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坤光  李浩 《吉林医学》1998,19(2):84-85
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病规律,对66例HCC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HCC的92.4%存在肝硬化病变基础及进行性肝损害,81.8%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68.2%,丙型肝炎病毒(HCV)19.7%,HBV、HCV双重感染12.1%。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T),HCC组与非HCC组,AFP分别为81.8%(54/66)和6.2%(33/534),P<0.01;PT分别为78.7%(52/66)和36.7%(196/534),P<0.01。超声可准确、反复动态观察HCC的发展变化。对HBV、HCV阳性肝硬化者计划性进行超声、AFP、PT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报道81例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轿病予以不同化疗方案治疗的结果。发现长春新(VCR)强的松(P)联合中或大刘量氨甲蝶呤加四氢叶酸钝解救(VP+M-HD-MTX-CFR)有较高的完全缓率,较米托蒽醌、足叶乙甙联合阿糖胞苷*NVT+VP16+Ara-c)以及常规一线化疗方案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相似文献   

3.
裴仁治  马俊霞 《宁波医学》1998,10(4):151-153
目的 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和晚期肺癌(ALC)的疗效。方法 5例急性白血病(AL)、1例霍奇金病(HD)和1例晚期肺癌(ALC)用AHSCT治疗。其中6例接受自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1例接受自体骨髓移植(ABMT)。AL和HD均在初次完全缓解后移植,ALC患者在化疗后获部分缓解后移植。AL、HD和ALC分别用MAC方案、MeVEC方案和MeVAM方案预处  相似文献   

4.
CBP、VM26与放疗伍用治疗小细胞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8例二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刘晓滨刘军董广潞王宝春小细胞肺癌(SCLC)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是肿瘤内科急症,内科多采用放化疗结合的治疗方法。有报道PE方案加放疗,获满意疗效[1]。我们初...  相似文献   

5.
羟基喜树碱并用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 以HCPT与5-FU组成CF方案,即HCPT10mg/d(第1~10天),5-FU1.0g/d(第1~5天),治疗晚期大肠癌18例。结果 CR0例,PR7例,NC8例,PD3例。近期有效率38.8%。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较轻。结论 CF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效果较好,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心率变异(HRV)的变化,探讨PTCA和HRV的影响。方法:PTCA患者120例,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PTCA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心电信息并进行HRV分析。结果:PTCA术后6个月HRV指标中的24RR间期标准差(SDNN(和高频段的功率谱密度(HFP)较术前明显增高(P分别不小于0.05及0.01);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患  相似文献   

7.
COAV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12例晓波,胡小明,宝国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3医院)本组自1989年以来顺序收治了12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我们采用了COAVP化疗方案,结果如下:1材料及方法本组方案采用长春新碱(VC...  相似文献   

8.
联合化疗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毒性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采用微量细胞培养噻唑蓝显色法观察丝裂霉素C(MMC)、阿霉素(ADM)、羟基喜树碱(HCPT)和噻替派(TSPA)等药物联合应用对膀胱癌细胞株BIU-87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HCPT与MMC、ADM联合应用能取得较好疗效。连续用药组预期50%抑制率剂量(ID50)与实测ID50的比值分别为13.59、11.26;序贯用药组先用HCPT,后用MMC、ADM、TSPA等药物,抑制率明显大于相同剂量  相似文献   

9.
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对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56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含HCPT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36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应用不含HCPT化疗方案治疗。结果 治疗组56例可以评价疗效的患者中,CR6例,PR19例,NC21例,PD10例,总有效率44.64%,其中大肠率的有效率48%(12/25),对照组总有效率36.11%。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 A) 、Ⅲ型前胶原( PⅢ P) 、Ⅳ型胶原( C I V) 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 R I A 法对病毒性肝炎患者(212 例) 、正常对照组(83 例) 进行 H A、 PⅢ P、 C I V 含量测定。两组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t 检验。结果 肝炎患者3 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1) ,并且浓度随慢性迁延性肝炎( C P H) →慢性活动性肝炎( C A H) →肝硬化( L C) 逐渐升高( P< 0 .05) 。结论  H A、 PⅢ P、 C I V 多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判定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对 C P H 和 C A H 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国产干扰素(α1b-IFN)对慢性乙型肝炎(CBH)与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差异方法对46例CBH与39例CHC患者分别采取用α1b-IFN300万U隔日一次,疗程3mo,同时设立对照组CBH57例,CHC33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wk、治疗结束及治疗后0.5a采血清测HBsAg、HBeAgHBV、DNA、HCV、RNA并动态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结果对CBH及CHC的ALT复常效果皆优于对照组,并且IFN对CHC疗效优于CBH(P<0.05),IFN对HBsAg、HBeAg阴转疗效皆不明显(P<0.05),但对HBV.DNA阴转疗效明显(P<0.05),对HCV.RNA阴转有明显疗效(P<0.01),并且IFN对HCV.RNA阴转疗效明显优于HBV.DNA(P<0.05)结论提示IFN对CHC疗效优于CBH。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原发性肝癌(PHC)及肝硬化(LC)患者血中HBV-DNA及HCV-RNA,同时检测血中乙肝5项标志及抗-HCV。结果56例PHC中,HBV5项标志阳性者43例(76.78%),HBV-DNA阳性者42例(75.00%),两种方法联合应用阳性率为49例(87.5%);其中34例检测HCA-RNA阳性者8例(23.53%)。62例LC中,HBV5项标志阳性者35例(56.45%),HBV-DNA阳性者38例(61.29%),二者联合应用阳性数为45例(72.58%),其中34例检测HCV-RNA阳性数为9例(23.68%)。PHC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LC组(P<0.05),HCV感染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对HBV、HCV感染与LC、PHC的发生发展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抗原增殖反应与干扰素(IFN)疗效关系。方法:用3H-TdR掺入法研究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的增殖反应以及HCV-RNA阴转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指标。结果: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对HCV合成肽CP9、NS4增殖反应相比,前者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血清HCV-RNA阴转和ALT复常分别达到36.36%(4/11)和55.55%(5/9),明显高于未经IFN治疗组。结论:IFN治疗丙型肝炎可提高PBMC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4.
用CAP方案和MVP方案对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治疗。经临床观察。CAP方案和MVP方案有效率分别为45.16%和44.83%。揭示CAP方案和MV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可靠。且其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s,PBMC)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的存在及存在形式。方法: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12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及PBMC中的HCV。结果:在70例抗HCV及血浆HCVRNA阳性的患者中有21例(30%)的患者其PBMC内存在HCVRNA正链,仅1例存在HCVRNA负链。在54例抗HCV阳性、血浆HCVRNA阴性的患者中,仅有2例(3.7%)检出HCVRNA正链,未检出HCVRNA负链,这2例患者均为干扰素治疗3~6个月的病人。结论:PBMC可作为肝外病毒复制场所。对慢性HCV感染者来说,3~6个月的干扰素治疗时间可能是不够的,HCV在PBMC内的存在可能是干扰素治疗后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卡铂,环磷酰胺,足叶乙甙治疗肺癌38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卡铂(CBP)、环磷酰胺(CTX)和足叶乙甙(VP16)联合方案(简称CCE方案)治疗Ⅱb ̄Ⅳ期肺癌38例,结果显示CR3例,PR16例,总有效率为50%。其中小细胞癌疗效最佳,5例中CR2例,PR3例,其次为腺癌及鳞癌,有效率分别为57.1%及38.5%。研究结果还显示以往末接受治疗患者的有效率(70%)明显高于复治患者(27.8%)(P〈0.01)。该方案在治疗中最明显的毒性反应是骨髓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联合丙氧鸟苷( H S Vtk/ G C V) 系统对实体瘤的治疗作用。方法:以感染法建立携带 H S Vtk 基因的 P388tk 细胞,用 X T T、动物实验、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 F C M) 方法研究 G C V 对 P388tk 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P388tk 细胞对 G C V 的敏感性明显增强,约为其亲本 P388 细胞的37 倍,且当 P388tk 细胞与 P388 细胞或 S 细胞混合培养经5 μg·ml- 1 G C V 处理后, P388tk 细胞占总细胞的10 % ,可杀伤50 % 的混合细胞。动物实验中, P388tk 细胞或 P388tk 细胞与 P388 细胞等量混合所致的荷瘤鼠在以 G C V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细胞死亡的机制可能与凋亡有关。结论: H S Vtk( + ) 的 P388tk 细胞能被 G C V 有效杀伤,且对其邻近的 H S Vtk( - ) 的细胞产生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8.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对HBV或HCV复制的影响。方法检测124例各型肝炎血清HBVDNA、HCVRNA、抗HCV和HBV5项标志,对比分析HBV或HCV单纯感染及两者重叠感染时血清HBV复制标志[HBVDNA及(或)HBeAg]或HCV复制标志(HCVRNA)的检出率。结果HCV单纯感染组HCVRNA检出率83.33%(25/30),高于HCV与HBV重叠感染组55.56%(P<0.05),临床类型分析显示这种差异发生在慢性肝炎组;HBV单纯感染组复制标志检出率为41.86%(18/43),重叠感染组HBV复制标志检出率为30.56%(11/3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BV与HCV重叠感染时HCV复制受到抑制,HBV复制标志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HCPT与CAP方案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占肺癌发病数的70 %~ 80 %,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 ,化疗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疗效尚不满意。羟基喜树碱(HCPT)及其衍生物是目前唯一一类拓朴异构酶I(TOPOI)抑制剂 ,能选择性抑制DNATOPOI[1] ,干扰肿瘤细胞DNA的复制 ,从而抑制肿瘤生长。HCPT具有抑瘤率高、副作用小的特点。用该药治疗消化道及泌尿道肿瘤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自1 999年 4月~ 2 0 0 0年 9月 ,我们将HCPT与CTX、DDP +ADM联合化疗 ,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  相似文献   

2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动态观来了α-干扰素治疗的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清除情况。血清HBVDNA在治疗5周后(3-10周)6例转阴,其中2例在结束治疗时复转阳性,PBMC中HBVDNA在治疗15周(12-20周)时5例转阴,1例始终阳性,并出现ALT复升高。结果显示α-干扰素能清除PBMC中HBVDNA,但滞后于血清病毒的清除,PBMC中HBVDNA持续阳性,可能使治疗中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