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鹏  赵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3,(11):1117-1117,1140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2岁。2012年7月2日在外院诊断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氨)20d后出现高热,体温最高39.0℃,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瘙痒,考虑“药物疹”。予以停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2.
3.
4.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1岁.2009年7月10日开始轻微咳嗽、有胸痛、盗汗伴乏力,因症状轻未加以注意进行就诊,2009年8月8日因劳累咳嗽,痰中带血2次,在县医院初次就诊,线胸片显示:右肺浸润性结核.2009年8月10日前往省级专科医院就诊,诊断为右肺浸润性结核伴空洞,同时来笔者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进行治疗.否认有肝脏病史,否认有糖尿病史、药物过敏史、烟酒史及癫痫史.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结核病提倡不住院治疗,广泛采用规程化疗已成为全球性趋势。结核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由于用药量大、品种多、时间长,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门诊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相对住院而言风险更大。抗结核药物引起血液系统异常文献报道较少,往往被临床医师所忽视。为探讨其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现将我院2012年5月收治的1例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74岁。主因咳嗽、咳痰 4天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入院查体 :体重 76kg ,体温 36℃ ,脉搏 76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一般情况好 ,营养中等 ,右肩胛线第9肋以下叩浊 ,呼吸音低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肝区无叩痛。血、尿、粪常规正常、肝功正常、乙肝 7项正常、肾功正常。腹部B超肝脾无异常。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常规为渗出液、CEA、LDH正常、溶菌酶 92 μg/ml。胸腔积液病理未见瘤细胞。 1∶5 0PPD实验强阳性。诊断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经结核病院会诊 ,给予异烟肼 …  相似文献   

7.
韦氏肉芽肿致盲肠穿孔1例费洪江,余云(第二临床学院外科)关键词韦氏肉芽肿;盲肠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6个月前淋雨后头痛、发热、咳痰带血,双下肢弥漫性出血性皮疹,泪腺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胸片见双肺弥漫性絮状阴影,血清类风湿因子(+),血尿(+),...  相似文献   

8.
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抗痨期间,出现胸膜炎,临床上少见,我院偶遇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陈某某,男性,33岁,工人,住院号21610.  相似文献   

9.
胡代王  靖宽和 《重庆医学》1999,28(3):239-239
患者.女,27岁,1998年5月14日因颈部包块2年,消瘦、乏力、失眠5月、在第三军医大附院,经颈部包块(大小约1.5cm×1.5cm)活检术检查,病理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术前血常规检查WBC6.5×109/L,N0.6,L0.4,血小板117×109/L。,Hb107g/L,肝功能检查正常,术后摄后前位胸片示”右下肺第四前肋间内中带见少许密度不均的班片状影、边界欠清”,痰涂片查抗酸杆菌三次均为阴性(一),最后诊断为“左颈部淋巴结结核,右下肺结核”,5月18日INH0.3每日1次,RFP0.…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4岁,因停经2mo,确诊为早孕,于2006年5月16日入院。患者长期使用皮埋剂的方法避孕,第1次于2001年在湖北郧西县植入皮埋剂,因皮埋剂有效避孕期为4a,故于2004年8月重新在左上臂内侧皮下植入2根左炔诺孕酮硅胶棒(简称皮埋剂,上海达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有效避孕期4a)。患者于2006年1月上旬感右胸部不适、气促,同月26日被确诊患结核性胸膜炎,  相似文献   

11.
正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为全身性具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受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等血液学异常为特征的严重的全身药物不良反应[1]。在结核患者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方可达到治疗效果,联合用药使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且明确致敏药物困难,不利于患者治疗的进行。现有的结核药物说明书中均没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结核患者经抗痨治疗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的具体类型、出现时间、年龄构成,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76例因服用抗结核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患者经抗痨治疗后出现ADR的时间多集中在前10 d,且男性出现ADR的几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核患者在服用利福平(rifampicin,RFP)与异烟肼(isoniazid,INH)后出现肝毒性的几率较高(P < 0.05),结核患者服用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后出现高尿酸血症的几率较高(P < 0.05)。患者服用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后出现皮肤瘙痒的发生率较高(P < 0.05)。   结论   抗结核药物可能导致的ADR多为高尿酸血症、瘙痒、皮疹、肝损伤等。患者初次用药后10d内可能因药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ADR。因此,临床医生在其工作中需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以降低患者用药后出现AD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例1 50岁,男性,因低热、咳嗽半个月,胸片示右上肺结核,应用利福平0.6g、异烟肼0.3g、乙胺丁醇1.0g、吡嗪酰胺1.0g,每日1次,1个月后出现脱发及颜面皮疹,2个月后改为利福平0.6g,异烟肼0.3g,每日1次,头发继续脱落。坚持完成5个月的巩固治疗,停药后头发逐渐长出。 例2 32岁,男性,因低热,咳嗽1个月,胸片示左上肺结核,应用利福平0.6g、异烟肼0.3g,吡嗪酰胺1.0g,每日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核患者经抗痨治疗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的具体类型、出现时间、年龄构成,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76例因服用抗结核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3例肺结核病人在抗结核过程中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时间分布及类型均不同。结论:多数抗结核药物均可引起不良反应,通常较轻,不必停药,反应特别严重者可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0岁,因中下腹反复阵发性绞痛2个月入院.病程中腹痛呈阵发性发作,伴恶心及呕吐胃内容物.肛门排气后腹痛消失.体检:T36.8℃,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明显,右中腹可触及一6×2cm大小包块,压痛明显,质韧,活动度不大,余无阳性体征.入院肠镜检查见回盲瓣后唇上一2.0×1.5cm肿物突向盲肠腔,其旁见一3.5×3.5×4.5cm肿物,表面结节不平,质硬,覆厚薄不均污秽苔.镜头顺回盲瓣前唇进入回肠10cm未见异常.外院B超示:胆囊填满型结石,胆囊炎.本院CT示:①胆结石,胆囊炎.②升结肠中下段占位病变.术前诊断①结肠癌.  相似文献   

18.
1944年,链霉素的问世开创了抗结核药物治疗新时代,1946年对氨基水杨酸开发成功,1950年乙胺丁醇的研制,到了1951年异烟肼顺利应用于临床,宣告了结核病从此进入了化学治疗(化疗)时代。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物从1944年发现链霉素开始已经经历了60年的时间,在这60年中,不断有新的抗结核药物被发现。20世纪70年代利福平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结核病短程化疗的新时代,如今已有10余种抗结核药物问世,并取得良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以及结核病与HIWAIDS并发导致的结核病疫情的再度上升,结核病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然而,近四十余年来,几乎没有新作用机制的抗结核药物问世,现有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新的作用机制的抗结核药物的出现。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逐渐开发了一些具有潜在抗结核作用的新药,这些很有前途的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为抗结核药物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处于临床试验不同阶段的抗结核药物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