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小峰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24-1325
目的了解石油化工作业对工人职业健康的影响,掌握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和主要职业影响因素。方法以某石油化工厂职工352人作接触组;以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该厂行政干部、学校老师247人作对照组,对接触组和对照组均用统一的询问方法调查职业史、既往史、家族史、吸烟饮酒史和现病史,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对职业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石油化工作业工人慢性上呼吸道疾病检出率为5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和慢性鼻炎分别占77.2%、6.4%和16.4%。X线胸片显示两肺纹理增粗、紊乱等异常改变,接触组异常率(12.5%)较对照组(3.3%)明显增高(P<0.05)。接触组肺功能指标实测值显著低于预计值(P<0.05)。上呼吸道疾患率和肺功能异常率均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石油化工作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应加强对接触者进行定期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以便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方法 对广东省某氯碱化工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氯气浓度监测,并对196名氯气作业人员(接触组)和178名非接触尘、毒危害人员(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作业场所共测量氯气作业点15个,75个样品.各岗位氯气浓度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1 m...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木器家具生产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普宁市5家木器家具厂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接触组肝功能及心电图异常、白细胞及红细胞减少和肺部纹理增粗检出率分别为:11.8%、8.4%、11.5%、7.4%和5.2%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木器家具生产行业中的木尘、噪声和有机溶剂等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造成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制定职业健康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江门市职业病防治所体检中心的职业健康监护与监测信息系统中收集2020年472例电焊作业工人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472例电焊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根据性别及年龄1∶1配对,选择472例办公室人员(无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作为对照组,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比较两组人员的健康状况。结果 472例电焊作业工人均未检出疑似职业病病例;接触组人群肺通气功能减退率(29.7%)高于对照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1,P<0.05);接触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率(15.3%)高于对照组(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9,P<0.05);接触组人群眼晶状体混浊率(10.8%)高于对照组(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27,P<0.05);接触组人群眼晶状体混浊部位以后囊为主,形态以点状为主。结论 江门市电焊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关注电焊作业对电焊作业工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厦门地区树脂工艺品行业有害气体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探索有效和经济可行的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厦门地区树脂工艺品行业有害气体接触的400名工人作为接触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进行作业场所监测及职业卫生问卷调查,另选400名未接触过有害气体的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接触组工人健康检查中,症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白细胞计数异常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增高.接触组工人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及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合格情况对其白细胞计数异常有显著影响(均P <0.05或P<0.01).结论 厦门市树脂工艺品企业彩绘工艺工作场所中有毒气体会对作业工人的健康造成明显影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高接毒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以有效地防止有毒气体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了解某铸造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粉尘、高温)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某铸造公司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粉尘+高温作业和粉尘+噪声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粉尘作业人员;粉尘+噪声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率(23.2%)和高血压检出率(19.8%)分别高于粉尘作业人员。提示,噪声、粉尘、高温及其联合作用对作业人员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均造成一定的影响,企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对作业工人肝脏超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开封市某化工厂161名接苯作业人员作为病例组,开封市某火电厂172名有害作业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职业史调查,彩超、肝功能检查。结果接苯组肝部彩超异常率及肝功能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肝部彩超及肝功能可作为苯接触人群慢性肝损害的动态监测指标,以便及时掌握苯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汽车制造业中噪声接触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2017年依据《职业健康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对佛山市南海区某汽车制造厂接触噪声作业在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702名接触噪声作业在岗人员检出患有目标疾病15例,检出率2.14%,其中疑似职业性噪声聋4例,检出率0.57%;职业禁忌证11例,检出率1.57%。纯音听力测试异常率19.23%,血压异常率7.41%,心电图异常率6.98%。不同年龄、工龄组目标疾病、血压、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健康损害较大,自我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应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9.
马子建  李俊 《职业与健康》2011,27(7):753-754
目的了解合肥市混苯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对工人的健康影响特点。方法对接触混苯的214名作业人员及对照组190人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职业史、内科、血液、心电图检查等)。结果接触组人员的神经衰弱综合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2,P<0.01)。血象中WBC、PLT减少百分率接触组高于对照组(χ2分别为12.95和7.97,均P<0.01)。女工的月经紊乱、月经量改变的阳性率接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混苯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铝厂近年来接氟、接尘、接噪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和重点监护人群,为管理部门制订职业健康监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某铝业公司2011—2015年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电解铝厂作业工人共计2 287人,其中临床健康检查异常率为47.84%,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为11.59%。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为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粉尘和噪声。不同年份的氟和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B超、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和转氨酶异常。B超和肝功能的检出率在不同接害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超和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接氟职工心电图异常率和接噪职工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该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并对工人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企业应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以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公路粉尘对养路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分散度、游离Si O2含量;按粉尘作业体检项目对养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作业环境空气粉尘平均浓度为2.3 mg/m3;粉尘分散度5μm占54.2%,≥5μm占16.7%,≥10μm占30.0%;游离Si O2含量平均为43.4%。钦州市养路工(接触粉尘组)428人中98.1%接受体检,其中检出五官异常率为21.4%,肺部异常率为12.6%,心脏异常率为6.0%。非接尘的机关及后勤工作人员(对照组)350人检出五官异常率为10.6%,肺部异常率为6.3%,心脏异常率为2.9%。两组比较,五官检查异常率(χ2=16.34,P0.01)、肺部检查异常率(χ2=4.2,P0.05)及X线胸片肺纹理增粗率(χ2=5.4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公路粉尘对养路工人健康存在职业性危害。  相似文献   

12.
枣庄市薛城区某制鞋厂职业危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外资制鞋厂职业危害状况,了解苯系化合物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10月,对该厂车间空气中苯系物浓度进行检测,对接苯人员和部分非接苯人员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自觉症状、体征、血象异常的多项指标的罹患率接触组高于对照组,多项血象异常罹患率接触组中刷胶组高于非刷胶组。[结论]该制鞋厂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损害,需进行彻底整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铁路车辆段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其异常原因,为做好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提出治理对策。方法选取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716人为接触组,选取该段机关人员524人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高血压异常情况。结果接触组高血压异常率29.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应采取可行的预防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入了解中药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广州市某大型中药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的方法,调查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并对其作业工人2015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中药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药物粉尘、高温、微波、噪声等,职业健康检查317人,结果目前未见异常者97人(30.60%),复查者2人(0.63%),职业禁忌证者8人(2.52%),其他疾病或异常者210人(66.25%)。其中接触微波、噪声和高温的作业工人异常率较高。结论中药生产企业影响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和微波,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提示应该注意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15.
电焊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电焊工作业环境和健康状况。[方法]选择7家有电焊作业企业,对焊接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工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职业健康检查。501名电焊工人作为接触组,319名不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的其它岗位工人作为对照组,对160名接触组工人和202名对照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电焊烟尘平均浓度为3.796mg/m^2,超标率23.89%;噪声平均85.90dB(A),超标率60.0%。焊工组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胸痛其余主诉症状和胸片、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焊作业场所危害因素超标多,须加强防护。作业工人健康水平降低以听力损失为主,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苯作业相关知信行状况,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414名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同时对工人进行苯作业工人职业卫生知信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工人414人,血常规异常率为26.8%。男性血压、彩超、ALT的异常率高于女性,女性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异常率高于男性。知信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96份,其中85.5%工人接受过上岗前培训,97.9%工人知道自己接触苯,97.2%工人知道苯对人体有害,81.3%工人答对了苯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只有69.4%工人能准确说出苯进人人体后的具体损害。工人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比例较高,为96.1%。女工人防护用品使用率和参加安全卫生活动率均高于男工人。是否经常佩戴防护用品和是否参加职业安全卫生活动与血常规结果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对女性造血系统的危害较男性更为严重,应尽量不安排女性从事苯作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促进工人掌握相关防护知识,形成和保持正确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市制鞋行业接苯作业人员健康现状,确保工人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接触苯、甲苯作业的职工(接触组)和不接触苯、甲苯的公务员(对照组)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和评价。结果对6家企业接触苯作业的裁断、制帮、制底、粘胶、合底、包装工进行检测,其中4家个体作坊企业粘胶工接触苯CTWA和CSTEL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市第二皮鞋厂裁断工、合底工接触苯CSTEL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共有72人进行了健康检查,其中外周血白细胞降低4人(5.6%),神经衰弱综合征27人(37.5%);与对照组相比,接触组工人的外周血白细胞降低率、神经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取安装通风排毒设施、改革工艺、加强自动化等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对减少作业工人职业危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公司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分析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公司接触噪声作业的145名员工与未接触噪声作业的110名员工进行对照分析,对两组的心电图、血压、电测听等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两组高血压患病率、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工龄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听力损伤也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工龄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结论抓住噪声源头的治理,给员工佩带防护耳塞或耳罩,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提高他们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9.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5):427-428
了解某纯碱生产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对该企业436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表明,常规检查项目异常率较高的依次为B超、血糖血脂、血压,分别为53.9%、38.8%、29.4%;听力异常率为41.3%;吸烟率、饮酒率较高,分别为55.7%、27.3%。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危害工人相关指标异常率均低于噪声(χ~2=249.8,P0.01、χ~2=304.4,P0.01)。提示,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工人听力损伤、一般健康影响比较严重。需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的健康情况,为该行业职业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54家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对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人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内科常规、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肝脾B超、纯音测听等,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职业健康检查共1 367人,异常检出率为66.9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有机溶剂(包括苯系物、正己烷、甲醇等)、噪声、粉尘、酸雾或酸酐;其中有机溶剂、粉尘、噪声作业接触率分别为58.38%(798人)、34.60%(473人)和28.16%(385人),目标疾病检出率分别为2.38%(共19人,其中有2例疑似职业性慢性苯中毒)、0.21%(1人)和4.42%(17人);整体目标疾病检出率为2.71%;有机溶剂、噪声、整体目标疾病检出率均高于2012年全区职业人群(均P0.05)。按危害因素分类,接触苯系物作业工人的血常规、肝脾B超异常检出率,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纯音测听异常检出率,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以及整体工人的纯音测听、心电图、肝脾B超异常检出率均高于2012年全区职业人群(均P0.05)。结论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较大,特别是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系物)、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最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管理,而企业自身则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改善作业环境,定期给作业工人做职业健康检查等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