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20):2765-2767
目的: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的成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整治前和初期)、2012年(整治中期)及2013年(整治后期)的抗菌药物应用数据进行汇总对比分析。结果:专项整治前后(2011年1月与2013年12月比较),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0.42%降至24.49%;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3.79%降至36.23%;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送检率由16.12%上升至94.1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70.28 DDDs/(100人·d)降至27.44 DDDs/(100人·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5.99%降至46.45%。结论:我院实施专项整治的成效显著,但仍有持续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李晴宇  陈玲  骆瑛  王刚  叶华进 《医药导报》2013,32(6):802-804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12月和2012年11~12月出院的所有住院患者和门急诊处方,分别作为专项整治前后组别,对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用药频度(DDDs)及I类切口和介入治疗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专项整治后,该院门诊和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数分别下降了44.37%,20.7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68.87%降至58.42%;大部分指标均已达到卫生部规定标准。结论专项整治后,该院抗菌药物应用率明显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但是对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儿科在2011年8月—2012年7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和2012年8月—2013年7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用量从整治前的916385限定日剂量(DDD)降至306952 DDD,销售金额低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我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渐趋合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得到了有效地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3月儿科门诊处方4300张和2012年1~3月儿科门诊处方4300张,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联合用药、用药种类、输液使用率等情况。结果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011年为60.4%,2012年为45.0%;抗菌药物以一联用药为主,均无三联用药情况;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为主;输液使用率:2011年为46.8%,2012为35.7%。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降低了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输液使用率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宁德市医院2011年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别抽取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与整治后(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73、187例,对所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使用率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后应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由68种调整至50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百分比由16.52%降至13.27%;抗菌药物DDDs较整治前下降了9.87%;病房用药结构变化较大,第2、3代头孢菌素的DDDs较整治前增长,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DDDs则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临床用药指标均较整治前改善;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用药时间从整治前的80.35%、(1.90±0.92)d,分别下降至59.36%、(1.53±0.7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初显成效,但少数用药指标与卫生部整治活动的目标仍有差距,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0—2012年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人均药品费用、平均住院时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68.55%降至整治后的56.19%;AUD由整治前的58.81 DDD降至整治后的41.98 DDD,接近卫生部40 DDD的要求。心脏内科介入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由整治前的65.87%降至整治后的12.63%。结论: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我院各项抗菌药物应用指标达到整治方案要求,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距卫生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应该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院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整治前后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整治前后的用药情’况,评价应用的r合理性。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收治的患儿设为整治前组,12012年7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患儿设为整治后组,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方法对2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经过整治,本院儿科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整治前66.33%下降到55.96%,抗菌药物费用所占总金额比例由64.77%下降到44136%;整治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分别为53.4DDDs/100人/天和36.6DDDs/100人/天,呈下降趋势。结论通过采取行政、药学干预等相关措施,可使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结果。方法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术期用药情况、门诊抗菌药处方比例,进行调查统计并计算。结果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94DDD降至57DD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2.2%下降至70.1%: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5.7%降至16.7%,术后用药≤24h病例较前显著增加;门诊抗菌药处方比例由45.6%降至32.8%。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具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活动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执行《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37.37%降至19.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68.05%降至54.8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由52.11 DDD降至37.27 DDD;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18%降至45.00%左右。结论:我院经过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加强重视和行政干预力度,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冯东辉  丘海轶 《海峡药学》2012,24(9):272-274
分析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整治前(2011年3月~7月)和整治后(2011年8月~12月)的门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DDD)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DDDs较整治前下降了25.4%,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43.26%、16.17%,使用强度(DDD)下降了35.12%,病原菌送检率增长83.89%,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了28.6%,不合理使用率下降90.16%.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菌药产生不良反应(ADR)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采用静脉滴注(OR=1.326,95%CI:1.145-1.892)、有药物过敏史(OR=3.314,95%CI:2.683-3.812)、联合用抗菌药(OR=2.734,95%CI:1.925-3.108)、喹诺酮药(相对于青霉素类药OR=1.399,95%CI:1.004-1.527)更易引发ADR.结论 有药物过敏史、静脉滴注、联合用药、喹诺酮类药是抗菌药引发A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万婷  何月华 《药品评价》2021,(3):132-13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南城县人民医院发生不良反应的110例临床资料,其中由抗菌药物引发的有73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累及系统及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分析,并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  相似文献   

14.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媛媛  王屏  银洪汝 《中国药房》2013,(10):933-935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7-2012年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公开发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致ADR的文献,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共106篇,发表的期刊有30种,共有119例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涉及药品、ADR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临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男性76例、女性42例,不详1例;61~80岁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主要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涉及到的碳青霉烯类药主要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美罗培南、比阿培南3种;其中用药时间在5h以上发生ADR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89.08%;主要的ADR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94.12%的患者于停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药时应监测ADR,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合理使用原因,找出解决对策。方法从2011年12月处方中筛选出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017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途径、疗程、联合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数22%,以使用1种和2种抗菌药物为主,疗程5d占大多数,使用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为主,存在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不合理使用主要是联合应用和静脉注射比例过高,应加大培训和临床用药督导力度。  相似文献   

16.
Over 100 senior researchers and managers from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s attended this 2-day annual international discovery summit on antibacterial R&D. A number of firms, particularly biotechnology firms, presented compounds that are advancing through clinical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areas for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cluded metallo-β-lactamases, ribosomal structural studies and phage-selected targets we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7.
普卢利沙星--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卢利沙星(NM441)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NM394的前体药物。体内外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NM441对G+菌和G-菌均具有强的广谱抗菌活性,安全性较好,适用于呼吸、泌尿等多种组织和器官系统细菌感染的治疗。并对其药物动力学、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采取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方法,发掘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信号。方法:运用MHRA综合标准法对药品不良发应构成比排名前5位的抗感染药物信号检测,准确高效的挖掘不良反应信号。结果: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一共检测出8个信号,分别为头孢匹胺 红斑疹、头孢匹胺 皮疹、左氧氟沙星 恶心、左氧氟沙星 腹痛、头孢地嗪 过敏样反应、哌拉西林 过敏性休克、哌拉西林 皮疹、头孢曲松 瘙痒。结论:检测出的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信号验证该药品与该不良反应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有效信号提示药物安全性问题,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抗菌药物在新生儿中的药理特点 ,为从事产、儿科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可欣  管玫  严郁  徐珽 《中国药师》2015,(3):476-479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感染性疾病治疗药物,而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关注用药中的安全性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与归纳,阐述抗菌药物药源性肾损害的病理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提示临床重视抗菌药物肾损害的分布和特点,以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