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9例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17~40岁,误服亚硝酸盐后30分钟开始发病32例,1~2小时发病7例,发病急缓症状轻重与误食亚硝酸盐量多少有关。患有神志不清,抽搐昏迷6例,呼吸困难12例;口唇面色青紫,趾指端紫绀39例;血压下降6例;双瞳孔散大1例;双肺可闻及罗音7例;心率增快(>100次/分)32例;恶心呕吐36例;上腹部疼痛24例;头晕头痛32例;肝区疼痛患5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10a来共检出活动期幽门管溃疡(pyloricchannl山cer,IWU)64例,均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男50例,女14例,男:女一3.75:且.年龄问岁~65岁,平均32.5岁.临床表现有典型溃疡痛者39例(61%);其中疼痛有节律性改变着7例(10.9%);有慢性上腹痛者22例(34.4%);有呕血或解黑使者31例(48.4%),约1/3以上患者有反酸、喷气及呕吐,平均病程3.sa.重要体征为右上腹部或剑突下有轻压痛.一般药物治疗效果差,口服胃酸系抑制剂奥美拉吐(国产)20g,回次/晨,治疗28例,其中42d治愈17例(6.7%),有效…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1991年9月以来,应用尿激酶快速静点,辅以肝素钙皮下注射及阿斯匹林口服治疗发病在6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疗效甚好。溶通率为:69.2%,死亡率为7.7%。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对象1.1.l对象选择条件:(1)持续性胸痛超过1/2小时,含硝酸甘油片症状不能缓解;(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0.2mV;3)发病6小时以内者,若刚超过6小时,患者仍有严重胸痛,并且ST段抬高导联有R波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4)年龄在65岁以下;(5)无溶栓禁忌症者[1]豆.1.2临床资料6年来共收治39例,其中男性30例…  相似文献   

4.
55例青年人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985年1月至1995年1月的10年间,共收治青年同范55例,占同期确诊胃癌(2417例)的2.27%.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小19岁,24~30岁者42例(76.3%).平均年龄为28.5岁.其中男20例,女35例,男女之比为1:且.75.自出现症状6个月以内就诊者3O例(54.5%);6个月~1年者16例(29%);超过1年者9例(16%).二、临床症状除早癌1例外,依次为:上腹部疼痛43例(7%),其中节律性疼痛14例,治疗后缓解者8例;呕吐27例(4%);反酸24例(44%);食欲减退13例(236%);体重减轻12例(21.8%);黑便13例(2…  相似文献   

5.
胃底部病变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底部位的病变临床上易于漏诊误诊,我院 1992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内镜下共检出胃底病变 69例,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992~ 1997年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12 576例,检出胃内病变 11 194例,其中胃底病变 69例,占同期检出胃部病变的 0.62%,其中男性 57例,女性 12例,男:女为 4.75∶ 1,年龄 26~ 84岁,平均 57.6岁, 55岁以上者占 74.4%。  临床症状及病程:中上腹疼痛 56例,腹胀 43例,胸骨后疼痛 23例,呕吐 19例,呕血 26例,黑便 39例,低热 8例,严重贫血 6例。发病至内镜确诊时间 < 1个月 39例, 1~ 6个月 17例, 7~…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对32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方法经内镜诊断的32例患者,上腹痛28例(87.5%);纳差22例(68.7%);反酸、喷气16例(50%);腹泻8例(25%).镜下十二指肠球粘膜有几个到十几个直径在1mm~2mm,微凹陷,边界清楚的白点,白点之间粘膜略充血,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变化为粘膜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粘膜内小血管扩张,充血.32例患者均服施维舒50mg,3次/d,法莫替丁20mg,2次/d,疗程8wk,疗程结束进行疗效评价及内镜检查.结果32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疼痛,消化不良症状消失)6例(18.7%);显效(疼痛,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消失)10例(37.7%);有效(疼痛,消化不良症状减轻)6例(18.7%),总有效率83.8%.内镜及病理组织上十二指肠白点减少至消失,炎症浸润明显减少.疗程中2例有轻度腹泻,不影响疗程.结论经内镜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为一种炎症性疾病,临床上服用胃粘膜保护剂施维舒和H2受体持抗剂法莫替丁可改善症状,缓解病变.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654-2,利多卡因混合液作右肩胛下角处封闭治疗胆绞痛的效果.方法1995-12/1997-06间共收治胆绞痛患者100例,男26例,女74例;年龄22岁~63岁;病程10d~12a.其中单纯胆囊炎52例;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32例;胆道蛔虫4例;胆管炎并胆总管扩张12例,有4例并发胆源性胰腺炎,体温38℃~39.5℃.操作时患者端坐双臂下垂,右肩胛下角处消毒,用5mL注射器接7号针头抽取地塞米松10mp/1mL,654-210g/2mL,2%利多卡因至总量5mL于右肩胛下角处刺入遇阻力后稍下滑再进针少许将药液全部注入然后观察效果.结果封闭结束后约5min~10min疼痛明显缓解,轻者经一次封闭后治愈,重者有疼痛再发,但程度轻能忍受,二次封闭后痊愈.全组病例未用杜冷丁、有效率100%,极少副作用,仅1例出现肩部及上肢尺神经分布区麻木感,15min后缓解.结论地塞米松,654-2,利多卡因混合液封闭右肩脚下角有明显缓解胆绞痛及消炎利胆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1997~2007年收治的27例肾上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手段的术前诊断率及不同术式(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结果发现B超、CT、MRI术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8%(7/12)、39%(9/23)和100%(1/1),三者联用时为64%(7/11);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腹腔镜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开放手术者(P〈0.05)。术后随访2例失访,余均无复发,且生存状况良好。认为肾上腺囊肿术前应同时行B超、CT、MR/检查以提高诊断率;腹腔镜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效果均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9.
克罗恩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CD)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75年6月至2005年6月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55例CD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975—1990年和1991—2005年两组中,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CD患者占同期镜检总数的比例从0.45%升至0.53%。患者男女之比为1.21:1;平均发病年龄42.6岁,高峰年龄段男为20~39岁及50~59岁,女为50~59岁;病程大于10年者占80%;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肠道症状,以及贫血、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病变部位小肠为主者占43.87%、结肠为主者占23.23%、回结肠为主者占32.90%。结论CD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多样化,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CD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22例,年龄18岁~39岁10问(16.4%);40岁一59岁33例(54.0%);60岁以上18例(29.5%)误诊时间2mo~6a,临床表现粘液血便36例(32.8%),便血23例(37.7%),大便次数多20例(32.8%),里急后重20例(32.8%),下腹痛15例(24.5%),大便变细8例(13.0%),腹胀6例(9.8%).病灶距肛门在3cm~12cm.本组直肠腺癌47例(7.l%),低分化癌4例(6.6%),未分化癌2例(3.3%),分类不清8例(13.l%)误诊菌痢23例(37.7%),痔疮9例(14.8%),慢性结肠炎9例(14.8%),溃疡性结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内镜资料调查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某些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5a的内镜资料,统计GU,DU的检出率及发病季节,性别及年龄分布等特点及幽门螺杆菌的检出情况.结果5405例受检病例中共检出DU1236例,GU197例,检出率分别为22.9%和3.6%.DU检出率以1月~3月份及12月份最高(27.7%~32.0%,平均30.2%),6月~8月份最低(16.1%~16.8%,平均17.2%,与1月~3月份及12月份平均检出率比较,P<0.01).GU的检出率无明显季节差异(P>0.05).DU,GU的男女之比分别为5.43:1和3.40:1,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6.8%和12.7%(P<0.01),3.9%和3.0%(P>0.05).40岁以上者GU检出率为6.5%(其中60岁以上者为9.1%),40岁以下者为2.6%(与40岁以上者比较,P<0.01),而DU的检出率无明显年龄差异.214例溃疡患者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为76.6%,其中DU为77.6%,GU为72.5%.结论DU的发病与季节气候有关,冬春季较夏秋季更易发病;GU发病与季节无关.DU和GU均以男性多发,其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GU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而且年龄愈大检出率愈高;DU的检出率无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评价癌性疼痛患者使用羟考酮控释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观察30例癌痛患者,每12小时服用一次羟考酮控释片,起始剂量初治者10mg/d,复治者20mg/d。根据疗效随时补充剂量或增加其他镇痛药。结果共29例完成2—4周临床研究,1例因病情加重不能服药而停用。其中20例因疼痛加剧而至少一次调整其用量,占69%。3例因疼痛减轻减量,占10.3%,2例因恶心呕吐等不能耐受。56.7%的患者用药量〈50mg/d,43.3%用药量〉60mg/d。平均剂量40-50mg/d。患者最大剂量250mg/d。80%患者的用药时间〈4周,20%(6例)6-12周,其中3例(10%)〉20周。止痛疗效:未缓解2例,轻度缓解11例,中度缓解1例,明显缓解2例,缓解率48%。全组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毒副作用:7313%便秘,3.3%头晕,10%恶心,3.3%呕吐,3.3%嗜睡,6.7%一过性尿潴留。羟考酮与其他镇病痛药联用治疗癌性疼痛有良好镇痛效果。结论羟考酮控释片每12小时用药能有效治疗癌性疼痛。  相似文献   

13.
梁宏 《山东医药》2006,46(16):92-92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病死率较高。1998年2月~2005年10月,我院收治3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将其出血原因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8例中,男298例,女70例;年龄21~76岁,≤35岁者45例(12.2%).36~59岁者245例(66.6%),≥60岁者78例(21.2%)。临床表现为呕血39例.黑便128例.呕血及黑便201例。出血量〈1000ml者324例.≥1000ml者44例。原发病为食管静脉曲张12例.胃溃疡9例.胃癌5例,急性胃炎、胃黏膜糜烂4例,十二指肠溃疡1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55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治疗和转归。结果戊型肝炎全年散发,3、4、5月份为高发,尤以4月份发病为最高,占12.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5:1;中青年患者占83.7%;农民发病多于城镇人口;抗-HEV-IgM阳性者26例(16.7%),抗-HEV-IgG阳性49例(39.6%),两者同时阳性80例(51.7%);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20例。老年患者及重叠HBV感染者病情重,病程长;单纯戊型肝炎无一例转为慢性肝炎。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预后较好,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15.
田春  周宏 《山东医药》2006,46(27):84-84
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们对7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子宫肌瘤患者70例,平均年龄45.7岁(32~48岁)。其中浆膜下肌瘤45例,壁间肌瘤25例。肌瘤数目:1~3个;肌瘤直径〈4cm者47例,≥4cm者23例,其中最大直径达12cm;位于前壁者39例,宫底者18例,后壁者13例。术前均经妇科及B超检查,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对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行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恶性肿瘤患者中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主要症状者的病因构成及诊断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2002年以FUO入院、且最终诊断为恶性肿瘤的48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35例,占72.9%,其中淋巴瘤18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3例;实体瘤13例,占27.1%,其中12例位于腹腔,7例为原发性肝癌。初诊与确诊相符者仅5例,占10.4%;有39例被误诊为感染性疾病,占90.7%,其中结核病最多。误诊的主要原因有:(1)症状和体症不典型;(2)人院初的影像学和活组织检查结果不支持;(3)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多种抗生素,一度掩盖病情。结论警惕FUO病人中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尤其是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和腹腔实体瘤,尽量寻找诊断线索,同时合理使用退热药。  相似文献   

17.
有关内皮素(ET)在肝肾综合征(HR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尚少,我们对32例HRS的血浆ET(PET)进行了监测,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报告如下。对象分为三组。1.肝硬化HRS组:32例(男20,女12),年龄33~78岁,平均53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5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HRS诊断标准为[‘j:重症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并除外其它可能的病因。具备下列1条或1条以上者诊断为重症肝病[‘j:①并发肝性脑病;②大量腹水者;③血清白蛋白<25g/L,或凝血酶原活动度M50%,或总胆红素M34Pmol/L及血钠<120mmol/L。32例患者B尿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及DSA的特征。方法对36例经DSA确诊的烟雾病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同时分析其造影资料。结果①临床特点:烟雾病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5~10岁和30~35岁左右。脑缺血表现27例(75%)、脑出血表现7例(19%)、症状性癫痫2例(6%)。儿童患者(≤15岁)15例(42%),成人患者(〉15)21例(58%)。其发病类型均以脑缺血为主,而在临床表现上尤以单侧肢体无力或偏瘫最为常见。②DSA特征: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或闭塞者22例(61%)、单侧受累者14例(39%);单/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分别占18例(50%)、20例(56%)及6例(17%);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本组病例侧支循环丰富,颅底烟雾血管代偿36例(100%)、皮质侧支开放26例(72%)、眼动脉分支代偿3例(8%)、颈外动脉系统代偿19例(53%)。结论烟雾病发病高峰年龄为5~10岁和30~35岁;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但以脑缺血最为常见;DSA能对烟雾病作出明确诊断,对临床疑似病例应及早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延边州梅毒增长速度加快,且出现猛增趋势。1991—1997年延边州登记报告98例,现将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全州各县市性病监测网中的各级医疗机构、卫生防疫站、保健院(站)及我院门诊报告的病例。2结果2.l发病情况延边州1991~1997年累计报告梅毒98例,占性病总数的0.88%(详见附表)。2.2发病特点一期梅毒48例,占48.97%;二期梅毒43例,占43.88%;三期梅毒为0。隐性梅毒7例,占714%。其中男性患者的例,女性患者33例,男女比为1.97:1。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叨~39岁年龄组,计50例,发病率为2.29/10万;其次为2…  相似文献   

20.
熊英  王瑶芬 《山东医药》2006,46(32):58-59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以肝病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2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8例WD患者,男13例.女15例;年龄7~32岁,其中7~14岁发病16例,15-32岁12例。其亲属中1例死于WD,1例死于肝炎,1例死于肝硬化。病程为5d~8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