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华  张玉琴 《吉林医学》2013,(28):5819-582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清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选取梅毒血清检查的老年患者1 013例,同期中青年体检患者1 125例为对照组,先采用ELISA法检测,阳性者再采用PA进行确诊。对比分析,总结老年患者血清梅毒假阳性的原因。结果:老年受检测者ELISA法检测假阳性率高于中青年受检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老年患者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准确性,可以连用ELISA、PA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5790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ELISA试剂盒、TPPA试剂盒进行ELISA和TPPA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5790例入选观察对象中,应用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阳性50例,阳性率为0.864%;而应用TPPA法检测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49例,阳性率为0.846%(49/5790)。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3,P〉0.05)。≥70岁组的应用ELISA法检测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与TPPA比较差异不大,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梅毒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210例后被确诊为梅毒患者进行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分析,并与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的210例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后被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8.10%;对照组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梅毒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0.00%。两组相比梅毒筛查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的一种简便、特异性高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收集阳性血清标本207例,阴性标本50例,使用TPPA法进行确认;根据测定的s/co值将患者分为4组,分析各组TPPA的阳性率。结果:50份ELISA测定值s/co〈1的样本经TPPA检测均为阴性;62份ELISA测定值s/co为1-3.99的样本经TPPA检测阳性率为88.7%;80份ELISA测定值s/co为4-9.99的样本经TPPA检测阳性率为98.6%;65份ELISA测定值s/co≥10的样本经TPPA检测阳性率为100.0%。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阳性率均随着ELISA法s/co值的升高而升高(P〈0.01)。结论:ELISA检测梅毒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自动化程度高,适合大批量标本的常规筛查,但对测定值s/co在1-9.99的样本应采用TPPA联合检测,以便尽可能减少假阳性,给临床对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实验室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一步法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优劣.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的51 065份血清标本分别进行TPPA法和ELISA一步法检测,并对检测阳性不一致的标本采用稀释法进行ELISA检测.结果 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 152例(2.26%),ELISA一步法检测阳性1 117例(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LISA一步法检测出现灰区标本35例经TPPA法复查和倍比稀释后用ELISA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确证阳性率为100%.结论 TPP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能避免ELISA一步法引起的前带现象,并且对ELISA一步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时出现的灰区标本进行TPPA法复查,可提高梅毒螺旋体抗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3种方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标本9 312例.ELISA阳性标本再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免疫胶体金,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ELISA、TPPA、胶体金检出阳性的例数分别为216、210、206例.TPPA与ELISA的阳性符合率97.22%(210/216);胶体金与ELISA的阳性符合率95.37%(206/216);胶体金与TPPA的阳性符合率98.09% (206/210).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在95%以上.对ELISA阳性的216例标本按样本吸光度(S)/临界值(CO)分为A组(S/CO≥2.0)179例和B组(1≤S/CO<2.0)37例,对抗体不同含量的2组分别进行3种方法检测及结果的比较;A组3种方法结果一致(P>0.05);B组3种方法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1≤S/CO <2.0时,诊断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ELISA、TPPA和胶体金,ELISA是大批量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TPPA作为梅毒抗体检测的确证方法,胶体金可用于急诊手术患者的术前筛查.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在梅毒患者血清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 对 78例梅毒患者和 2 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分别进行苍白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 -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对TRUST结果进行OD值分布分析 ,并对 2 0例梅毒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变化进行比较分析。③结果  78例梅毒患者阳性率分别是 1 0 0 %、1 0 0 %、84.6 % ,TRUST阳性标本的TP -ELISAOD值 90 %以上 >1 .0 ,而TRUST阴性的标本其TP -ELISAOD值 90 %以上 <1 .0 ,治疗后TPUST滴度下降 1 7例 ,无变化 2例 ,升高 1例 ,其中有 5例经治疗后完全转为阴性 ,而ELISA测定结果治疗前后均为阳性。④结论 TP -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TRUST ,与TPHA符合率高 ,是梅毒检测和筛查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魏聪  陈辉  李嫒  李云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21-121,124
目的比较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60份梅毒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96.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性96.6%,特异性为100%,两种方法敏感度无差别,酶联免疫吸附法特异性高于明胶颗粒凝集实验法。结论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法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均能准确地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各检测机构可以依据条件选用。  相似文献   

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采集88份经TP-ELISA检测确认梅毒抗体阴性的血样,每份分成3管,分别用3种方法制备:一放置于4℃冰箱过夜,分离血清;二不加抗凝剂,快速分离血清;三加EDTA抗凝,人为造成不同程度溶血,分离血浆。全自动检测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第2d重复检测。观察3组实验结果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方法二与方法三阳性率分别为11.36%和20.45%,明显高于方法一(1.14%)(P<0.05),加强离心重复检测,方法一与方法二的阳性全部消除,方法三中阳性重复率为66.67%。结论纤维蛋白残留和溶血是导致假阳性的主要原因,加强离心和防止标本溶血能减少假阳性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弱反应性样本的临床检测对策?方法:以0.7≤样品吸光度测定值(S)/阳性判定值(CO)< 3作为复检范围,从20 228例双抗原夹心一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手工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中筛查出86例样本,对这些样本分别进行同一份样本相同方法的复检﹑同一份样本不同方法(双抗原夹心两步ELISA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复检﹑将3种复检结果中不一致的样本要求提供另一份样本再次复检?结果:同一份样本相同方法的复检结果:与初检阳性(2≤S/CO﹤3)组符合率达100.0%,与初检阳性(1≤S/CO﹤2)组符合率70.0%,与初检阴性(0.7≤S/CO﹤1)组符合率为80.8%?同一份样本不同方法的复检结果:双抗原夹心两步ELISA复检结果:与初检阳性(2≤S/CO﹤3)组符合率达100.0%,与初检阳性(1≤S/CO﹤2)组符合率74.3%,与初检阴性(0.7≤S/CO﹤1)组符合率为84.6%;TPPA复检结果:与初检阳性(2≤S/CO﹤3)组符合率达100.0%,与初检阳性(1≤S/CO﹤2)组符合率为67.7%,与初检阴性(0.7≤S/CO﹤1)组符合率为92.3%;各复检方法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ELISA手工检测梅毒抗体弱反应性样本,复检有助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在中老年人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3种方法对3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中老年人群进行检测,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率检测结果为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高于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高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且中老年人群中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结论 3种方法中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特异性最高,为了降低中老年人的梅毒检测假阳性率,对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的阳性结果应该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2.
王蓓  史光英 《吉林医学》2012,33(13):2752-2753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住院患者ELISA筛查阳性的204例结果分析。TP-ELISA法对住院的各科患者共8 160例进行梅毒抗体初筛,如阳性则进一步做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 PPA)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以TPPA法为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标本TP-ELISA法筛查阳性204例,检出率2.5%(204/8160);与TPPA符合率为93.6%(191/204),而这204例中TRUST滴度≥1∶2,为70.6%。(144/204)。另外在这204例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39.2%(80/204)。结论:ELISA法是较好的梅毒筛查试验。在临床检测中仍有一定数量假阳性,部分筛查阳性病例并非梅毒现症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3.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武杰  王守芳 《中外医疗》2008,27(36):164-164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是目前检验科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但是,如果忽视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难免会造成假阳性,因此了解检测时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105例肺结核患者血清抗结核抗体与痰直接涂片检测患者痰中的结核杆菌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率为83.8%,直接涂片阳性率为26.3%,ELISA法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痰直接涂片(P〈0.001)。结论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抗结核抗体简便、快速、特异性好,是目前最理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家祥  李艳  叶敏 《吉林医学》2015,(9):1724-1725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梅毒抗体假阳性结果出现的几率及原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 058例60岁以上老年人血清梅毒抗体进行初筛,阳性者再用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复查。并以15 224例青年筛查对象为对照。结果:6 058例老年人ELISA法共检出235例梅毒阳性,TPPA法确诊仅145例,假阳性率为1.49%。与青年组比较,ELISA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PPA法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梅毒检测ELl SA法易出现假阳性,阳性者应用TPPA法进行确认,以提高梅毒检出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使用目前最为常用的RPR、TP-ELISA、和TPPA法对227份梅毒检测呈阳性的血清标本及110份正常对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RPR、TP-ELISA、及TPPA法的敏感度分别是83.2%、98.7%、99.7%,特异性分别是73.5%,97.4%、100%.结论:TPPA是一种高特异性、敏感性较好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蒋晓慧 《吉林医学》2012,33(14):3008-3009
目的:评价三种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 214份标本检测阳性结果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做确诊试验。结果:ELISA法检测阳性81例,检出率1.3%,TPPA确诊79例;TRUST法检测阳性20例,检出率0.32%,TPPA确诊12例。结论:ELISA法具有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等特点,是临床进行大量标本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在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经临床确诊为梅毒感染患者的90份血清标本,另随机抽取非梅毒患者的90份血清标本,共180份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TP)三种检测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Youden指数。结果三种检测方法在检测梅毒患者的90份血清标本时,TRUST、TPPA、ELISA-TP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95.56%、98.89%,三种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法在检测非梅毒患者的90份血清标本时,TRUST、TPPA、ELISA-TP检测的假阳性率分别为7.78%、1.11%、2.22%,三种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法中灵敏度的高低依次为ELISA-TP、TPPA、TRUST;特异度高低依次为TPPA、ELISA-TP、TRUST;Youden指数高低依次为ELISA-TP、TPPA、TRUST。结论TPPA和ELISA-TP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Youden指数均高于TRUST,更适合用作临床诊断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临床工作者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化学发光法(TP-CLI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手术和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方法 用ELISA法检测7656例手术和输血前住院患者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出的阳性样本再采用CLIA法、TPPA法和TRUST法进行检测;对ELISA法的检测结果(S/CO值)和CLIA的法检测结果(S/CO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于TPPA确诊试验阳性标本按年龄段分组,分析不同年龄段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 ELISA法检测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173例,总阳性率为2.26%(173/7656);CLIA法、TPPA法和TRUST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0%(173/173)、99.42%(172/173)和29.48%(51/173).相关性分析显示ELISA法和CLIA检测结果(S/CO值)呈显著正相关(r=0.711,P<0.001).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老年人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P<0.05).结论 ELISA法和CLIA法是手术和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的可靠方法,但须行TPPA确诊试验;TRUST法不适用于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筛查,适宜疗效观察;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要慎重对待老年人梅毒试验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0.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抗体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梅毒是目前检验科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但是,如果忽视了影响其结果的因素,难免会造成假阳性,因此了解检测时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