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反向线圈以提高八字形线圈的聚焦性,同时衰减八字形线圈在头皮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减少对人体头部表面的刺激。方法根据反向线圈具有可变的高度和角度的特点,基于真实头部模型,对不同高度、角度和尺寸的反向线圈分别从电场强度、刺激深度及聚焦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与八字形线圈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选用合适参数的反向线圈,在头皮处产生的电场强度比八字形线圈减少了34.55%,刺激深度增加了1.6%,聚焦性提高了31.3%。结论使用合适的反向线圈可以减少八字形线圈对头皮处的影响,并提高聚焦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铁芯的位置与大小对经颅磁刺激线圈特性的影响,并设计经颅磁刺激铁芯线圈.方法 在8字形线圈和双锥形线圈结构中引入不同位置、尺寸的铁芯,利用COMSOL软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最大诱发电场、刺激深度、聚焦性变化规律,并通过品质因子对线圈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基于8字形线圈的优化中,铁芯两脚靠近线圈相近两边,填...  相似文献   

3.
<正>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由Barker等首先创立的一种用于调节和干预大脑功能的物理方法[1],其原理为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2]。最早仅用于运动神经功能完整性的诊断,由于其无创、无痛、非侵袭  相似文献   

4.
经颅磁刺激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侵入性的经颅磁刺激可以产生无痛性感应电流来激活皮质,从而改变大脑内的生理过程,实现皮质功能定位。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大脑局部皮质兴奋性,改变皮质代谢及脑血流来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例如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脑卒中后遗症和精神疾病等。在合适的刺激参数下,经颅磁刺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框架立体定位导航式经颅磁刺激可以提高刺激部位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由于多通道经颅磁刺激中帽型线圈阵列结构的复杂性,很难确定激励线圈的数量,以使其产生的电场满足要求,本文基于真实的头模型分析了帽型线圈阵列中3种不同数量的线圈单元对头模型内电场分布的影响。方法首先基于真实的MRI数据建立头模型,然后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获得了线圈数量分别为2、4和6的线圈单元在真实头模型中的电场分布,最后对感应电场的衰减度、电场强度和聚焦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线圈和6线圈单元的电场衰减度相似,都小于2线圈单元;相较于2线圈,4线圈单元的电场强度增加幅度较大,6线圈与4线圈单元电场强度的增益相似;线圈数量的增加会使电场聚焦点下移,更偏向于深层聚焦。结论在帽型多通道经颅磁刺激临床应用中,可为满足具体刺激要求的激励线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专家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专家团队编写。专家共识根据截至2017年11月发表的临床研究并基于循证医学标准,发布rTMS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案推荐,包括:抑郁症、疼痛、运动障碍、中风、癫痫、耳鸣、焦虑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物质成瘾和睡眠障碍等疾病。专家共识介绍了临床上rTMS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规范了治疗流程和操作技术。旨在为从事rTMS治疗的临床工作人员制定培训和应用的专业标准,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该治疗技术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多信道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实现方式,以实现对具有多点同时刺激、刺激点可移动等优点的磁刺激技术的模拟仿真.方法 分析圆形线圈感应电场分布规律,设计并建立了一种2×5×5的交叉型线圈阵列模型;针对优化问题设计了结合模式搜索的混合遗传算法,对交叉型线圈阵列的电流组态进行了优化.结果 给出了两点刺激和三点刺激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遗传算法具有很好的全局和局部搜索特性,在优化算法的优化下,交叉型线圈阵列可以有效逼近指定的感应电场分布.结论 本文设计的线圈阵列结构和优化算法实现了经颅磁刺激中的多点刺激和刺激点移动问题,对于多信道经颅磁刺激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军人精神分裂症难治性慢性幻听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军人精神分裂症伴慢性幻听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变的前提下,观察组给予左侧颞顶叶2周共10次低频(1Hz)rTMS刺激,对照组给予参数与观察组相同的假rTMS刺激。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及幻听症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NSS量表幻听因子分值由(5.1±1.5)分降至(2.5±1.1)分,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均完成试验。结论:低频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难治性慢性幻听,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运动员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重基线设计,在被试脑干的中缝核区域分别施加1 Hz、80%静息阈值(RMT)、1500次rTMS(持续10秒间隔2秒),比较干预前、后自评睡眠质量、状态焦虑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rTMS干预后被试的自评睡眠质量提高,状态焦虑降低,睡眠恢复正常。结论:将rTMS作为干预手段对运动员进行睡眠调节,能够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血清催乳素升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并随机分配至4个rTMS干预组.干预期间,原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案不变.于治疗前、后对4组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同时进行血清催乳素(PRL)测定.结果 TBS组患者的血清PRL 水平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 Hz组患者变化不明显, 20 Hz组患者患者的血清PRL水平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采用TBS模式治疗后,患者的血清PRL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伴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方法,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伪刺激治疗,试验组采用rTMS治疗,共持续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和临床疗效总印象量表(CGI)评估病情与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幻听、PANSS阳性症状评分、一般情况评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症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AHRS评分和CG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没有患者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结论 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改善其幻听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陈怡 《西南军医》2016,(2):165-169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困难,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重点。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有明显优势。本文就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为一种治疗精神分裂症(SZ)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局部神经调节的研究之中。rTMS对治疗SZ的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等)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对SZ的阴性症状也有一定改善作用。然而,如何精确定位和刺激强度的选择以及哪些SZ患者最适合rTMS治疗等问题尚未明确。运用MRI等影像学方法,从脑结构、功能和代谢等角度去探究rTMS的治疗作用机制及疗效预测,对于rTMS定位和评估治疗结果等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旨在就SZ患者进行rTMS治疗前后的头颅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阐述了rTMS的潜在作用机制、疗效预测手段和神经导航定位等方面的最新发现,主要进展有额叶皮层厚度的改变、左半球颞顶皮层及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功能障碍与精神分裂症rTMS治疗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有关,基于MRI的神经导航定位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进高原失眠官兵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及其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收集60名急进高原失眠官兵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rTMS治疗组和对照组,rTMS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连续治疗7 d,对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6.
经颅电刺激(tE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神经功能调节方式,可通过恒定直流和交流弱电流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提升人体运动控制能力。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主要梳理了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有关经颅电刺激对人体运动控制能力影响的相关文献,回顾了不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范式和tDCS对人体运动控制功能的影响,以及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对人体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目前tES技术对人体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尚未达成共识,但已有的大量研究结果证实,通过不同的tES刺激范式可提高肢体运动控制任务的运动表现,同时tES的最佳刺激范式以及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验证经颅磁刺激下靶向肌肉之肌音信号用于检测运动诱发电位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系统辨识.方法 5名健康受试者参加测试实验,同步记录经颅磁刺激下受试者右侧拇短展肌的肌音与肌电信号,提取持续时间、幅值、峰峰值、区域、厚度以及潜伏期6种特征做对比分析;用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法辨识经颅磁刺激-肌音信号系统.结果 肌音和肌电信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抗抑郁作用的性别差异以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rTMS连续作用10d(15Hz,1.0T,共2000次刺激),以强迫游泳实验观察抗抑郁作用及其性别差异。Morris水迷宫实验考察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强迫游泳实验中,rTMS具有抗抑郁作用。且rTMS对悬浮时间和挣扎时间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在Morris水迷宫实验的定向航行实验中,未发现性别差异,但rTMS对逃逸潜伏期有显著性作用,延长逃逸潜伏期,表明学习能力下降。空间探索实验中,无显著性差异,rTMS对大鼠的记忆能力无影响。结论 长期rTMS对Wistar大鼠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具有性别差异。而且,长期rTMS降低了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空间学习能力,但对空间记忆能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主要是研究大脑在静息状态时的自发活动;功能连接在分析抑郁症rTMS时较为常用,反映了静息状态下不同脑区血氧信号的即时联系,表明不同脑区间连接上的功能差异。本研究对近年脑网络功能连接预测rTMS治疗抑郁症疗效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有望为抑郁症rTMS个性化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伴有幻听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至高频刺激组(31例)、低频刺激组(29例)和伪刺激组(3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