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概念的适用性,评估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价值及其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胃癌患者,术前经胃镜于病灶周围黏膜下注入锝标记的锡胶体,术中于病灶周同浆膜下分点注入亚甲蓝,待亚甲蓝显示淋巴结后,将γ探测仪检测到的放射活性最高的淋巴结视为胃癌前哨淋巴结,行术中冰冻免疫组化和常规病理检查或进一步行常规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计算前哨淋巴结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结果胃癌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成功率为100%(46/46)。联合法测定SLN诊断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准确性为100%.敏感性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前哨淋巴结概念适合于胃癌;联合使用蓝染料和锝标锡胶体示踪检测胃癌前哨淋巴结可准确预测胃癌周围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并可能用于指导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me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对47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met蛋白的表达及其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胃癌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5.1%,c-met阳性率与胃癌肿瘤的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是否有淋巴管及静脉癌栓有关;c-met阳性组胃癌微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c-met蛋白的表达促进了胃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并促进胃癌的血管生成,与胃癌预后不良及临床病理特征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凌永平 《西南军医》2008,10(5):18-19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地区青年人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43例青年人胃癌病例资料。结果43例青年人胃癌,占同期全部胃癌病例的7.3%,男性16例,占37.2%;女性27例,占62.8%;年龄最小18岁。病理分类以弥漫型癌多见,占32例,肠型胃癌11例。肿瘤的TNM分期中Ⅳ期病例占55.8%。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较难早期诊断,确诊的主要方法为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诊治水平对早期诊断、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Westerllblot方法检测TRFI蛋白在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癌前病变、20例胃癌、5例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RFI蛋白在癌前病变组、胃癌组、转移癌组比正常组表达高;胃癌组、转移癌组比癌前病变组表达高(P〈0.01):存胃癌组织中,TRF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差,表达越高(P〈0.01)。结论TRFI蛋门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癌CT表现及其对手术切除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CT表现、诊断价值及CT扫描对胃癌手术切除可行性评估。材料与方法;60例常规CT扫描的胃癌病例,并行手术病理对照,评价手术切除可行性。结果:除3例原胃癌,5例早期胃癌外均有明显胃癌CT征象,胃壁增厚42例,软组织肿块24例,胃周脂肪线改变35例,胃周及远处淋巴结肿大13例,邻近器官及远处器官转移5例,胃壁明显强化28例。结论:胃癌CT扫描能显示内脏及胃壁病变、胃周及邻近器官浸润,远处脏器及淋巴结转移等特征,是胃癌定性诊断、术前分期及术后随访的有效手段,是术前评估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survivin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两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3%、63.8%,分别与正常胃黏膜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分化差、淋巴结转移者、临床分期高者Livin表达率增高,与对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和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性(rs=0.530,P〈0.01)。结论Livin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Livin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通过消化道气钡造影、胃镜及病理活检都能够作出准确诊断。但消化道气钡造影和胃镜只能观察到胃腔内的病变,而无法了解胃癌对周围组织器官是否有侵犯以及有无肝脏、淋巴结等脏器的转移。随着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胃癌术前CT检查能够弥补上述不足,这对胃癌能否手术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22例进展期胃癌的检查结果,评价CT检查胃癌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胃镜的普及和对胃癌认识的深入,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检出率逐步提高,但一些少见的特殊类型胃癌如胃炎样胃癌报道不多,易于漏诊误诊。本报道我院经胃镜及活检证实的胃炎样胃癌15例,通过对其临床及胃镜下表现的分析,以提高对胃炎样胃癌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体表超声对胃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消化道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占首位。临床实践己经证明超声对胃癌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胃癌的临床分期与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36例胃癌胃壁浸润深度及周围组织和脏器情况的观察,探讨体表超声在胃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分期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了螺旋CT用于胃癌诊断的近况,重点叙述了胃癌的CT表现、胃癌的扫描技术、分期和影响分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131I—花生凝集素对裸鼠载人胃癌的靶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31I花生凝集素对裸鼠载人胃癌的靶向治疗甘润良冬毕华李一琴在证实花生凝集素(PNA)与人体胃癌组织及裸鼠载人胃癌GC916可特异性结合的基础上〔1,2〕,采用131I标记PNA,对裸鼠载人胃癌进行实验性靶向治疗。一、材料与方法1裸鼠人胃癌模型...  相似文献   

12.
应用核酸杂交(dot blot)分析50例胃癌及其对应正常组织c-myc癌基因扩增情况。结果11例(22%)存在2-6倍扩增,并发现扩增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明显相关。本研究表明,c-myc癌基因激活在胃癌属较晚期事件,可能涉及部分胃癌的某些恶性行为,c-myc扩增可能是一项判断胃癌预后的有用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述了螺旋CT用于胃癌诊断的近况,重点叙述了胃癌的CT表现、胃癌的扫描技术、分期和影响分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应用核酸杂交(dotblot)分析50例胃癌及其对应正常组织c-myc癌基因扩增情况。结果11例(22%)存在2-6倍扩增,并发现扩增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明显相关。本研究表明,c-myc癌基因激活在胃癌属较晚期事件,可能涉及部分胃癌的某些恶性行为,c-myc扩增可能是一项判断胃癌预后的有用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5.
胃癌PET-CT显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6例临床可疑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男20例,女6例,年龄48~82岁)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患者于左手臂静脉注入^18F-FDG前行胃肠道喝水低张准备,患者行^18F-FDG PET-CT扫描前再次喝水充盈胃肠道。图像有2位核医学医师及2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结果与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18F-FDG PET-CT扫描可同时得到PET、CT及PET-CT图像。PET图像发现病灶19例,PET-CT图像发现病灶20例,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证实原发性胃癌16例,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3例,胃癌术后改变3例,胃炎4例。PET图像诊断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性为89%,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85%,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71%;PET-CT图像诊断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86%,准确性为96%,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PET-CT在诊断胃癌及胃癌吻合口复发方面优越于PET图像。  相似文献   

16.
胃癌CT检查价值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进展期胃癌术前CT分期,确定胃癌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地手术探查。方法 对67例胃癌患者进行CT扫描,对无周围器官和远处转移者进行手术,手术所见和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CT扫描对于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手术所见与CT表现的符合率为92%。结论 进展期胃癌的术前CT检查能够准确地对胃癌进行CT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总结高龄胃癌(患年龄≥70岁)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2例高龄胃癌患,对其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龄胃癌占同期胃癌总数的12.3%,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纳差和消瘦为最常见主诉;内镜活极确诊率高(92.4%);发病部位以贲门、胃底和胃体为主,46.4%为高、中分化癌,手术切除率较低。结论:高龄胃癌预后相对较好,提倡早期内镜活检,争取根治切除。  相似文献   

18.
魏耀周  秦顺云 《人民军医》1997,40(3):179-180
我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属胃癌高发区[1]。近6年来,我们应用药物清除胃内气体及粘液后,对进展期胃癌采用超声诊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资料较完整的80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64例,平均年龄57.2岁;女16例,平均年龄48.6岁。全部病例均先行超声波检查,提示为进展期胃癌。其中32例又进行IX线钡剂上消化道造影,55例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均支持进展期胃癌的诊断。胃癌发生部位:贪门冈底癌13例,胃体癌23例,胃窦癌31例,全胃癌5例,残胃癌8例。SO例超声波检查发现腹腔淋巴结肿人26例,但未见肝、胰等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9.
胃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居第1位,胃恶性肿瘤中胃癌居大多数。了解胃癌的胃双对比造影及CT的表现,对照其影像学特点,对胃癌的发现、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胃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行纤维胃镜、活组织检查、HP检测分析消化性溃疡、胃癌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着密切关系。结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HP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