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院前急救模式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将4256例院前急救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即将A组由本市非专业化院前急救小组救治的2013例作为对照组;将B组由德阳市急救中心专职院前急救小组救治的2243例作为研究组,将两组的院前救治情况及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院内反应时间及到达现场时间、院前处置率及院前救治有效率专业组高于非专业组,院前病死率专业组低于非专业组。结论专业化队伍能全面改善院前急救质量,提高救治成功率,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将成为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1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开展院前急救的意义和本地区院前急救的特点。方法对我院开展院前急救工作近3年来1120例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急救病因以创伤和心脑血管病为主,发病年龄以30~49岁多见,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5.
李卉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5,6(5):301-30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1/12院前急救的36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总抢救成功率98.3%,其中心肺复苏(CPR)成功率48.5%,危重症抢救成功率93.3%。结论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①良好齐全的院前急救设备;②高素质急救人员;③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建立区域性社区急救医疗模式的方法和作用。方法通过建设社区急救网点、完善院前急救科室和院内急救科室及其衔接程序,进一步完善医疗急救模式,抽样调查680例急诊患者和60名护师(社区护师30名,急诊科护师30名),对建设区域性社区急救医疗模式前后本社区院前患者活的院前急救率和发病到获得治疗时间、急诊救治成功率进行比较;比较建立区域性社区急救医疗模式60名护师的急救核型能力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率为100.00%,发病到获得救治时间为(4.5±1.4)min,急救成功率为85.00%,对照组分别为90.29%、(18.7±14.6)min、72.0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建立区域性社区急救医疗模式前社区医师急救能力评价评分为(78.84±12.19)分,建立后为(84.56±9.47)分;建立前急诊医师急救能力评价评分为(88.47±8.22)分,建立后为(95.44±3.69)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建立区域性社区急救医疗模式有助于缩短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和急救成功率,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成功率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5月初我们院前急救166例急性脑卒中病例(不包括院前已死亡者),总结经验。结果:总抢救成功率98.2%。结论:提高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1)艮好状态的院前急救药品及设备;(2)高素质的急救医护人员;(3)正确执行规范化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9.
10.
随着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迅速发展,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已从传统单一的转运模式发展为抢险救灾、现场危重症的救护、转运途中的对症护理等一条龙服务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配合医生进行有效治疗,提高救治效率,出色地完成每一次救援任务,探索一种适合这一特点的护理模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社区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培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对策。方法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理论教授—教员示范—教员指导下的现场练习—考核方式进行培训。DVD播放后理论教授—教学示范—教员指导下的现场练习—考核方式进行培训。DVD播放后理论教授—教学示范—教员指导下的现场练习—情景教学—考核方式进行培训。结果①对于出现紧急情况时,接受过2次及以上培训的工作人员采取急救措施率为44%,拨打急救电话为56%;未接受过培训的工作人员中有15.38%的采取不予理会。②经过培训后,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但随着时间推移,考核成绩逐步下降。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发生紧急情况时所做出的判断和行为选择,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居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鉴于我国急救医学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对院前急救转运工作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这与院前危重急救患的医疗需求形成尖锐矛盾。必然迫使对急、伤、危、重症病人在转诊、转院途中监护的迅速发展。针对院前急救病情重、病种杂的特点,如何找出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该项工作的相关模式,提高救治质量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12月1日~2002年11月30日共1295例资料完整的院前急救转运进行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院外急救越来越成为急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将院外急救病人安全转运至院内,这对于维持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减轻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院前急救模式治疗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为提高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的抢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在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急诊科出诊抢救的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采用先就地治疗后转运的模武施救;对照组30例采用边转运边治疗的模式救治。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1.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Hc=5.13,P〈0.05);急救后到达急诊室时观察组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采用先治疗后转运的模式可提高急性左侧心力衰竭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实施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价值。方法 于2020年1月—2021年11月随机选取该院急救站实施院前急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作对照组(2020年1—12月,40例)与观察组(2021年1—11月,40例)。对照组实施现场传统救治后送往医院治疗,观察组开展现场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后送往医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情况,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征求患者或家属配合对该次院前急救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急救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表示对该次院前急救过程中处置措施、专业能力、应急能力、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急救各环节用时情况,更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满意度,提倡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院加入本市110/120联动急救医疗体系,发扬果断、迅速、争分夺秒的工作作风,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现将我院2006年5月~2007年4月进行院前急救的2071例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为提高危重病的抢救成功率及多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拨打"120"院前急救电话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了相关的拨打方法及注意事项。希望通过本次探讨,最终加强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急救意识、知识、技能,能够正确拨打"120"院前急救电话,让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使院前急救更加行之有效,从而救治更多的患者,挽救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20.
旅游区院前急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旅游区院前急救模式。方法:对266例院急救病例进行分类处理。结果:占前三位疾病是外伤、中毒、心脑血管疾病,除8例死亡外,全部转送院内诊治。结论: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关键环节,关系到院内进一步急救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