需求、联系支持需求)。结论 老年早期肺癌患者对术前预康复有积极接受的倾向,术前预康复有助于加速术后康复。医护人员应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患者实施术前预康复、构建适老化术前预康复方案、完善联系支持体系,以提高术前预康复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全喉切除术患者创伤后成长和伤残接受度的关系,为促进全喉切除术患者心理社会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伤残接受度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80例全喉切除术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全喉切除术患者伤残接受度总分为(66.76±10.21)分,总体处于中等接受水平;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4.44±12.43)分,除新的可能性及欣赏生活2个维度外,其他维度评分显著高于肿瘤患者(P0.05,P0.01);创伤后成长及其5个维度与伤残接受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全喉切除术患者伤残接受度处于中等水平,全喉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精神及心理不同程度的创伤,积极关注并采取有效策略,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性训练及鼓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可提高患者伤残接受水平,从而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10.
周鹭  张倩  崔焱 《护理学杂志》2023,28(9):49-51
目的 了解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整体症状体验,为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症状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16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并提炼主题。 结果 提炼出症状感知(认知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生理症状)、症状评价(对疾病症状缺乏正确认知、对自身的影响)、症状应对(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共3个主题和7个亚主题。 结论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症状复杂且相互影响、对疾病症状缺乏正确认知、部分患者存在消极应对情况。应提高中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构建轻度认知障碍症状评估工具和干预方案,给予患者多方面社会支持,以有效缓解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症状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