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对210例唐山大地震(1976年)时受到脊髓损伤而后继发下肢感觉丧失性疼痛的患者,在1991~1993年间(损伤后15~17年)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和治疗。其中弛缓型瘫痪占71%,痉挛型占29%。65%的患者在发病一年内出现疼痛,疼痛的部位在脊髓损伤面以下,多发于两大腿、腹股沟以下及足部。疼痛区感觉完全丧失,但仍有灼痛和刀割样痛发生,因此称之为感觉丧失性疼痛。应用了中医、西医的1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韩氏仪)效果最佳,近期有效率达到100%。在应用韩氏仪治疗的40名患者中有9人(将近1/4)在治疗后2年内未复发。该仪器携带方便,操作简便,用皮肤电极贴在穴位表面进行刺激,免除了扎针的操作,因此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10)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损伤平面的皮肤感觉阈值变化与差异,推测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治疗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39例SCI患者根据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使用神经妥乐平的不同情况分为轻、中、重3组,应用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的方法,测试损伤平面皮肤的单丝触觉、冷觉阈值、热觉阈值以及冷痛觉阈值、热痛觉阈值,并与20例正常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健康者相比,SCI患者损伤平面的单丝触觉阈、热觉阈均明显提高,冷觉阈明显降低。与无明显疼痛者比较,中、重度神经病理性疼痛者的单丝触觉阈、冷痛阈和热痛阈值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神经妥乐平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冷痛阈、热痛阈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妥乐平治疗SCI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其特定的解剖生理学基础。通过QST筛查,有利于对SCI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疼痛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并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住院病人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病人情绪状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病人疼痛强度。结果:最终干预组34例、对照组33例完成随访。两组病人治疗前SAS、SDS、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病人SAS、SDS评分均无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VAS评分同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虽然不能减轻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疼痛强度,但可以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K. MacIver 《European Journal of Pain》2009,13(Z1):S27-S27
6.
脊髓半切洞损伤后人胚嗅鞘细胞移植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进行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比较 ,从而选择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时机。方法 将 2 0只SD大鼠分成 3组 ,制成脊髓半切洞模型 ,第 1组予损伤后即刻移植细胞 ,其余 2组分别予伤后 2周和 4周移植等量的细胞 ,每组动物均饲养 1月后处死 ,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动物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评分 ,应用HRP TMB神经示踪计数伤侧中脑红核大细胞的数量 ,间接评价脊髓轴索再生的程度。结果 无论是神经功能评定还是中脑红核大细胞计数结果 ,伤后 2周和 4周组的动物均优于伤后即刻移植组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 ,伤后 4周组要优于 2周组 ,但 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脊髓损伤后延期进行细胞移植效果要优于伤后即刻移植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Linda L. Toth 《Rehabilitation nursing》1983,8(1):14-17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develop spasticity to some degree. … Spasticity, the heightened reflex activity of an isolated spinal cord, is one of the most incapacitating complications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raplegics and quadriplegics” (Coleman, 1976).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损伤后6 h、12 h、1 d、3 d、7 d组及假手术组共6组,每组6只,其中假手术组只做椎板切除。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GFAP和VEGF的动态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GFAP和VEGF水平均增高,两者有显著相关性(r=0.676,P〈0.01)。其中GFAP在损伤后的表达呈进行性增加,而VEGF的表达则在3 d左右达到高峰。结论 GFAP和VEGF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存在协同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评价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慢性重度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远期疗效.方法:从1980年10月至2005年12月施行颈腰椎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且资料完整的病例为入选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取出100例.按照疼痛六点行为评分法(BRS-6)进行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比较以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5~15年,平均5年8个月,优良率为95%.术后BRS-6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由术前4.3分降到术后1.4分,统计学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慢性重度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患者,经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者,行选择性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
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研究HO-1激动剂原卟啉钴(cobalt protoporphyrinⅨ,COPP)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Sham+Vehicle组、SNI+Vehicle和SNI+COPP组。术后第一天开始,Sham+Vehicle组和SNI+Vehicle组腹腔注射1%DMSO 10 ml/kg,SNI+COPP组腹腔注射0.1%COPP 10 mg/kg,均连续给药7天。各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D3)、7(D7)和14(D14)天测定大鼠50%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aw withdrawl threshold,PWT)。于术后D7、D14处死,取大鼠L4-6节段术侧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中HO-1、μ受体(μ-opioid receptor,MOR)和δ受体(δ-opioid receptor,DOR)的表达量变化。结果:(1)各组术前术侧PW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SNI+Vehicle组和SNI+COPP组较Sham+Vehicle组相比,在相同时间点术侧PWT值显著下降(P<0.05);与SNI+Vehicle组相比,SNI+COPP组在术后D7和D14术侧PWT显著升高(P<0.05)。(2)与Sham+Vehicle组相比,SNI+Vehicle组HO-1的表达在术后D7、D14明显增加(P<0.05),MOR、DOR无明显改变(P>0.05);与SNI+Vehicle组相比,SNI+COPP组的HO-1与MOR的表达在术后D7、D14有显著提高(P<0.05),DOR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腔注射HO-1激动剂COPP可缓解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调节阿片受体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Robert C. Geig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1980,5(6):16-19
This article describes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neurophysiology of sexual response in persons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and the non-cord injured. Recogni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other implications for sex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with the spinal cord injured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7)
目的:通过观察坐骨神经压迫模型CCI(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和脊神经结扎SNL(spinal nerve ligation,SNL)两种经典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自噬特异性蛋白表达,探讨两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自噬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200~250 g)分为CCI假手术组(sC组),CCI组(C组),CCI+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C+V组),CCI+腹腔注射氯喹组(C+C组),SNL假手术组(sS组),SNL组(S组),SNL+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S+V组),SNL+腹腔注射氯喹组(S+C组)。各组术前以及术后1、3、5、7天进行疼痛行为学测试。在术后7天sC组、C组取脊髓L4~6,sS组、S组取脊髓L4~5进行LC3、p62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C+C组、C+V组、S+C组、S+V组检测LC3表达水平。结果:CCI模型和SNL模型产生明显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改变,注射氯喹导致机械痛阈降低;CCI模型中LC3-II、p62与假手术组相比升高;SNL模型与相应假手术组相比LC3-II升高,p62升高。C+C组和对照组相比LC3升高,S+C组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LC3升高。结论: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自噬发生的改变不尽相同,并且抑制自噬可以增加神经病理性疼痛。增强自噬可以成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