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重组人乳铁蛋白(recombinant human lactoferrin,rHLF)分别在体外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消化稳定性.方法 采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在体外建立模拟胃肠环境消化体系,测定重组人乳铁蛋白在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重组人乳铁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浓度分别为5.0和2.0 mg/ml.在重组人乳铁蛋白与模拟胃/肠液反应后的0、15、30 s和1、2、5、10、20、30、60 min取样,根据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判断重组人乳铁蛋白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 重组人乳铁蛋白在体外模拟胃液中2 min内降解,在模拟肠液中60 min内不能完全降解.结论 重组人乳铁蛋白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易被降解消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转G10evo、Cry1Ab/Cry2Ab基因抗虫耐草甘膦玉米(GAB-3)中的外源基因表达蛋白1Ab、2Ab和G10(EPSPS)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稳定性。方法根据国家标准建立体外模拟胃肠环境消化体系,对照或样品均以5 g/L进行模拟胃液消化,以2 g/L进行模拟肠液消化。于反应0 s、15 s、2 min、30 min和60 min时取出200μl模拟消化液,加入上样缓冲液并沸水浴5 min终止反应。然后将消化后的对照及样品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染色并使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结果作为稳定对照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TI)在模拟胃肠液中60 min未被消化,作为不稳定对照的酪蛋白(α-casein)在模拟胃肠液中15 s内全部消化。外源基因表达蛋白1Ab、2Ab和G10(EPSPS)在模拟胃液中2 min内完全消化,在模拟肠液中30 min内完全消化。结论转基因玉米(GAB-3)的外源基因表达蛋白1Ab、2Ab和G10(EPSPS)在模拟胃肠液中不具有消化稳定性,容易被降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植物甾醇软胶囊中植物甾醇(以豆甾醇和β-谷甾醇计)含量的HPLC方法,并应用此法测定两种油脂基质功能食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方法样品经超声皂化(45℃,45 min)提取后,采用Thermo Accucore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5 nm。结果豆甾醇和β-谷甾醇在15min内分离良好,质量浓度分别在5.15~515(r=0.9998)和5.06~506(r=0.999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分别以两种样品为本底,测得植物甾醇软胶囊A的平均回收率豆甾醇93.6%、β-谷甾醇91.0%,RSD分别为3.2%和2.7%(n=6),3批样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31.7、31.0、31.0 g/100g;软胶囊B的平均回收率豆甾醇91.7%、β-谷甾醇94.1%,RSD分别为2.2%和2.9%(n=6),3批样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30.8、31.2、30.2 g/100g。结论该法操作便捷、条件温和、绿色、高效、准确,适用性强,为植物甾醇的分析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资源食品原料植物甾醇和植物甾醇酯的安全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甾醇天然存在于种子、豆类和植物中,安全性的研究未发现植物甾醇及植物甾醇酯具有明显的毒性和副作用,对血细胞和生化指标也未发现明显影响。美国、欧盟建议当某含量适宜可声称降低胆固醇作用。中国卫生部、欧盟、美国FDA推荐的植物甾醇摄入量为2.4~3.0g/d。目前,植物甾醇及植物甾醇酯在多种食品中应用呈现不断增加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外瘘患者消化液中细菌与酶含量在体外的变化.方法 收集1998年7月至2008年1月我院16例高位肠外瘘患者瘘出的新鲜消化液,分别在0、2、4h测定引流液中细菌数量、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含量.将瘘出的消化液及时回输入远端肠道,同时在肠液回输的0、7、14 d测定患者血清中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消化液中细菌数量4h内无增加(F(0,2)=18 812.50,P>0.05;F(0,4)=387 625.00,P>0.05).消化液中淀粉酶含量(F(0,2)=190.60,P>0.05;F(0,4) =631.75,P>0.05)和脂肪酶含量(F(0,2)=204.10,P>0.05;F(0,4)=1080.05,P>0.05) 4h内无变化.肠液回输后患者血清中纤维连接蛋白[0、7、14 d分别为(152.80±16.50)、(167.27±20.54)、(227.05 ±45.36) mg/L; F(0,14) =74.24,P<0.01; F(7,14)=59.78,P<0.01]、转铁蛋白[0、7、14 d分别为(2.16 ±0.52)、(2.23 ±0.48)、(2.62±0.41) g/L; F(0,14) =0.46,P<0.01; F(7,14) =0.39,P<0.05]、前白蛋白[0、7、14 d分别为(177.74±45.14)、(194.04±49.33)、(232.11±79.57) mg/L;F(0,14) =54.37,P<0.05]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肠外瘘患者消化液中细菌和酶含量在体外4h内无变化,肠液回输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食物蛋白质消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试验和热稳定性试验方法,确定试验中的阳性和阴性参考蛋白质。方法在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环境和热加工处理环境,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研究常见食物致敏原(鸡卵清蛋白OVA、牛β-乳球蛋白β-LG)、不常见食物致敏原(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非致敏原(大豆脂肪水解酶LPE、马铃薯酸性磷酸酶PAP)在其中各观察时间点的降解情况。结果OVA在模拟胃肠液中60min不降解;β-LG在模拟胃液中60min不降解稳定存在,但在模拟肠液中30min内完全降解;BSA在模拟胃液中30min内完全降解,在模拟肠液中60min部分降解;PAP在模拟胃液中15s即完全降解,LPE在30s内完全降解;而在模拟肠液中,PAP60min完全不降解,LPE60min大部分降解。在热稳定性试验中,OVA、β-LG、BSA60min内不降解,PAP60min内完全降解。结论模拟胃液消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试验中设OVA为常见致敏原对照、BSA为不常见致敏原对照、PAP为非致敏原对照,模拟肠液消化稳定性试验中设OVA为常见致敏原对照、BSA为不常见致敏原对照、LPE为非致敏原对照。并据此初步建立体外消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50种常见食用植物药材及中草药植物中甾醇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中国常见的50种药食两用植物和中草药中的植物甾醇的量和分布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了目前保健食品原料中常用的药食两用植物18种和中草药32种,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的含量,并计算各成分占总量的百分比。结果18种药食两用植物中,植物甾醇的总含量从14.8mg/100g(生姜)到208.3mg/100g(火麻仁),而测定的32种中草药中,植物甾醇总含量则从9.4mg/100g(川贝母)到280.3mg/100g(柏子仁),在各种"仁"、"子"的样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较高。大部分样品中含量最多的是β-谷甾醇;传统用来降血脂、利尿、抗炎的中草药中含有较高的植物甾醇。结论50种保健食品常用原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植物甾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转Cry1Ab/Cry2Aj、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草甘膦玉米"双抗12-5"中的外源基因重组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稳定性。方法根据国家标准建立体外模拟胃肠环境消化体系,样品或对照都以5 mg/ml的浓度模拟胃液消化,2 mg/ml的浓度模拟肠液消化。分别于反应0 s、15 s、2 min、30 min和60 min时取出200μl模拟消化液,加入上样缓冲液并沸水浴5 min终止反应,再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染色并观察结果。结果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TI)在模拟胃、肠液中60 min仍不能被全部消化,酪蛋白(α-casein)在模拟胃、肠液中0~15 s内全部消化,Cry1Ab/Cry2Aj重组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0~15 s内完全消化,G10evo(EPSPS)重组蛋白在模拟胃液中0~15 s内全部消化,在模拟肠液中2~30 min内全部消化。结论转Cry1Ab/Cry2Aj、G10evo(EPSPS)基因玉米的外源基因重组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不具有消化稳定性,容易被降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β-谷甾醇与豆甾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挥预防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利用1.5μmol油酸处理LO2人肝细胞建立NAFLD细胞模型,药物组首先分别用10、20、50μmol/Lβ-谷甾醇或豆甾醇孵育细胞,之后用1.5μmol油酸处理LO2人肝细胞;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总体上,β-谷甾醇或豆甾醇可显著降低脂肪肝细胞TG含量及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提高抗氧化剂GSH含量,其中20μmol/L豆甾醇处理后细胞TG、MDA分别较模型组降低了66.6%和81.7%,而GSH含量增加了73.6%;10μmol/L和50μmol/Lβ-谷甾醇处理后,TG含量均比模型组低55.6%,MDA含量则分别降低了59.3%和62.9%,GSH含量分别增加了77.4%和72.6%。此外,两种植物甾醇对肝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升高而增强,但相同浓度豆甾醇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明显弱于β-谷甾醇。结论豆甾醇与β-谷甾醇可改善NAFLD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但作用效果呈不同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三氧化二铁纳米颗粒(Fe2O3 NPs)经口暴露后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转运特点及机制。方法 26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吸收曲线组和重复灌胃组[对照组(超纯水);实验组(200 mg/(kg·bw)]。前者采眼眶血测定铁离子含量并绘制吸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重复灌胃组连续灌胃28天后处死大鼠采集胃液、肠液后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检测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铁离子含量和纳米颗粒分布情况。结果 Fe2O3 NPs在人工模拟胃肠液及大鼠胃肠液中释放的铁离子随消化时间延长而增加且符合二室曲线代谢模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各肠段铁离子转运相关基因和肠上皮胞吞相关基因表达升高(P<0.05);各肠段铁离子含量升高(P<0.05),且各肠段铁离子含量和纳米颗粒的沉积数量均表现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论 本研究中,单次灌胃Fe2O3 NPs后大鼠的口服吸收率低,消除较快。Fe2O3 NPs在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氧化三铁纳米(nano-Fe_3O_4)颗粒对大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影响。方法 60只(雌雄各半)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5%纤维素钠对照组、低、高剂量nano-Fe_3O_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日灌胃给予不同剂量nano-Fe_3O_4,连续4周,每周以逼迫法采集新鲜粪便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道内的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染毒第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nano-Fe_3O_4组雌性大鼠肠道内丁酸含量[分别为(0.05±0.02)、(0.06±0.03)μg/μL]明显下降(P0.05),低、高剂量nano-Fe_3O_4组雄性大鼠肠道内乙酸含量[分别为(1.31±0.16)、(1.54±0.22)μg/μL]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nano-Fe_3O_4组雄性大鼠肠道内丁酸含量[(0.04±0.02)μg/μ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组大鼠部分肠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杯状细胞排列疏松,柱状吸收细胞减少。结论此实验条件下nano-Fe_3O_4颗粒可能对大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含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北京市售食用植物油中的4种植物甾醇,研究植物甾醇在食用植物油中的构成及含量。方法选择市售56份单一组分食用植物油和7份调和油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菜油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结果六类单一组分食用植物油中,玉米油和菜籽油甾醇总量最高,平均为8 916.6和8 811.1μg/g。六类植物油均含有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且均不能全部检出所有4种甾醇。结论不同类单一组分食用植物油中植物甾醇含量和百分比例各不相同,同类植物油植物甾醇比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保健食品常用植物资源中植物甾醇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我国保健食品中使用频次较高的植物原料中植物甾醇含量,为今后植物原料的合理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我国目前保健食品原料使用频次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在保健食品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食两用植物30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40种,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这些植物原料中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的含量,并计算总含量及各成分占总量的百分比。结果不同植物原料在保健食品中的使用频次不同,使用频次较多的如山楂为408次、黄芪为342次;所有被分析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植物甾醇,但不同植物原料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差异很大,从总含量不足10mg/100g到高达380mg/100g,在各种"仁"、"子"的样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较高。大部分样品中含量最多的是β-谷甾醇。结论研究传统植物原料的功能成分,对合理开发中医药有重要意义;在某些中草药中,植物甾醇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发酵丝孢酵母榨过油的麻风果油饼进行固态发酵产油,提高产油量。方法从若尔盖草原取样的土壤中筛选出的产油性能较好的菌株发酵丝孢酵母,利用混合糖发酵产油脂,初步分析该酵母分别以葡萄糖、木糖和混合糖为碳源发酵生产油脂的特性。结果分别利用70 g/L葡萄糖和70 g/L木糖作为碳源在30℃下摇瓶发酵96 h,糖利用率均达90%以上,菌体生物量分别为14.1 g/L和13.1 g/L,油脂含量分别为55.7%和52.6%。相同条件下该菌株利用混合糖(葡萄糖46.6 g/L,木糖23.4 g/L)为碳源时总糖利用率、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75.1%、15.0g/L和40.0%。结论该菌株利用混合糖发酵产油的最佳培养基组成:混合糖浓度79.8 g/L、酵母粉浓度8.9 g/L、FeSO4浓度8.0 mg/L、KH2PO4浓度7 g/L、Na2HPO4浓度2 g/L、MgSO4浓度1 g/L、NH4C l浓度0.5 g/L。经摇瓶培养,该菌株生物量达到了18.0 g/L、油脂量为10.9 g/L、油脂含量达到了60.6%;在7 L发酵罐扩大培养中,生物量达到了27 g/L、油脂量达到了15.8 g/L、油脂含量达到了58.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我国3个城市老年妇女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量进行调查,比较其主要膳食来源,初步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下植物甾醇摄入量与血脂含量的关系.方法 根据不同膳食结构和特点,选择北京、合肥、乌鲁木齐市为调查点,各调查点选择50岁以上的妇女80~100名,利用2 d连续24 h回顾法对其膳食进行调查.同时对其膳食调查中所涉及的常见植物食物进行采样,气相色谱法分析食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包括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并计算总植物甾醇含量.在样品分析的基础上,计算被调查者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量并分析其主要来源,同时对被调查者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北京、合肥、乌鲁木齐市符合条件的被调查者各有100、101和84名.其中北京和合肥市被调查者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量平均值分别为340.3 mg/d和313.5mg/d,主要来源是植物油类和谷类食物;乌鲁木齐市被调查者膳食植物甾醇平均摄入量为550.4mg/d,高于北京和合肥市(t值分别为9.369、10.420,P值均<0.01),其主要来源为谷类食物(提供总摄入量的53.1%).血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被调查者的血脂血糖含量低于其余2个城市的被调查者,其中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为(4.04±0.78)mmol/L,低于北京[(4.89±0.91)mmol/L]和合肥市[(4.71±0.83)mmoL/L](t值分别为6.766、5.401,P值均<0.01);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为(1.01±0.48)mmol/L,低于北京[(1.3l±0.53)mmol/L]和合肥市[(1.66±0.75)mmol/L](t值分别为3.343、7.293,P值均<0.01);同时乌鲁木齐市被调查者的血糖含量平均值[(5.02±2.18)mmoL/L]也低于北京[(5.69±1.53)mmol/L,t=2.561,P<0.05]和合肥市[(5.78±1.53)mmol/L,t=2.934,P<0.01].结论 膳食结构不同导致不同地区老年妇女植物甾醇摄入量差别较大,摄入较多的植物甾醇有助于降低老年妇女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常见植物食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和居民摄入量初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植物食物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和分布进行分析,并初步估计了中国居民膳食植物甾醇摄入量。方法选择了常见7大类约160余种植物食物样品,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菜油甾烷醇含量并计算总植物甾醇含量;同时利用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初步测算我国城乡居民膳食植物甾醇的日平均摄入量。结果植物甾醇含量较高的植物食物包括植物油类、坚果种子类、豆类等;谷类中面粉植物甾醇含量远高于稻米,且粮谷类食品加工越精细,植物甾醇含量越低;蔬菜水果及薯类中植物甾醇含量较低。初步估计我国居民日均植物甾醇的摄入量为322.41mg/d,谷类食物和植物油类各提供约40%的膳食植物甾醇,其他类食物提供的比例较小。结论植物甾醇含量分析和摄入量估计对科学指导膳食有重要意义。在我国膳食模式下,增加面粉类、豆类、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摄入量,有助于提高居民植物甾醇摄入量和减少慢性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参游离酚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地参游离酚的酚含量,并采用HPLC对其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通过体外实验,以抑制率为指标,测定地参游离酚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地参游离酚的酚含量为502.33~586.53μg GAE/mg EDW,主要酚类化合物是迷迭香酸,含量为319.70~400.46μg/mg EDW;地参游离酚对α-葡萄糖苷酶及胰脂肪酶均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地参游离酚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范围为0.238 4~1.281 8g/L,抑制胰脂肪酶的IC50值范围为2.030 5~3.042 7g/L。结论地参游离酚对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可作为α-葡萄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植物甾醇测定皂化以及萃取条件,建立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性食品中三种植物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的方法。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几种陕西省特色食品中三种植物甾醇的含量,为准确衡量居民日常膳食中的植物甾醇摄入量提供了新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过皂化和液液萃取后采用AgilentPoroshell120PheHex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进行分离,以甲醇-水梯度洗脱。DAD检测器在190~400 nm范围内进行3D扫描,选择200nm作为三种植物甾醇的特征吸收波长进行检测。结果 三种植物甾醇在浓度为5.00~300μ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三种植物甾醇检出限为0.08 mg/100g,定量限为0.24 mg/100g;通过优化皂化条件和提取试剂,最终选择5 ml 50%KOH溶液用来皂化样品,选择乙酸乙酯:正己烷(1:1)作为植物甾醇的提取试剂。样品中三种植物甾醇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测量精密度为2.3%~4.7%、加标回收率为82.4%~102.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植物性食品中三种植物甾醇...  相似文献   

19.
常见谷类、豆类食物中植物甾醇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我国常见谷类、豆类食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和分布进行分析,并初步估计居民摄入量。方法:选择了25种谷类食物样品和16种豆类食物样品,气相色谱法分析了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菜油甾烷醇含量并计算总植物甾醇含量;同时利用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初步计算了我国居民谷类、豆类食品中植物甾醇的摄入量。结果:小麦面粉中植物甾醇含量普遍比大米要高,且粮谷类食品加工越精细,植物甾醇含量越低;豆类食品中也含有较多的植物甾醇,其中黄豆中植物甾醇含量高于其他豆类。初步估计我国居民从谷类中摄入的植物甾醇量130.76mg/标准人日,从豆类食物中摄取量为7.86mg。结论:植物甾醇含量分析和摄入量估计对科学指导膳食有重要意义,建议居民可通过摄入较多的面粉类和豆类食品来增加植物甾醇的摄入量,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HJC-1和G6-EPSPS基因表达的蛋白分别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消化稳定性.方法 采用美国1995年药典提供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配方,在体外建立模拟胃肠环境消化体系,测定HJC-1和G6-EPSP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胃肠环境中的稳定性.蛋白质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浓度分别为5.0和2.0 mg/ml.在蛋白质与模拟胃、肠液反应后的0、15、30 s,1、2、5、10、20、30和60 min准确取样,根据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判断蛋白质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 HJC-1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均在15s内全部降解;G6-EPSP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模拟胃液中30 s内全部降解,在模拟肠液中60 min内不能完全降解.结论 HJC-1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中不稳定,易被降解.G6-EPSPS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模拟人体胃环境中不稳定,易被降解;在模拟人体肠环境中稳定,不易被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