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口服加中药洗液外敷患处治疗。对照组行单纯两药治疗,两组以4W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81%;对照组有效率55.2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血府逐瘀汤口服加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万乃洛韦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万乃洛韦口服与中药外敷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76例中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予万乃洛韦口服与中药外敷,对照组单纯予万乃洛韦口服,两组疗程为1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97.83%,对照组显效9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万乃洛韦口服与中药外敷组不良反应率为6.5%,单纯万乃洛韦口服组为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万乃洛韦口服与中药外敷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安全、速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已广泛应用,但中药与注射液合用治疗带状疱疹的应用较少,现将我医院2003~2005年将聚肌胞注射液与中药调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运用与观察。方法 用基本方龙胆泻肝汤与除湿苓汤加减、清肝泻火,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效果确切,另外配合银朱粉加菜油调和外敷,疗效更佳。结果 多则2周,少则5~7天,消退结痴,不留瘢痕。结论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中应用梅花针扣刺加中药外敷王不留行止痛膏外敷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从我院挑选10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60例。于对照组患者中口服应用腺苷钴胺片及外擦西医药物治疗;于治疗组中应用梅花针扣刺加中药外敷王不留行止痛膏外敷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观察疼痛缓解的情况。结果运用本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退或消失。结论梅花针扣刺加中药外敷王不留行止痛膏对于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易于掌握操作。  相似文献   

6.
吴冰 《吉林医学》2013,34(1):107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外敷中药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3±12)岁,除常规治疗外,中药外敷每6小时更换1次;常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3±11)岁,给予抗病毒静脉滴注,1次/d;详细记录患者的止疱、结痂、止痛、痊愈时间。结果:中药外敷组治疗后,止痛效果显著,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止痛效果不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止痛快,可有效缩短病程,并能有效控制后遗神经痛,值得临床应用,因此对此病要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6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均给予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灯火灸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均给予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门诊187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25例,用中药外敷疱疹局部治疗;对照组62例,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和防止感染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为75.82%。结论:有效验证中药油膏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为带状疱疹的早期有效干预,防止皮损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效、价廉、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的药物外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5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围刺法联合中药外敷血竭青黛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取我院带状疱疹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中医针灸围刺法联合中药外敷血竭青黛)与对照组(中医针灸围刺法)各57例,比较疱疹治疗情况与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止泡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与脱痂时间均短,治疗疗效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医针灸围刺法联合中药外敷血竭青黛治疗能缩短止泡、结痂与脱痂的时间,缓解疼痛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吉久春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06-10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应用自拟清火解毒汤加减内服、外用南通蛇药片外敷患处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3.38%,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内外治结合治疗未发生不良反应,并且应用简单,价格经济,有独特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应用中药外敷对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方法选择5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带状疱疹患者应用中药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另外25例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护理.结果应用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及护理的带状疱疹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疱疹消退时间缩短,并减少了遗留神经痛的发生.结论提高带状疱疹的治愈率,降低带状疱疹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内外合治带状疱疹24例赵传谟(山东省泰安市郊区汶口医院,271026)主题词带状疱疹/治疗,中药外敷疗法笔者自拟复方大青叶汤,配合外用药物治疗带状疱疹24例,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7岁者2例,22~30岁者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状疤疹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66例带状疤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均给予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灯火灸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均给予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张伟 《中外医疗》2009,28(33):58-58
目的探讨常规西药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7.5%),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西药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带状疱疹并发疼痛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5年1~12月已收治带状疱疹及并发疼痛25例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3例,后遗神经痛2例,均为发病7天后就诊。结论:带规西药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氦-氖激光与微波照射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6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在口服泛昔韦片、维生素B、甲钴胺胶囊、外擦炉甘石洗剂的基础上联用氦-氖激光及微波照射病变部位,并用自拟中药处方外敷治疗;对照组30例,仅给予前述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1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25%和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愈后1月随访,试验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25%和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氦-氖激光与微波照射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且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A组(西药治疗组),B组(西药+中药内服组),C组(中药内服+中药外敷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比较三组患者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比较,B组和C组都与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B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C组时间较B组与A组明显缩短。从3组治疗后有效、无效对比情况看,B组与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B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优于单一方法治疗者。  相似文献   

19.
刘波  杨艳秋   《中国医学工程》2012,(5):110-11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治疗方法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住院患者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六神丸外敷的方法。结果 40例带状疱疹患者全部治愈,无神经痛后遗症。总有效率达100%.。结论六神丸外敷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无后遗症的护理方法,而且经济、方便、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草药内服加蛇油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清热解毒、清肝泻火、祛湿止痛为原则治疗.结果 32例病人全部治愈.结论 中草药内服加南蛇油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