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痰瘀相关病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痰瘀相关病因初探韩学杰沈绍功1(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96级硕士研究生北京100700)关键词痰瘀相关病因学“痰瘀相关”学说,源于中医学的“津血同源”理论。津血同源是同源于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津液与血,异命同类,均属阴精。而阴精为病,必然表现为津血的亏...  相似文献   

2.
<正> 津血同源是祖国医学对津与血生理方面的概括。痰饮与瘀血则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从津血同源来看痰瘀之关系,是有其一定的临床意义的。 津血同源与痰瘀之关系 《黄帝内经》中,首先在生理上阐明了津血同源的相互关系。《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素问.  相似文献   

3.
1痰瘀同源 痰瘀同源是建立在“津血同源”的理论基础上,津血都来源水谷之精微物质,从生理上讲津血既是同源,流行于经脉之内为血,布散于经脉之外组织间隙之中的则为津液,而且可相互生化,故《灵枢》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从病理上讲,津液代谢障碍,停聚生痰,则气血运行不畅,血络涩滞为瘀,  相似文献   

4.
周栋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05,23(1):118-119
“痰”乃因津液停滞不行所致,其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来自于津,瘀本源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则可见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同病。慢性肾脏疾病虽多以虚证为主,但常虚中夹实,其中不乏痰瘀致病者。  相似文献   

5.
"痰"乃因津液停滞不行所致,其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来自于津,瘀本源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则可见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同病.慢性肾脏疾病虽多以虚证为主,但常虚中夹实,其中不乏痰瘀致病者.  相似文献   

6.
痰瘀互结致病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饮、瘀血致病各有特点 ,临床多见痰瘀互结致病者。夫痰饮之成也 ,源于津液 ;瘀血之生也 ,源于血液。血和津液既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二者具有“津血同源”、“津血互化”的关系。《灵枢·邪客》指出 :“营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灵枢·营卫生会》又说 :“夺血者无汗 ,夺汗者无血。”说明血和津液旺则俱旺 ,伤则均伤。在生理条件下 ,津液与血在“气化”作用下可相互资生转化。故在病理条件下 ,气化失常 ,痰饮和瘀血亦能相互影响 ,终致痰瘀互结。如气不化津 ,则津液停聚 ,凝结而形成痰…  相似文献   

7.
"痰瘀相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痰瘀相关"学说,源于中医"津血同源"理论,津血同源是指津液都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痰浊、瘀血分别是津液和血液不归正化(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不仅痰浊、瘀血有相同的病因,而且二者之间又可相互转化、相互胶结,在临床治疗上亦常化痰祛瘀同用.因此痰瘀相关学说及痰瘀互结、痹阻经络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下面就痰瘀相关及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军教授从痰瘀论治脑病验案三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痰浊与瘀血皆为气血津液代谢异常而致 ,在生理上津血同源 ,在病理上痰瘀交结 ,变化多端。痰瘀为脑病的基础病机 ,在其治疗中应重视从痰瘀论治。  相似文献   

9.
痰饮与瘀血都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但又能倒果为因,成为致病因素。许多研究指出瘀血形成之时必有痰浊形成,痰瘀同源而互衍,交互为患。痰瘀互结常见于中医学的中风、胸痹、癫狂、痹证、膨胀、症瘕、瘿瘤等疾病的过程中。因此,医学家们提出痰瘀同治的理论。本文就痰瘀同治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作一初步探析。1疲瘀同治当以治气为先人身之气血津液贵于流畅,而津血的运行又与“气”息息相关。其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运血无力而瘀;其二,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为患。气滞、气虚则津液…  相似文献   

10.
"痰瘀同源、同病,痰瘀同治",古有此说,并得到后人的普遍认可.《内经》认为"津血同源",然痰乃津血所成,这是痰瘀同源同病的最早记载.到了元代,朱丹溪首先明确了"痰瘀同病"之说.《丹溪心法》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景岳全书》谓:"津凝血败,皆化为痰";《血证论》则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相似文献   

11.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指肝血、肾精互生互化,精血同源,强调肝肾关系密切;“痰瘀同病”滥觞于《黄帝内经》“津血同源”理论,指痰和瘀乃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由朱震亨于《丹溪心法》首提“痰瘀同病”,强调痰瘀互生互化。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为影响老年人视力的常见眼底病,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本虚标实为本病基本病机,以肝肾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临证基于肝肾同源、痰瘀同病理论,提倡肝肾同补、痰瘀同治,自拟经验方黄斑前膜方治疗早期IMEM可获良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论痰瘀同源     
近年明确提出的一新理论观"痰瘀同源"学说,是在阐发古典医经基础上的独特创见,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和运用。笔者对痰瘀同源学说遵照津血同源-痰瘀同源-痰瘀相关-痰瘀同病-痰瘀同治这一线索加以论述,探讨其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瘀相关”是基于祖国医学“津血同源”这一基本理论而产生的。津液与血,异名同类,皆为阴精。而阴精为病,必然表现为津血的留滞与亏虚。津血留滞即为湿停、痰阻、水肿、血瘀。而前三者均为水病,水病和血瘀作为阴精为病的2个不同方面的表现形式,在很多条件下,都是相伴而行,有分有合,相互转化。对于水瘀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古代医家早已有所认识。《血证论》指出:“病血者,未尝不病水,病水者,未尝不病血。”日本《一贯堂医学》也认为瘀血、水毒往往共存。  相似文献   

14.
试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津血同源”是中医学对津与血在生理功能方面的概括。痰饮瘀血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从“津血同源”引发探讨“痰瘀同源”意义深远,痰瘀既是疾病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瘀在疾病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共同来源,而且互为因果,在致病上相互为用,故在临床治疗中应见痰勿忘瘀,见瘀勿忘痰。  相似文献   

15.
痰瘀同治法治疗疑难杂症探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怡就 《河北中医》1998,20(1):28-30
近年来,笔者运用痰瘀同治法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取得了较好疗效.兹就本法治疗疑难杂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验案,谈几点体会.1痰瘀同治法治疗疑难杂症作用机理1.1痰瘀致病的特点津血同源,痰瘀相关,津与血在生理上相互滋生,密切联系,在病理上也互为因果,相互转化.津化为痰,血滞为瘀,痰滞则血瘀,血瘀则痰凝.痰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诸病源候论》说:“诸痰者,此由血瘀壅塞,饮水结聚而不消散,故能痰也.”叶天上在胃病发生机理中,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血证论》更明确地说:“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这些论述都说明了痰瘀之间相互转化的病理关系及痰瘀致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现代医学实验研究,痰瘀是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以及炎性反应、变态反应等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瘀互结的结果导致毛细血管壁的增厚,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成份的改变,出现微循环障碍,突出表现在血液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增高,呈现高粘、高凝、高聚、高脂状态,以及脑血流量减少.此  相似文献   

16.
痰瘀同源理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欣  庄泽澄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2):545-547
痰瘀同源理论 ,古代医籍无此记载。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些痰证、饮证在单纯使用祛痰逐饮药物无效时 ,加用一些活血化瘀之品常获显效 ,而某些血瘀证患者在单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效果不佳时 ,加用一些祛痰逐饮之品每获良效。思之良久 ,悟出痰瘀同源的道理 ,即同一个病因既可生成痰饮 ,亦可产生瘀血 ,反之亦然。如阳气亏虚不能布化津液 ,津液停聚则成痰饮 ,而阳气虚无力行血 ,血运迟滞则形成瘀血。气滞水道失于疏泄 ,津液输布障碍而停聚 ,形成痰饮 ;而气为血帅 ,气滞血行不畅则瘀滞。邪热内盛可灼津成痰 ,热邪煎熬 ,血液浓缩 ,运行不畅 ,或热邪壅…  相似文献   

17.
津血同源是祖国医学对津与血生理方面的概括.痰饮与瘀血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从津血同源探讨痰瘀相关学说,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医痰瘀相关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痰、瘀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痰瘀同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痰瘀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演变机制来探讨二者之间关系。结果:痰饮、瘀血均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津病成痰,血病成瘀,二者成因不同,但往往相互影响,既可因瘀致痰,亦可因痰致瘀。结论:痰瘀形成过程中有着共同来源,即“津血同源”,而且在致病过程中互为因果,即“痰瘀同病”,故在临床治疗中应“痰瘀同治”,痰消有利于瘀去,瘀去有利于痰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痰淤相关的理论由来已久,痰淤同治的实践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痰淤同病、痰淤互结,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且有以下致病特点。一、痰淤为有形有质之邪凡致病因素统称邪气。外感六淫、气候变迁、内伤七情、精神刺激,皆为无形无体,依据临床表现而辨别证候。痰淤互结、痰淤同病亦为邪气,但与之有别。痰和淤是津血为病的病理产物,痰来自津,淤本乎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人体之津血同属阴精,是有形有质之液体。痰淤互结既是形质之液病态而生,  相似文献   

20.
痰与瘀是疑难怪病之根,危急重症之源.痰瘀虽为不同的病理产物,但有其同一属性.放有"痰瘀同源"之说.如朱丹溪指出"痰夹瘀血,遂成窠囊".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也谈到"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张介宾也说:"痰指人之津液,无非水谷所化,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水"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