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增高;其昼夜节律波动幅度明显减弱。夜间血压呈高负荷状态,故与脑血管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提出给予高谷峰值比率的抗高血压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以平稳维持24小时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偶测与24小时连续监测血压方法,对130例老年轻度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天中患者血压在凌晨2时最低,清晨6时左右血压开始迅速上升,8时达最高点,持续至下午,晚上逐渐下降,监测平均血压明显低于侧测血压,平均收缩压为18.7kPa,舒张压为11.3kPa,动态血压监测可指导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4.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EH)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高血压病(EH)与20例血压正常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杓型与非杓型)比较。结果:正常人24h白昼和夜间平均血压正常,血压负荷为0。EH组平均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明显高于正常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组血压变异均在正常范围。血压变异正常人组与EH异常组比较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全部为杓型,EH组非杓型占55%(P<0.01)。结论:高血压病血压负荷增高,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明显增高。了解高血压病血波动及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来评估高血压的病情,了解病人24小时的血压变化比在诊室一次性测定的血压更具有诊断和判断病情的价值.现将我院200例受检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动态血压监测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 2 4h血压波动与时间的关系及血压在负荷正常或异常状态下 ,昼夜节律发生变化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 对象 :本组 10 0例住院患者 ,男 48例 ,女 5 2例 ,年龄 33~ 82岁 ,平均 5 8岁 ,高血压病Ⅲ期 2 4例 ,Ⅱ期 2 8例 ,Ⅰ期 48例 ,均口服过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等降压药。2 ) 诊断标准 :正常血压上限标准 ,2 4h平均血压值130 / 80mmHg ,日间均值 135 / 85mmHg ,夜间均值 12 0 / 75mmHg ,如血压低于正常上限标准为负荷正常 ,如血压高于正常上限标准为负荷异常 ,正常夜间血压均值比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监测24h血压,晨6时至晚10时每15min测血压1次,晚10时至晨6时每30min测血压1次。监测期间日常生活不受限制。结果:检出白大衣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25例,占观察人数的20.9%;根据血压与心率的关系,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及用药时间;血压负荷>40%,左室肥厚者占63.6%。结论:偶测血压增高者,不应轻易诊断为高血压或服用降压药物,应行动态血压监测后再确定治疗方案;血压负荷值超过40%是高血压心脏受累的警报。  相似文献   

8.
李宁 《中原医刊》2004,31(21):2-3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昼夜血压峰值分布规律,评价血压监测价值。方法:采用CB—180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小时血压,按时间段统计峰值血压。结果:男性收缩压在上午、下午、傍晚检出率高,其间无明显差别,而舒张压以下午高,夜间二者检出率接近。女性收缩压以上午、下午最高,舒张压以下午最高,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峰值检出率差别不大。结论:不论男女,在上、下午收缩压最高值出现几率最大,舒张压最高值在下午出现几率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潞河教学医院就诊90例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和10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10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连续24 h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在白天、夜间以及24 h的变化情况。结果高血压组白天、夜间24 h收缩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40.2±9.5)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22.5±4.9)mm Hg、(151.6±17.6)mm Hg比(121.7±4.8)mm Hg、(143.1±9.8)mm Hg比(119.8±4.0)mm Hg],(均P<0.01);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患者的血压存在昼夜波动,夜间收缩压相对较高[(151.6±17.6)mm Hg比(140.2±9.5)mm Hg](P<0.01),但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而正常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较正常者明显升高,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因此要加强对夜间收缩压的控制,并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防止血压升高所带来的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0.
11.
蓝闯 《右江医学》1999,27(1):1-2
近年来,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广泛开展,对血压的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有了更多的了解,本文对50例高血压病病人的ABPM参数值与正常血压者ABPM参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对象和方法1.对象①高血压组:按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经临床及实...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58例随测血压诊断为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监测,根据White提出的标准分为动态EH组和随测EH组,结果如下:(1)所有病例都存在一定的血压负荷值;(2)血压曲线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表现为构型或非构型,非构型者存在并发症;(3)28例(48.2%)动态血压测值正常。表明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准确地反应血压状况,对拟诊高血压病者应常规行动态血压监测,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氨氯地平(Amlodipine洛活喜)是新型的二氯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堪称二十世纪治疗高血压的第一功臣。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尤其当并存其他危险因素时;常常直到发生靶器官损伤(TOD)时才有特殊临床表现而引起注意,因此早期监测和发现高血压,并在TOD前即开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根据DarrellAbemethy氨氯地平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分析清除半衰期为35~55h,其扩血管作用发生和缓,与受体的结合和解离同样和缓,能有效地降低总外周阻力,降压作用持久、稳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40例均为男性患者,最高年龄84岁,最…  相似文献   

14.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时不同组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主要是肌肉长度的变化,而张力变化不大,属于多张运动。等张运动时心排血量及心率增加与运动量大小成线性关系[’]。为了解运动试验对血压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对23例活动平板试验阳性及124例明性患者的心率、血压、耗氧量等指标进行了观察,以研究血压变化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且对象与方法三.且对象147例受检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一周内均未接受降压治疗,亦未服用硝酸脂类及利尿剂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心功能正常。依运动试验结果分为两组:阳性组对例(男20例…  相似文献   

15.
我科对30例高血压进行6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雪琚 《四川医学》1994,15(6):345-345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10041)罗雪琚无创自动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近代高血压诊治的重要进展之一,对高血压诊断、预后、治疗和研究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国外已应用10多年,国内近数年才开展,主要在一些大医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与高血压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3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资料。结果ⅡⅢ期高血压组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及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均高于Ⅰ期高血压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0.
106例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火林 《中原医刊》2005,32(22):15-16
目的探讨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处理,总结认识与体会。方法对106例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占82.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占51.9%,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13.2%.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占34、9%;无临床症状者占30、2%;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代谢紊乱;经治疗血压控制满意率达83、0%。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青年高血压病,实施健康教育,改善生活行为,使用降压药物,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